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高校特招丁俊晖引争议
· 要几百年还是几年的效益
· “天下第一缝”面临毁灭之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是选拔多元还是教育不公
高校特招丁俊晖引争议
  斯诺克世界冠军丁俊晖近日被上海交大正式录取。这位体育明星被特招入读我国著名高等学府引起争议。赞成者认为,大学对人才的评价、选拔应该多元,世界冠军属于优秀人才,完全有条件进入大学;反对者认为,读书不多的体育明星轻而易举进入大学,是教育不公的表现。

  然而,人们更关心的是: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当下,高校如何凸现教育公平?大学招收人才的标准究竟应该是什么?

  符合规定但难让人服气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获奖运动员,包括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的运动员,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可以获得高校保送生资格。因此,丁俊晖上大学是符合规定的。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后张东海说:“‘特招’指的是有特殊才能的人可以将入学分数适当降低进入高等学府,但无论如何学生都应该达到高中水平再去接受高等教育。”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大二学生高赫宇说:“如果丁俊晖能像邓亚萍那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大学学业,并有所建树,我会以他为榜样;但若是仅凭世界冠军的光环进入大学‘混’个文凭,这对那些挑灯苦读、通过‘高考独木桥’挤入大学殿堂的学子而言,无疑有失教育公平。”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从高校人才多样性角度出发,体育明星入大学并不稀奇,在美国,体育成绩在名校入学中占有相当比例,何况获得体育世界冠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期艰苦的锻炼,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并不比任何“高考考场”高分者少,体育世界冠军具备的吃苦精神、坚强意志、团队协作精神往往比一般人更强。

  入学以后质量如何要求

  世界顶级运动员就读国内名校的现象较普遍,与丁俊晖同时入读交大的还有第46届世乒赛混双冠军秦志戬、2006世界帆船帆板锦标赛女子组冠军徐莉佳。刘国梁、王励勤也是交大本科在读学生。清华大学也曾经招收了伏明霞、田亮等世界冠军。刘翔去年被华东师范大学批准“硕博连读”。

  上海一位体育界人士说:“高校特招一些世界冠军、著名演员等,是高校人才多元化的一种表现,从某种程度来说,体现了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选拔方式。”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教师陈国强认为,值得关注的应该是上海交通大学怎样把握操作的灵活性。他说:“对于大学来说,丁俊晖入学以后学校应该对他从严要求,要修够学分、完成规定的学制。学校对特殊人才的特殊培养可以放宽他学制的年限,也可以定期向社会公布他的学习状况。总之,高校一定要注重特招人才质量的把握。如果高校能在这方面有所尝试,丁俊晖的入学将‘物有所值’。”

  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表示,丁俊晖入交大,主要是希望小丁能在大学期间将自己的文化课补一补,“作为世界冠军,文凭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结果,最重要的是大学将为丁俊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人际交往氛围、让丁俊晖在大学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

  会否让教育功利化

  有人认为,大学作为追求高深学问的机构,应与社会保持适当的距离,有自己的独立精神。但是,目前一些大学的独立品格已经受到了冲击。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后张东海说:“生源是一所大学的生命,顶尖大学参与优秀生源的争夺靠什么?名气、品牌、声誉。高校用引进明星、名人来提升自己的声誉,获得社会认可,这无异于将大学学习机会当作一种‘奖励’、‘福利’,献给特殊人群。”

  熊丙奇认为,近年来各高校逐渐拥有招生自主权,我们在“摆脱”依据高考卷面分数考核、选拔人才的“旧体系”同时,应建立科学的、公平的新的考核选拔体系。这一点,国内高校做得并不好,有的从以前只看高考成绩“一考定终身”,发展到对“偏才”、“怪才”的极度偏爱。如此种种,难免大众对高等教育的公平提出质疑。

  熊丙奇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做的,一是打破国家对教育资源的垄断,学校才能有更充分的自主权以及更大的办学空间。二是建立可以被大众接受的公开、透明的人才录取标准。高校只有实行公开透明的录取规则,以及对各类人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案,才能减少人们对高校招生的种种质疑。”

  余晨曦 刘丹 肖春飞(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