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省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杭开幕
· 浙江人生活成本上涨算慢的
· 谁的出价高 谁得开发权
· 农民学茶艺
· 群众生活不再烟熏火燎
· 报告乡亲:我们在宁波过得很好
· 明年上半年可以买票了
· 绍兴着力打造宜居城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路桥取缔近万场外拆解户
群众生活不再烟熏火燎
  本报讯 (记者 洪卫 路桥区报道组 王依友) 台州路桥区新桥街道新良村的村民,这些天都喜欢去村东的一片绿草地上散步。年近七旬的王清生老人说:“真不敢相信,这个每天排放废气、吵得我们睡不好觉的拆解区,竟变成了绿化带。”

  新良村这块占地近30亩的拆解区,不久前还有20多户拆解户,满地都是拆解后的废塑料,污黑的水到处流淌,“叮叮咚咚”的拆解声吵得村民不得安宁。有的拆解户把废弃的线头拢成一堆,点火焚烧,呛人的黑烟让过往行人掩口掩鼻。据当地政府部门统计,今年以来800多起环保投诉中,拆解污染的投诉最多。

  拆解业本是对资源的再生利用,从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路桥区固废拆解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但设施简陋、技术落后的拆解业,会造成新的“三废”污染。近年来,路桥区规范拆解企业实行定点拆解,30多家从事金属再生利用的企业落户环保设施先进的两个园区内。但在峰江、新桥、螺洋等区域,星罗棋布的9500多户个体作坊式拆解户,却和环保部门打起了“游击战”。

  今年4月,路桥区开展拆解业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取缔定点加工企业之外的所有固废拆解户,拆除各类违章工棚3557间17万余平方米,清运各类拆解垃圾3万多吨,覆土改造拆解场地10万多平方米。路桥环保分局局长蔡宝林告诉记者:“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市民生活的9500多户场外拆解户目前已全部取缔。”一位市民说:“清理这些拆解作坊,就像清理了一个‘毒瘤’,还大家一片青山绿水。”

  如今,拆解区正被绿化带和新建的文化活动场所取代。在螺洋街道金大田村,原先烟熏火燎的拆解场正在建造文化俱乐部,村民林双喜说,以前在外面做生意的人嫌这里脏,不愿意回家住,现在经常回来了。

  据了解,路桥区目前正通过劳动力素质培训,引导曾从事场外拆解业的群众转产转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