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亚运会特刊
3  4  
PDF 版
· 黄金宝为中国香港赢得首金
· 陈艳青:沉醉在幸福中
· 多哈亚运全球参与
· 多哈亚运的“中国制造”多
· 中国队夺得乒乓球女团冠军
· 吴鹏激情怒吼惊爆游泳馆
笑称逆转夺冠其实不惊险
· 吴鹏的金牌分量最重
· 中国球迷要打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多哈亚运全球参与
  本报多哈12月3日电 (记者 李春) 从身着白袍的阿拉伯人,到菲律宾来的餐饮部服务人员;从英国来的场馆媒体经理,到美国来的赛场巴士调度员,人种的多元化,让所有多哈亚运会亲历者都产生时空交错:多哈举行的是奥运会。

  尽管还没有官方途径称,多哈将要在未来的几年里申办奥运会。但是,多哈亚运会所采取的管理策略,却是全球性的。多哈亚组委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管理精英来协助亚运会组织工作。作为人口才74万、面积只有1.1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国家,卡塔尔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举办的这届亚运会是历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亚细亚盛会。开幕式上演绎的一幕很有特色的阿拉伯式演出,世界各大通讯社对其评价颇高,其中“国际智慧”功不可没。

  负责媒体信息服务的加拿大人米歇尔为记者提供了一份多哈亚运会组委会工作人员明细单,上面清晰地记载着所有工作人员的国别构成。在多达3500人的多哈亚运会服务大军中,其中卡塔尔人仅占15.75%,他们主要分布在组委会的高层。其他的就由印度、澳大利亚、希腊、菲律宾、英国、意大利、埃及、约旦和美国等国家的人构成,人员林林总总,遍布世界五大洲,他们分布在组委会的每个职能部门里。    

  上午记者在哈里发网球综合主体育场采访,碰到了媒体经理霍肯。她是英国人,曾经参与过体操世锦赛、美洲杯帆船赛的组织工作。她已经在多哈呆了几个月,手下有60多名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工作人员,其中有一半以上是非卡籍人士。对于多哈亚运会的国际化管理,霍肯由衷地赞叹道:“卡塔尔邀请有经验的国际人士帮他们组织和管理亚运会,少走了弯路,节约了时间;而且还能快速学习到组织大型赛事的经验。这种国际化的管理,必将带来国际化水平的赛事。”    

  多哈主办亚运会为小国举办大型运动会开了先河,虽然人力资源不足、经验欠缺,但卡塔尔用充沛的资金,聘请来世界最出色的专家团队为其服务。这种用“资金嫁接世界”的模式,改变了以往诸国办亚运的传统方式,带来不少新的亮色和新的变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