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讲大局 讲团结 讲包容
· 朱德同志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举行
· 卫留成同志
任海南省委书记
· “风云二号”D星即将上天
· 我国研制成功
安全等级最高的操作系统
· 第一批18个“国家科技兴贸
出口创新基地”确定
· 上海规定公务员考试作弊五年内不得报考
· 锦屏一级水电站成功截流
· 泸州电厂燃油泄漏事故
被定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 施明德今起拟“自囚”至陈水扁下台
· 香港孙中山纪念馆落成开放
· 小学生校门前望眼欲穿
· 从“良好开局”迈向“又好又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2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良好开局”迈向“又好又快”
——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
  时临岁末,2006年中国经济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决定,近期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十一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明年的经济工作着力点将会放在哪些方面?这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两高一低”写就“十一五”

  良好开局“成绩单”

  “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用这9个字,概括了“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

  据中国人民银行初步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超过10%,物价上涨将在1.5%左右。继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跃升至10%平台后,将实现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而物价依然保持低位运行。

  好的经济形势来之不易。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和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问题,中央适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收紧土地供应、清查新开工项目、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宏观调控措施,有效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确保中国经济列车稳健运行。

  伴随着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经济总量在全球位次已上升为第四,对外贸易总量全球第三,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15%。商务部预测,今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7万亿美元,增长20%以上。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认为,中国经济今年的上佳表现,不仅继续延伸了此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通道,更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

  “从增长速度到物价指数,从工业到农业,从财政收入到外贸进出口,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

  积极应对“过快过多过大”

  三大突出问题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2006年中国经济虽亮点频现,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需要我们冷静分析,积极应对。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召开的会议提出,在当前的好形势下,我们必须看到,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虽有所缓解,但基础还很不稳固,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解决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问题,使之平稳收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些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实际上是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的反映,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的反映。对这些问题必须清醒认识,主动应对。”经济学家易宪容说。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重要一年。中央已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好”在“快”前,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将会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并强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的约束。

  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明年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意味着“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也提出,下阶段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加强各项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

  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强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内需不振,是这几年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当前必须首先启动消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目前,经济过多依靠贸易和投资拉动,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发突出。”扩大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消费,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将成为内需能否扩大的关键所在。在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攀升至约1万亿美元的背景下,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突出。加快推动外贸和外资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进出口贸易逐步趋于平衡,由此也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紧要任务。

  看病贵,上学难、学费高……这些百姓身边事,与社会安定和谐密切相连。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召开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务必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有新举措,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积极进展。专家们评论说,新举措的实施必将进一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民心,顺民意。

  发展未有穷期,奋进永不言止。面向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上取得新的成效,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召开党的十七大创造良好环境。

  新华社记者 贺劲松 张旭东 刘铮

  (据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