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村级农民合唱团“民”星闪耀
· 外来儿童学表演,免费
· 安徽大学三位学生
担任校长助理
· 毕业生挤“爆”招聘会
· 吃蛋黄到底好不好
· 应聘先和老外对话
· 贫困让他们更加自强
· 西湖画舫上演昆曲
· “鸳鸯礼书”见证百年沧桑
· 故宫馆藏文物
目录将公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鸳鸯礼书”见证百年沧桑
  本报讯 (记者 刘治浪 通讯员 王保初) 近日,台州市路桥区市民王文君举办“鸳鸯礼书”展,那100多份不同时期的结婚证,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令人寻味无穷。

  结婚证是夫妻婚姻的凭证,古人称之“鸳鸯礼书”。 王文君收藏最早的结婚证是清朝的。在展台前,王文君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折叠起来的红纸,把它打开,平铺在桌上,有电脑桌一半那么大,可以像书一样翻看。红纸上写着“鸳鸯礼书”字样,还有生辰八字以及一些喜庆吉祥的图案。这是民国初期的婚书,一般都写有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姓名、祖宗三代名号及生辰八字。

  解放初期的结婚证,形状改成“奖状式”,四周由石榴、稻穗、白鸽等精美的图案组成,体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所以当时的结婚证上除了结婚男女双方的信息,还必须有乡镇领导的亲笔签名。

  改革开放后,结婚证才变成了真正的法律文书,简单实用。

  不同时期的结婚证,虽然样式各有不同,基调却永远是吉祥的红色,有紫红、大红、淡红、玫瑰红等。

  在喜庆的结婚证书外,王文君还收藏了七八张离婚协议,在他眼中,它们一样很有意思。

  比如1959年的一张离婚协议上,男方分给女方的财产是一只手电筒、一双袜子和五天的工分,还特别注明是照顾了女方。

  1982年的离婚协议上,已经能各分几百元钱了。

  现在的人离婚,更多的是讨论如何分房子和存款。

  “鸳鸯礼书”展在当地引起不小的反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一位李先生说:“婚书的展出,激起人们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