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专版
3  4  
PDF 版
· 四明山接鼎湖峰 甬江水连东海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四明山接鼎湖峰 甬江水连东海潮
——宁波市山海协作工程工作纪实
朱忠祥 朱 宇
  四明山接鼎湖峰 甬江水连东海潮

  ——宁波市山海协作工程工作纪实

  朱忠祥 朱 宇

  逶迤四明山,浩荡甬江水。

  宁波,这片有着七千年文明的神奇土地,曾经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河姆渡人的骨哨吹响了中华文明的晨曲,海上丝绸之路的帆船开辟了对外开放的航线,梁祝化蝶的美丽传说奏出了忠贞爱情的不朽旋律,镇海口炮台的隆隆炮火谱写了抗击外敌入侵的英雄诗篇……

  当历史的航船驶入21世纪,宁波凭借独有的港口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在长三角迅速崛起。民营经济大放异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经济发展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然而,宁波人民并没有忘记,宁波是浙江的宁波,宁波的发展得到了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先行发展起来的宁波应该积极回应全省的经济发展,发挥出辐射和带动作用,带领兄弟地区发展经济,共同向小康社会迈进。

  在四明山、甬江畔,一曲山海协作的新曲正在宁波大地上唱响——

  第1篇章

  结对,担起历史的责任

  日历翻到2002年4月9日。

  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拉开了全省山海协作的序幕。宁波作为省内发达地区,被指定与丽水开展对口协作,其中余姚、慈溪、鄞州分别与丽水的松阳、青田、景宁结对。

  其实,这三个协作对子原来就是帮扶对子,但山海协作已不同于原先的帮扶意义。它是立足于经济协作、互利共赢的一项新的区域协作工程。

  山——代表浙西南山区,海——代表东部沿海地区。山海协作,一个多么形象生动而又传神的名词啊!

  不久,省里又增加了北仑与云和结对的任务。

  次年4月,舟山市被省政府增列为山海协作的受援地区,宁波又与舟山拉起了手。宁波的奉化、象山、镇海、海曙分别与舟山的嵊泗、岱山、定海、普陀结成了协作对子。

  至此,宁波已有8个县(市)、区分别与丽水、舟山的县、区结成了协作对子。宁波市在全省的山海协作工作中担当了最为繁重的任务。

  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宁波的充分信任,也是时代赋予宁波的历史责任。

  宁波市领导提出,要把帮助兄弟地区发展经济作为一项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做好山海协作工作。很快,市编委办与市协作办联合发文,要求各县(市)、区在有关职能部门增挂协作办的牌子。市政府发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山海协作工程的若干意见》,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山海协作工程领导小组,出台了支持企业参与山海协作的政策意见。

  措施在一步步到位,工作在一步步深入。

  2005年11月初,宁波市领导率团访问丽水和衢州,提出要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在开放中提高,在合作中发展,在服务中跨越,使区域合作成为“十一五”的一个亮点。

  2005年,宁波市政府被浙江省政府评为全省山海协作工程先进单位。宁波市有关部门和所属县(市)、区的领导也对山海协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镇海区领导更是将与定海区的协作当作了份内事,在全省走在了前列。现在,宁波市所属县(市)、区都成立了山海协作的相应工作机构,挂上了协作办的牌子,基本做到了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余姚、北仑、镇海等地还成立了协作科,并向乡镇、街道进行了延伸。宁波市在全省各市中率先设立了山海协作工程财政支持资金,一批参与企业获得了政府的支持。

  山海协作工程已经成为宁波市的一项政府工程,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2篇章

  交流,搭就合作的平台

  宁波与丽水一直以来就有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20世纪90年代初,两地的交流与合作曾出现过一个小高潮,互派挂职干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帮助景宁发展,鄞州区在梅墟设立了国家级景宁扶贫经济开发区,景宁每年从中获得的税收达到5000多万元。

  而宁波与舟山的关系更像一家人。两地地缘相邻,血缘相亲,习俗相同,文化相融,经济相通。在舟山,你随便找一户人家,都可以挖掘到一条盘绕在宁波的血脉之根。当初的宁波人,漂洋过海,筑堤建房,定居于荒岛野林,垦荒植树,搏击于苍茫大海,耕海牧鱼,在舟山这片宝地上滋生蔓延,成了今日的舟山人。宁波人与舟山人相逢,那石骨铁硬的宁波话从他们的口中飞来飘去,一样的词语,一样的音调,除了他们自己,外地人根本分不清谁是宁波人、谁是舟山人。

  然而,历史并不能代替现实。要推进与丽水、舟山的山海协作,还需要从加强两地的交流入手。

  2002年9月,宁波市政府组织了80多家企业,携带70多个项目,在分管副市长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来到丽水,拉开了两地山海协作的序幕。

  在宁波企业家下榻的宾馆里,丽水各县(市)、区的县级领导、乡镇领导和企业负责人进进出出,相互寻找合作机会。现场的气氛是如此热烈,人们的心情是如此迫切,讲话的语气是如此急切,在合作双方真诚的交流中,一批合作项目找到了婆家,而更多的合作意向又被提了出来……

  同样的情景出现在次年10月的朱家尖。在海涛拍岸声中,宁波与舟山的企业家展开了紧张而热烈的洽谈。虽然两地的民间交流一直很活跃,但政府搭就的合作平台,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接触到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合作信息,大大节约了企业的合作成本,提高了合作效率。

  自从开展山海协作以来,这样大规模的合作项目对接活动宁波市每年都要组织一两次。各结对县(市)、区也根据各自的特点,由领导带队,到对口县(市)、区开展合作项目对接活动。宁波市的农业、劳动就业等部门也多次组织考察洽谈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已经成了宁波的一大工作特色。

  与此同时,宁波方面还积极协助丽水、舟山方面来宁波开展合作项目推介活动。每年的“浙洽会”期间,普陀区与海曙区的企业家都要聚一聚,交流合作信息,洽谈合作意向,推进项目实施。这已经成了两地长期合作的一个例会。

  除了组织企业开展项目对接洽谈外,宁波与丽水、舟山领导间的互访活动也十分频繁,从战略层面推进了与两市的合作。

  2004年3月,宁波市主要领导率团出访舟山,签署了《宁波舟山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地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4年下半年,宁波市政府领导率领一百几十人大团出访丽水,从政府层面到企业层面,全面推进了与丽水的合作。

  2005年3月底,宁波市与舟山市在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并由两市政府共同向省政府报送了报告,迈出了宁波舟山两港合一,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宁波—舟山港”的关键一步。

  从此,宁波与舟山的合作揭开了新的一页。

  第3篇章

  合作,创造双赢的局面

  合作的核心与精髓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合作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宁波市政府提出,开展山海协作除了要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外,还要遵循“重点结对、全面合作,双向交流、合理流动”的原则,为此,宁波将与衢州的合作也列入了自己的工作范围,把吸引协作地区企业到宁波设立窗口也列入了合作领域。这是一个突破。正是这一突破,大大拓宽了宁波市各级干部和广大企业家在山海协作中的工作视野。

  合作,必须要了解双方的优势所在,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2003年春节刚过,迎着凛冽的寒风,宁波市山海协作调研组一行人马踏上了丽水的土地。在丽水市协作办同志的陪同下,他们登高山,踏田头,与当地干部、企业家座谈交流,探讨宁波与丽水开展山海协作的重点领域和工作途径。回到宁波后,立即向宁波市政府提交了一份情况分析详尽、工作建议具体的调研报告。

  当年5月,省里作出宁波与舟山开展山海协作决定不久,宁波市调研组又专程考察了舟山,形成了观点鲜明的调研报告。

  这样的调研工作宁波市每年都要开展。不但市里在搞调研,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也在搞调研;不但到对口地区丽水、舟山调研,到衢州调研,而且还深入到本地的企业中进行调研。正是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奠定了宁波市山海协作工作的扎实基础。

  合作,关键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要让宁波的企业到丽水、舟山和衢州等协作地区去投资,单靠政府动员显然是不够的。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更多地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讲求成本的最低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山海协作,对政府来讲是政治责任,对企业而言则是合作项目的发展前景。

  宁波市协作系统的干部十分明白这一点,他们称自己的角色是“转换器”——把上级动员转化成企业的投资行为。

  他们深入企业,与企业家交朋友,向企业家通报合作信息,沟通联络,牵线搭桥,为促成合作项目而到处奔忙。

  他们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企业在考察、投资、合作、生产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找到他们,就等于找到了婆家,困难就会化大为小,化小为无。

  而众多的宁波企业家,更是把山海协作当作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和难得机会。在政府的推动下,一批批企业家纷纷到丽水、舟山和衢州考察投资环境,开展项目合作,形成了浓烈的合作氛围,结下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在舟山,宁波与舟山合作组建甬舟集装箱公司,开发金塘岛大浦口集装箱码头项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宁波三林控股公司投入6.22亿元巨资开发建设的五星级度假小镇——岱山峰景湾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宁海企业家苏景娇投资建设的嵊泗首座四星级旅游宾馆建成开业;天蟾牧业的建成,为岱山生猪供应开辟了新的渠道;可纳乐食品公司投产,使常年滞销的六横岛水果远销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和美国,多年来因卖橘难而愁眉不展的橘农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宁波华东物资城开发的桃花岛旅游景点、银都建筑公司开发的假日岛休闲基地等项目已形成系列,构成了舟山旅游的新亮点。

  在丽水,宁波与丽水合作建设的丽水山海协作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宁波机械电子实训中心,设备全面到位并开始为宁波输送技术工人;宁波江海经贸公司在庆元创办的高档竹制品加工企业,既有效地利用了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还妥善安置了当地500多人就业;精诚茶业、佳木思苗木、白峰花卉、恒大轴承、振宁牧业等一大批合作项目的落户,为山清水秀的“浙江绿谷”带来了一派勃勃生机……

  在衢州,由宁波企业投资的金龙梭床、洪剑电器、金华食品、海路园林、金江纺织、天阳焊丝等一批合作项目找到了生产基地,实现了产业转移,既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又为宁波产业提升腾出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开展山海协作4年来,宁波与三市共签订山海协作项目324个,涉及资金达134.52亿元,其中宁波方投资116.91亿元,捐资2500多万元。此外,三市还有16万人在宁波实现了就业。

  通过山海协作,一批宁波企业找到了发展机会,拓展了发展空间,协作地区的资源、土地、劳动力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宁波市也由此拓展了经济腹地,进一步增强了对协作地区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达到了多赢的目的。

  山海协作工程已经成为一项强省富民的双赢工程。

  第4篇章

  创新,拓展发展的空间

  近年来,宁波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土地资源紧张,有许多项目因为没有土地指标而无法落实土地,只能一等再等,错过了大好的发展机会,影响了工程的进展;宁波众多的中小企业,虽然有强烈的投资欲望和强大的投资财力,但由于没有土地可以供应,不得不流向全国各地。土地,已经成了宁波发展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

  而在衢州,大片的黄土丘陵稍作整理,就可以改造成为基本农田、标准农田,土地指标十分宽裕;开发区内,道路宽畅,空地成片,正在等待企业的到来。衢州的土地优势,也没有能转化为招商的优势。衢州需要引进产业,发展经济。

  一边是土地的紧张,一边是投资的缺乏,两地政府领导从中看到了合作的机会:资源与产业的合作。于是,在省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支持下,两地政府专门组织人员,开展了务实的研究和洽谈。宁波将积极推动企业向衢州转移,“十一五”期间投资额争取达到100亿元,并与衢州合作建设3平方公里的山海协作示范区块,使之成为宁波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宁波企业的发展基地、衢州产业的培育基地和两市开展山海协作的重要工作平台。

  这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它使区域合作从企业间的项目合作提升到了政府间的战略合作;它使浙江省内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得到了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它使传统的政治性动员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合作行动,进而从源头上激发了合作双方的积极性。

  目前,两市正围绕协议的履行积极开展工作。衢州市已经落实了造地任务,宁波市已经分解了投资任务,两市推动宁波企业投资衢州的政策措施正在酝酿整理中。宁波企业已经陆续赴衢州考察投资环境。

  可以预见,一场投资衢州的风暴将从宁波刮向衢州。两地合作的新模式,将为中国的区域合作树起一根新的标杆!

  第5篇章

  发展,奏响时代的乐章

  21世纪的中国,如一头觉醒了的雄狮,崛起在世界的东方。在中国东部,凭借上海世博会的浩荡东风,长三角地区正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引起世人瞩目。作为浙江省开放龙头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宁波,发展前景更是无可限量。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甬金高速、甬台温铁路、杭甬高速拓宽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陆续建成,宁波将从交通末端一跃而成为国家级交通枢纽中心。

  世界产业的转移,临港大工业的崛起,民营企业的发展,科技教育支撑能力的提升,给宁波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机会和良好条件。

  东钱湖开发,东部新城建设,国际贸易服务平台构建,会展、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大大完善和提升宁波的城市功能,为周边地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将会出现质的飞跃。

  宁波的发展,不仅给宁波人民带来实惠,也给宁波与省内、国内兄弟地区开展合作与交流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山海协作将随着宁波的发展而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取得更大的成果——

  宁波与舟山将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进行更加务实、有效的合作,协调发展临港工业,共同保护海洋环境,联合开发宁波梅山岛和舟山六横岛,整合岸线资源,发展大宗货物中转和集装箱运输,在港口一体化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可以预见,一个世界一流的大港——“宁波—舟山港”不久将崛起在中国浙江。

  宁波与丽水将进一步推进在农林业、旅游、科技、外贸和劳务培训方面的合作,宁波将为丽水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使丽水成为宁波企业的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基地。

  宁波与衢州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构建产业链,加快推进衢州“无水港”建设,使衢州“四省通衢”的地位得到恢复、巩固和加强,成为“九方经济区”的区域物流中心。

  宁波将把培养协作地区内生发展力量放在首位,以项目合作为中心,以构建产业链为重点,通过要素的合理流动来推进合作,努力使协作地区成为宁波产业联动地区、外贸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人力资源基地和科技成果转移基地,让宁波与协作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四明山接鼎湖峰,甬江水连东海潮。宁波的发展与全省的发展连为一体,息息相关。

  在山海协作大潮的推动下,宁波的发展将给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