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品牌周刊
3  4  
PDF 版
· 专家点评:
· 千岛湖啤酒
· 数字“千岛湖”啤酒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千岛湖啤酒
一个名湖与一个著名啤酒的写真
  千岛湖啤酒

  一个名湖与一个著名啤酒的写真

  一匹快速超越的

  啤酒“黑马”

  

  淳安千岛湖,一个以“天下第一秀水”而闻名于世的湖。

  碧波万顷、风光旖旎,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100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姿态各异,聚散有致,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湖面开阔处烟波浩渺,绚丽多彩;湖湾幽深处曲折深邃,变幻莫测。绿色的岛,绿色的树,绿色的湖,触目所及,都是晶莹剔透的绿。

  正是在这满眼的绿中,一匹黑马——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从浙江众多啤酒企业中脱颖而出,走出一条快速崛起、快速超越的发展之路。

  啤酒的主要成分是水,水就是啤酒的血液。千岛湖的水堪称冰清玉洁,天生丽质。掬起一口,冰肌玉骨般的清洌中透着微甜。国家环保总局监测的结果表明,千岛湖的水,平均含沙量仅为每立方米0.007千克,透明度在10米以上,属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可直接饮用。千岛湖的水无疑是水中极品,产自千岛湖畔的千岛湖啤酒正是融山水之精华,取千岛湖源头活水,吸纳绿之灵气而酿制,故而晶莹剔透,口感纯正,泡沫细腻。品上一口就能感觉到来自千岛湖的清新、清爽。天下一绝的千岛湖水孕育了浙江啤酒业的著名品牌——千岛湖啤酒。

  在杭州、在上海、在南京、在长三角的经济发达地区,大型餐饮酒店里,千岛湖啤酒清新的身影,几乎随处可见。从千岛湖畔出发的千岛湖啤酒,就像钱塘江的水,滔滔不绝,迅速涌向千千万万个酒店餐桌,令千千万万个消费者陶醉不已,难以忘怀——千岛湖啤酒,这匹千岛湖畔冲出的黑马,快速崛起,快速超越许多成名已久的大品牌啤酒,成为消费者之首选品牌。

  从默默无闻到名震华东,从消费者抱着怀疑尝试到喜爱有加,从此逢宴必点“千岛湖”,千岛湖啤酒其实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是这几年,绿色、健康、环保的千岛湖啤酒,快速渗入、快速席卷长三角地区,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我们用一个数字来说明问题:千岛湖啤酒现在的年产量已达20万千升,是5年前的10倍。

  而与此同时,千岛湖啤酒获得了“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推荐品牌”、“国家绿色食品”称号、“浙江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杭州市名牌产品”称号、“浙江省著名商标”等众多荣誉。

  千岛湖啤酒生产基地坐落在淳安汾口镇,这里就是千岛湖的源头,无数的小溪在这里汇成河流,涌入千岛湖。汾口距县城近百公里,周围崇山峻岭,外出必须轮渡,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千岛湖啤酒销量仍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国内啤酒业平均6%的增长速度,怎么可能不被视为黑马?一位国家级的啤酒设计大师感慨:在这样偏僻的山区,竟然存在着这样一个现代化的企业,生产出这么优质的啤酒,发展速度竟然这么迅速,并正一个个超越其他著名品牌,这就是奇迹!

  

  

  故事开始于20年前。1987年,为了安置新安江库区的劳动力,千岛湖啤酒厂在汾口办了起来。这个厂没有竞争优势,酒只卖到相邻的江西几个县。厂房破旧,设备落后,销量极少,默默无闻地躲在深山僻岙中,艰难地生存着!这就是当年的酒厂。

  奇迹始于8年前,即1998年。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春风终于吹到了这个负累蜗行的小企业。千岛湖啤酒厂变身为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而当时的副厂长郑晓峰,出任改制后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履新的郑晓峰没有多少喜悦感,有的只是沉重的压力。当然,压力下还有勃勃的雄心——在自己手里,“千岛湖啤酒”一定要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否则,愧对千岛这个名湖,愧对于改制,愧对于对他寄予了厚望的千岛湖畔百姓,还有那一个个期盼企业翻身的员工。

  作为担任多年中层干部的郑晓峰显然清楚公司的软肋,并准确地下了刀:

  明确产品定位,提高产品质量。千岛湖啤酒是给谁喝的?卖给谁?当时的全国啤酒市场,风起云涌,竞争空前激烈。发达国家的品牌产品,大举进入,占领了高档啤酒市场;国内啤酒业巨头,攻城掠地,四处燃起战火,中低档啤酒市场已被瓜分完毕。千岛湖啤酒的市场在哪?详实细密的市场调查发现,外国大品牌的高端啤酒虽有市场,但市场运作成本高;而低档啤酒,利润过薄,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运营成本抬高,极易陷入亏损境地。而“千岛湖”的优势就在于水质好、无人可比,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酒,生产成本又较低。于是,一个大胆而又具前瞻的决定出来了,千岛湖啤酒定位在中高档餐饮酒,消费者就是那些在酒店消费的人,市场就在那些经济发达地区。

  明确了思路,郑晓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他要聘请高手生产高档啤酒。那时的汾口,到淳安县千岛湖镇就要数小时,到杭州要七八个小时。郑晓峰通过杭州一个朋友介绍,颠簸十几个小时赶到上海,找到一位国内顶尖的啤酒技术专家。认真的态度,开阔的思路,诚恳的语言,光明的前景,让这位专家激动不已。很多年后,这位老专家还在说,看到小郑,我就知道千岛湖啤酒一定会打响。他明确提出:要请我可以,但有两个条件,一是不要给我钱;二是技术上要尊重我的意见。郑晓峰连连应承。

  依靠自身的个人魅力郑晓峰将一个又一个高人请到了千岛湖边、大山深处的汾口。

  与此同时,千啤公司还大量引进各种技术人才,吸纳五湖四海精英加盟了千岛湖畔的这家百废待兴的企业。

  要生产好酒,原有的一些“坛坛罐罐”是不能用了,自动化的流水线是千岛湖啤酒安身立命所必需。可购置这些流水线的钱呢?郑晓峰愁眉不展。此时,很多人向他伸出了援手。郑晓峰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五年前的一桩事。

  要过年了,公司技术改造有一笔钱急需支付,职工的年终奖需分发,可他两手空空,哪里来的钱?他夜夜辗转难眠。没想到,一位默默关心“千岛湖啤酒”发展的政府领导知道了此事,立即出面找银行。可银行恪于规定,无法帮忙。那位领导立即召集有关部门开会,商量对策,甚至动员有关官员把自己的信用卡拿出来透支。离过年还有3天,200万元到了千啤公司的账上。

  大年三十,拿着比往年还多奖金的员工早已回家过年。站在空旷的厂区内,郑晓峰说,那时我一个人,仰天大笑,满心喜悦地觉得:总有一天“千岛湖啤酒”会像千岛湖那样,名扬天下的!正是在这些热爱“千岛湖啤酒”的好心人士的帮助下,千啤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啤酒消费市场是一个讲究品位、档次的市场,曾经的千啤,犹如一只丑小鸭,与其他啤酒品牌比更是相形见绌——产品重新包装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公司邀请知名形象设计公司对企业形象、产品形象进行全新包装,还借助媒体向广大消费者介绍“千岛湖啤酒”。千岛湖啤酒清新、清爽的绿色品牌形象慢慢地深入人心。人们在记住千岛湖的同时,更记住了“千岛湖”啤酒。

  与此同时,公司集中技术力量,进行新产品开发,对品种进行大幅度调整。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连连推出6~9度的绿色冰爽、超爽、好心情等数十个品种。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2000、ISO14001-2004、QS标准化良好行为和清洁生产认证验收。

  针对“千岛湖啤酒”的弊端和弱点,郑晓峰数下杀手锏,无论是质量,还是形象,“千岛湖”终于从丑小鸭演化成美天鹅,成功跻身于中国的高档啤酒队列中。

  过去的千岛湖啤酒,虽然销量小,却是销售面广且散,甚至天津、沈阳都偶尔能见到身影。这种无明确目标、无针对性的销售方式,带来的是较高的成本、较小的销量、较难拓展的市场。通过实施精品战略,立足于中高端餐饮市场的“千岛湖啤酒”要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市场区域。郑晓峰采取区域强势品牌战略:立足经济发达的长三角,重点开拓核心市场,集中优势主攻杭州、上海等消费能力强、消费要求高、啤酒消费量大的市场。这一战略实施的效果是,千岛湖啤酒成为长三角区域餐饮酒店酒的首选品牌——一匹啤酒界的黑马,终于脱颖而出!

  

  

  面对蜂拥而至的荣誉、纷至沓来的奖励,郑晓峰很谦虚:“很多人臆测,既然千岛湖啤酒大受欢迎,又是以这么快的速度发展,那么,‘千岛湖’公司一定是一个巨人了,规模大得不得了。其实,我们只不过是一家中型啤酒企业,也就近20万千升的规模,3个多亿的销售额,几亿元的总资产!不过,我们还是会像过去,甚至比过去更快的速度发展!”

  此话不假,从目前来看,千岛湖啤酒正处于加速度的通道。全新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15万千升千岛湖啤酒生产线项目,已全面投产。

  现在的郑晓峰,正雄心勃勃,豪情万丈,他想着如何再次腾飞,把千岛湖啤酒带入更广阔的天空,塑造成华东地区啤酒业的巨人,他要演绎一部持续辉煌的华彩乐章!

  他设想,针对千岛湖独特的品牌特色,引进国际品牌技术,与国际品牌进行资金管理、开发、市场等多方位合作,针对性收购同行业企业;

  他还设想,在很多城市兴建啤酒广场和自酿啤酒屋。即将到来的明年,仅在杭州,就要建15个广场营业点和1家自酿啤酒屋,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到千岛湖啤酒的激情、清爽中来——千岛湖啤酒,开心每一天。那是属于大家的啤酒!

  ……

  黑马加速奔腾,乐章依然华彩。相信,千岛湖啤酒,正一滴一滴沁入你心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