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沟通
3  4  
PDF 版
· 行走职场
· “血拼”中的理性因子
· 说声谢谢很难吗
· 公费手机
考验自制力
· 国内插班的小“海归”
· 韩国出现“新氏族社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行走职场
■阿 文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除了诸多客观因素制约外,更多地受制来自于各自不同的心理“起伏”或“动荡”的反应状态。而每个人的心理反应又是千差万别、复杂微妙的,稍有不慎,就会使彼此的心理产生阻隔甚至抵触情绪。

  领导身边人的孤单

  小王由于平时喜欢写写文章,被单位领导看好后,也经常给领导写一些讲话稿或报告。可能是受到领导的垂诫或是出于地位特点的影响,小王开始滋生了“口风要紧”的心理定势,和人谈话时,一到“紧要”之处,往往用“不知道”、“不清楚”等含糊之辞来应付。那些过去和他要好的朋友有时仗着和他关系不错,便有心无心地向他掏问一些“机密”之事,小王也一概用警惕的语气加以搪塞。久而久之,小王渐渐和人“生分”起来,人们开始对他敬而远之。

  

  沟通:在职场上遵守“口风紧”的规则是对的。问题是,小王把对这种规则的遵守教条化了,并进而采取一种简单的方式处理人际交往,只要一和人说话,就开始防范对方,说话不是躲躲闪闪,就是遮遮掩掩。这就难免造成一种对人不信任的错觉,他人当然渐渐和他疏远起来了。其实小王完全可以坦诚一些,并采用一些灵活自如的表达方法,更不必处处以领导“身边人”的身份出现在任何交际场合。

  同样,在交际过程中,我们也不必放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防人心理,毕竟只有将心比心,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

  “足球迷”的竞聘滑铁卢

  小李是某单位的一名职工。平日喜欢观看足球比赛,是一个铁杆球迷。有事没事的时候,习惯和人聊一些足球方面的赛事。这样久而久之,小李便形成了自己的交际圈子。凡是对足球热爱的同事,他就视作“知己”,而对足球知之甚少或一窍不通的同事,则懒得交往。时间长了,小李甚至还对那些对球赛漠不关心的同事产生了瞧不起的心理。终于,在一次中层干部竞聘过程中,由于他平时的交际范围非常狭小,民主测评过程中,他的得票非常少。最后因为这一项没过关,小李这次竞聘落败了。

  

  沟通:有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交际过程中,有的人习惯于以自己的好恶“取舍”,和自己投脾气的,则接纳来往,和自己“味”不同的,则一律拒人于千里之外。这种交际心理定势一旦形成,就会使自己的交际视野和范围变得狭窄起来。

  实际上,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既是我们获取财富的宝贵资源,又是我们性格磨砺的必备条件。试想,只把自己的交际疆界设定在“臭味相投”的限定内,我们获得的信息资源必然十分贫乏,并且极容易使我们的个性变得单一而偏执。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多向、能力多元的时代里,我们更要努力扩大我们的交际范围,学会和不同个性风格的人打交道。

  大大咧咧与“上不了台面”

  老刘是一个四十好几的人了,在单位素以“炮筒子”著称,同辈之间,常常不顾场合,嬉笑怒骂,任意为之。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许多受到他“伤害”的同事,也都能涵容过去。可是这位老刘却并没有意识到别人对他的“礼让”与“忍让”,反而变本加厉起来,把自己的这种“放旷”的交际风格视为自己的优点。

  一次,在单位组织的专家讲学活动中,作为听众的老刘居然对专家的一个不入自己耳朵的观点当众批驳,言辞之间还夹带着平时嘲讽的调式,让那位专家一时很是下不了台。幸亏主持活动的领导及时打圆场,才将这场“风波”平息下去。从此以后,单位领导吸取这次活动的教训,只要是比较正规的活动场合,往往不通知或者干脆不要老刘参加。

  

  沟通:为人放旷,只要能够顾及场合,未尝不是一个良好的交际“润滑剂”,往往能够调节一些交际气氛。但是,交际过程中,有些人习惯标榜不拘小节的心理,往往不顾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毫无顾忌地把自己的一些意见和观点强加给对方。这种人看起来大大咧咧,实际上心里很少顾及他人的情绪反应。这种貌似坦率的交际个性,极容易与别人产生矛盾,久而久之,别人也就渐渐对其敬而远之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