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家长不用再漏夜排队
· 八成癌症是“生活方式癌”
· 我省昆剧《公孙子都》落选
· 一千多出古剧目
记录昔日戏剧辉煌
· 安吉楚文化考古有重大发现
· 书价为什么这么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图书价格十几年来上涨20多倍
85%的读者认为书价贵

书价为什么这么贵
  本报综合新华社、工人日报消息 来自全国23家城市新华书店的经营者最近齐聚深圳,召开第二十届城市新华书店研讨会。一时间,“书价”越来越成为一个令各方关注的文化焦点问题。

  事实是,书价在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一部《中国通史》卖1200元,《十万个为什么》卖1200元,《中国大百科全书》更是接近20000元,实在让普通读者难以承受,以致于社会上出现了“买不起书、吃不起药、住不起房”这样的说法。

  一组关于图书价格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图书价格十几年来竟上涨了20多倍,远远高出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有85%的读者认为书价贵,25%的读者认为价格之高让人难以承受。而来自审计部门的报告也显示,图书定价过高的问题已较为普遍,不少出版单位随意抬高图书价格,致使一些书价达到其成本的5至10倍。

  记者在2006上海书展上发现,有一套定价218元、装帧精美的儿童读物《了了看世界》好卖,为什么?因为销售人员吆喝着30元甩卖。一位带孩子来买书的家长正准备付钱,她说:“现在书价吓人,动不动上百元。这套书卖得这么便宜,看来定价本来就很‘黑’!”

  还有一套2001年的旧书《中华文明传真》竟然一度进入书展销售前10名,原因简单,全铜版纸彩印的10册精装图书,从500元直降到100元。

  书价上涨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的书到底是怎么定价的,有没有个谱?

  有资料显示,现在的书价一般构成如下:印刷费及纸张成本约占23%~25%,作者稿酬占8%左右(自费出书者为零),出版社利润占10%左右,剩下50%~55%则被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吞入腹中。若按国家规定批零差价15%计算,现行批零差价已为合法批零差价的3到4倍之多。这样一来,就不难勾勒出当下的“出版暴利食物链”来,即书商居顶端,出版社居中间,而置身最底层的当属亿万读者。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更是关系到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的精神产品。然而,书价虚高已成为制约我国图书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一大“瓶颈”。以2002年为例,我国人均年购书5册,人均图书消费40余元,仅占美国人均图书消费的2.9%。广大读者因书价高而无力消受图书,势必制约文化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书价虚高也导致一些图书严重滞销,最终也损害了出版社的自身效益和文化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读者的角度说,书价上涨如果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是能够被理解和接受的。只有书价与读者的接受能力、书的文化价值和图书出版商的利润协调起来,达到多方共赢,这才是社会各方共同期待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