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法规
3  4  
PDF 版
· 月薪2000元
难找“涉外保姆”
· 你志愿 我支援
· 陕西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拒绝录用女性
· 管道漏了,卫星一查一个准
· 南京建成志愿捐献
遗体者纪念林
· 温岭三“的哥”火海智救七人
· 绍兴破获一抢劫团伙
· 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
·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公告
· 老战士重返故地“物归原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2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当年,为救战友借群众一条棉絮;63年后——
老战士重返故地“物归原主”
  本报湖州12月4日电(记者 楼欣建 黄曙林) “这份心愿在我心里整整埋藏了63年,如今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交代!”82岁的老新四军老战士、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离休干部张惠民今天对记者说。

  63年前,19岁的他为抢救生命垂危的连指导员,向安徽全椒县复兴乡石洼村一位贫苦农妇借了条破棉絮,因当时来不及打听农妇姓名,经过漫长寻找打听,终于在63年后发现线索。

  12月3日,张老重返故地,在当地群众的欢呼声和鞭炮声中,他向棉絮主人何明霞的后人——女儿邱创英、儿子邱创业归还了一条羊毛被、一条七孔丝绵被,并送上了2000元钱。已有30多年党龄的邱创英十分感慨,“新四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没有新四军就没有我们一家。张大叔为了还我们的被子,花了这么大精力寻找,真不容易!”

  张老向记者介绍说,1941年7月,他从老家江苏参加新四军,任二师四旅十团一营保健员,次年加入共产党。1943年初秋始,该营驻安徽省全椒县孙介岗。同年10月的一天傍晚,三连指导员蔡圣康率张惠民等战士回花山主峰途中,遭遇国民党部队袭击,其中1人当场牺牲、2人受重伤。张惠民立即给伤员包扎,其中蔡圣康被击中腹部,伤势非常严重。“当时地处海拔800米左右山地,晚上气温骤降,没有御寒物品,已经大量流血的蔡圣康,很有可能被冻死。”

  张惠民和通讯员小王下山寻找御寒之物。两人在距遇袭地点近1公里地方找到一茅舍,入门见一20多岁的妇女及两个小孩,都穿着孝服,估计是亲人刚亡故。张惠民对妇女说,战友受伤,急需借一条棉絮保暖。他说:“我们是新四军,身无分文,如果我不死,以后一定要还你一条新棉被。”他们借得一条棉絮,来不及问清户主姓名和村名,便匆匆撤离。

  此后,张惠民随部队转战南北,再也没有回到那个地方。1955年,张惠民转业到地方工作,1957年,他在湖州一院当了外科医生,1985年底离休。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寻找这户人家,但是没有结果。

  2004年“七一”前夕,张老给安徽省全椒县县府办写了一封寻亲信,该县有关部门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但一时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去年10月,张老不顾年逾八旬高龄,准备了崭新的被褥和床单等,在儿子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全椒县寻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来到当年战斗的地方,张惠民和战友修筑的工事遗址犹在,但那些贫寒的茅草房早已不见了踪影,张老只好带着遗憾回了湖州。

  今年10月底,全椒县政府领导得知张老的事情后专门批示:“请予查证,以了革命前辈的心愿。”全椒县有关部门还专门派员来湖州,向张老了解细节情况,实施新的寻找方案,派员5次深入该山区调查寻访,经过拉网式排查,并经张老这次现场环境及细节核实,确认去年去世的何明霞就是那位借棉絮的农妇。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