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管哲晖 褚定华 通讯员 沈达) 企业用地,向来是政府说了算,但原先部分车间蜗居在乡政府老楼里的海宁先科太阳能科技公司和一家光伏光电材料制造商,最近却因为市太阳能协会的建议受到政府重视,获得了上马高科技项目的土地。
行业协会和政府、企业被称为市场经济的三大主体。在海宁,伴随着民营经济的成长和政府职能的积极转变,皮革、太阳能、包装印刷、经编、家具沙发等11个行业协会正逐步走上块状经济发展的前台,在行业自律维权、提升集聚产业、促进企业与政府良性互动等方面说话分量越来越重,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块状经济腾笼换鸟,海宁的协会发挥了行业领军作用。它们组织中小企业到上海、香港和欧美参加国际顶级展销会开阔视野,积极参与创建质量检测、设计等面向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小企业与著名科研院校寻找技术合作的机遇。年产值60多亿元的海宁经编业由于后整理技术落后,几年前还只能生产白坯布再运到无锡加工,经编协会会长企业和副会长企业“宏达经编”等带头投资上亿元引进国际一流的后整理设备,消化吸收相关技术,同时协会积极引进后整理技术先进的多家台资企业来海宁投资2亿多美元,带动了后整理环节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平均提高了约30%。
由于大量引进国外设备,海宁产的广告灯箱用布一度超过了国内市场需求的30%,恶性竞争下价格从七八元一路跌到6角钱,有关协会多次召开行业协调会,终于签订了自律公约,公布了最低限价,遏制了无序竞争的势头。
作为当地上万家企业的代表,协会正成为政府挥动“有形之手”前一个重要的决策参谋。年产值20多亿元、代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向的海宁太阳能利用产业,在皮革、家纺业发达的海宁一直缺乏产业指导和政策扶持。市太阳能协会成立后连续向政府递交了《打造太阳能热水器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建议,协会会长还在嘉兴市人代会上积极建言,终于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太阳能利用产业第一次被列入了该市“十一五”产业规划并在土地等资源配置上获得支持。
海宁家纺协会今年首次联合余杭、绍兴两地家纺协会在省城举办浙江省家纺展,此后,以前老死不相往来的三地企业交流频频,像窗纱布工艺较落后的海宁企业能经常从工艺先进的绍兴企业得到指导,而海宁企业也把在电压不稳情况下用好进口设备的诀窍传授给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