本报杭州12月5日讯 (记者 施晓义 通讯员 庄丽) 今天是第21个国际志愿者日。38岁的杭州市下城区居民王卫东来到市健康实验学校,陪伴这里的残障儿童玩了一天。作为一名低保户,他觉得从事志愿服务“内心多了一份满足感”。和他一起来的两名“低保”志愿者也认为,有机会参与志愿服务是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据下城区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主任赵斌介绍,目前有近1000名低保户担当各种岗位的志愿者。
这几天,50岁的大木桥社区居民李水根正忙着在社区的90多栋高楼里张贴有关人大换届选举的公告。他因病于2003年开始享受低保政策。从开始拿低保金那一天开始,每天义务为社区做点事,也成了他的习惯。
谈起当志愿者的动机,李水根说:“我从心里感激政府,但总觉得没为社会付出什么。”通过志愿服务,感觉自己不是“白拿”政府的低保金,心里踏实多了。社区居民张砚春说:“这些低保户都蛮热心的。社区有什么需要,只要招呼一声,都愿意来的。”
尽管很多低保户身患疾病,但他们仍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50岁的低保户李巧华丈夫去世,自己身体也不好,但她3年来一直坚持照顾住在隔壁楼里的一对年逾八旬的老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朝晖街道,低保户志愿者就已经从3年前的3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100余人。街道团委书记王静宜说:“低保家庭中,凡是有能力为别人提供服务的,都或多或少在从事志愿服务。”
在热心“低保志愿者”的带动下,许多新进入低保行列的人也爱上了志愿服务。虹园社区39岁的朱萍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正在读小学的女儿,去年被列为低保对象。看到周围的低保户劲头十足地做志愿服务,她也主动要求参加。这两天,社区号召居民为困难群众捐衣捐被,她就赶来帮忙。她惊喜地发现,跟她打交道的居民多起来了,人们见面总热情地招呼她一声,这让她心里多了许多温暖。居民潘辉说:“低保户收入低些,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