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专版
3  4  
PDF 版
· 嘉兴市民喝水更放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一直以来是嘉兴市委、市政府最关心的实事之一。近年来,嘉兴市把全面开展水环境整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先后已投入40多亿元用于水环境整治,并通过深度水处理技术使市民饮用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嘉兴市民喝水更放心
深度水处理技术“嘉兴模式”将全国推广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一直以来是嘉兴市委、市政府最关心的实事之一。近年来,嘉兴市把全面开展水环境整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先后已投入40多亿元用于水环境整治,并通过深度水处理技术使市民饮用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嘉兴市民喝水更放心

  深度水处理技术“嘉兴模式”将全国推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正在考虑出台与国外发达国家接轨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可是,目前全国不少地区的地表水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以此类水为原料来制成优质的饮用水,其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破题?嘉兴给出了一个精彩的答案!

  11月9日至12日在嘉兴召开的“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上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嘉兴市供水部门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吸收各种制水新技术新工艺,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工艺基础上,增加了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新工艺,以受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水为原料生产出了优质水,出水水质和净水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受到了业内的关注。与会专家一致建议向全国推广“嘉兴模式”。

  专家建议向全国推广“嘉兴经验”

  

  “嘉兴根据水源的实际情况,在加强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生物预处理+活性炭的深度处理工艺,有效去除了原水中的氨氮、COD锰等不同特性的微量污染物,出厂水完全达到了国家最新标准。”11月10日,来嘉兴市参加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的各地专家,在实地考察了嘉源给排水公司的深度处理技术后,认为“嘉兴的实践为全国水质性缺水城市提供了经验”。

  “这次研讨会上,听了嘉兴有关部门的汇报,去水厂看了工艺设备,尝了自来水,我想现在是向全国推广‘嘉兴模式’的最佳时机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委员会副主任、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理事长、《饮用净水水质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清华大学王占生教授明确提出。

  王占生教授指出,嘉兴城区地处运河水网,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水源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又由于多种原因限制了从外地引水,面对这种高有机物、高氨氮污染的水质,采取种种强化措施,以求改进净化工艺提高水质,并采用生物预处理+活性炭的深度处理工艺,使水厂水质达到了国家最新水质规定的标准,同样在嘉兴地区,桐乡、海宁、海盐、平湖、嘉善各自来水的同行也都为改善水质作了很大的努力,使净水深度处理技术扎扎实实在水网地区“生根开花”。

  他指出,嘉兴的水质在沿海发达地区比较典型甚至在全国都有典型性,除了嘉兴这一带的运河水网地区,黄河下游以及珠三角一带,全国仍有30%的地区有这样的困境,而且在近十年之内地表水水源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嘉兴模式”为水质性缺水的城市解决供水问题提供了借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深度处理技术的“适应性”特别强。他说,嘉兴的深度处理技术既适用于现有水厂改造,又适用于新建水厂,对水厂的规模适应范围也很广。同时,这一处理模式投资较少,运行成本只在原有基础上每吨增加0.3元至0.4元,在群众的经济承受范围内。

  城市供排水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圭白教授指出:国家马上要颁布的水质标准将从35项指标增加到106项。细化的标准将与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接轨。嘉兴的制水模式,对全国大多数水源受到污染的城市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嘉兴的所有水厂都能做到这一步,非常了不起,在全国是有示范性的。它除了国外通用的常规臭氧活性炭外,还将国内外的新技术集成,非常不容易。整个制水工艺科学先进性与稳定性并行,我也赞成在全国推广“嘉兴模式”。

  浙江省水业协会秘书长洪觉民教授作为浙江省城市供水现代化进程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他总结说,嘉兴水厂的深度处理工程是在经过多年来的深入调查、充分论证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从而为工程取得成功提供了客观依据和前提条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经评审通过后,在施工图设计和会审阶段,嘉兴市供水行业的技术人员既严格遵守设计技术要求,又不盲目照搬照套,而是敢于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优化设计和创新技术的建议。这些建议被采纳应用后,不仅增强了供水的安全性,更加方便了运行管理,而且大大节省了投资。其中引入的高密度沉淀池在浙江省属于第一个,这项工程不仅是创新工程也是优质工程,真正做到了政府放心,群众满意。

  “就地取水,深化处理”解水乡“水荒”

  嘉兴的灵性在水,嘉兴的困境也在于水。嘉兴有着丰厚的水资源:全市河道总长1.38万公里,在39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3.5公里河道,全市拥有水域面积311平方公里,高达8%的水域面积率在全国也少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以水为依托的工业相继诞生并发展壮大起来,带来的污染也与日俱增。据嘉兴环保部门的一份资料显示,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仅造纸、化工、纺织和电力4个行业的废水就占全市排放量的84%,而COD排放量则占到了94%之多。

  同时,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多,加之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畜禽养殖增多,农业污染的比重开始攀升。由于长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内河,嘉兴市水网水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据嘉兴水环境监测中心检测,目前,嘉兴市域五类和劣五类的水体占88%左右。

  嘉兴水源到底差在哪里?从嘉兴市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嘉兴河水之所以差,主要超标因子为色度、浊度、嗅味等感官指标及 DO、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嘉兴河道水体呈现富营养特征。且由于取水河道与主航道贯通,石油类时有超标。始于1998年嘉兴市供水部门与省卫生防疫站合作的为期三年的水源调查表明:嘉兴市区的地表水大多属于四类至五类,其主要污染因子为有机物、微生物和氨氮,其中耗氧量指标最高达到12.24毫克/升,平均也有7.1毫克/升,如此水源经过常规处理后自来水往往会发生嗅味、色度等质量问题。

  作为一个水质性缺水的城市,为解决“水乡水荒”,嘉兴市政府急市民所急,早在1998年就确定了眼睛向外寻找理想引水水源,眼睛向内探索深化处理途径的“两条腿走路”方针。

  在水源调查取得详尽数据后,嘉兴市政府又于2000年至2003年间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织6次解决水质问题的咨询论证会。为嘉兴这样的水乡城市解决城市供水问题,采取“就地取水,深化处理”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应用经验。

  结合专家论证,嘉兴市供水部门又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同济、哈工大等国内知名院校合作,进行了历时五年的科研和中试,并在南门水厂应用生物活性炭进行初步深化处理的技术改造。深化处理中试和初步深化处理技改后的结果证明,深化处理工艺对解决水质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靠性。

  劣质河水“摇身”变成洁净水

  今年11月9日,2004年上马的石臼漾深度处理工程,在历时近三年的运行后,迎来了“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的与会专家、学者的“现场考评”。来自安徽蚌埠自来水厂的刘爱民舀起了一杯清澈、透明的水抿了一口后,他感慨地说:“没想到嘉兴这么差的水源竟然能制出这么高标准、口感又颇佳的自来水,我们回去也要好好学习嘉兴的先进经验。”

  笔者沿石臼漾水厂的生产流程走了一圈,只见经过生物预处理、加强常规处理、臭氧接触氧化、生物活性炭过滤等4道环节,历时近3个小时沉淀、过滤等深化处理的原水,已变成了清澈、透明的洁净水。而市区输配水设施伴随近年来旧管网更新改造、一户一表改造和屋顶水箱取消三项工作的深入实施,管网二次污染也明显减少。难怪嘉源给排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查人光高兴地说,深化处理工程并网供水以来,居民群众有关自来水水质的投诉,目前基本没有了。

  水厂“双闸”设计,又确保了群众的用水安全。笔者在石臼漾水厂取水点看到,在石臼漾水厂的水源———新塍塘和北郊河的交汇口,东西各设闸筑坝,通过顶管过北郊河。正常情况下,东西两闸都打开以提供水源。如果新塍塘水源受到污染,水厂会关闭西闸和顶管箱涵,打开东闸,使北郊河水流到取水口。如果北郊河水源受污染,东西闸先关闭,打开顶管箱涵,使新塍塘水不与北郊河水发生联系,直接通过涵管流到取水口,以保证取水口水源的水质。

  为了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嘉兴市委、市政府与有关部门倾入了巨大的心血。近日,石臼漾水厂水源地治理工程又被列为2006年嘉兴市区实事工程之一。在嘉兴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直接领导下,嘉源给排水有限公司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嘉兴供水能力最大的石臼漾水厂进行深化处理技术改造。技改工程从2003年8月正式进行土建施工安装,到2004年1月16日竣工并网供水,历时仅为160天,竣工后出厂水的各项指标经检测都达到或超过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标准,同时日供水能力从15万吨增加到17万吨。整个工程实现了快速、优质、高效的预期目标。目前,嘉兴市区总供水能力近五十万吨的制水工艺,均采取了深化处理技术。

  “这样的自来水,喝着放心,用着实惠”

  “但任何一项工程都要考虑性价比,在考虑‘安全’的同时,兼顾老百姓的经济承受力。”嘉兴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春林说。

  据嘉源给排水公司介绍,用活性炭深度处理的水,每吨约增加成本0.4元。去年3月,嘉兴市区居民到户自来水价格从原先的每吨1.15元调整为每吨1.40元,水价每吨涨了0.25元。与此同时,非经营性用水、经营性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也都进行了调整。 据业内人士测算,如从千岛湖引水,全市(包括五县、市两区)共需投资80多亿元,每吨自来水需加价3元多;如从太湖引水,则需投资50多亿元,每吨自来水需加1.5元左右。

  “嘉兴现在的制水模式,不仅非常切合实际,而且经济可行,并为下一步统筹城乡用水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加了一把力啊。”浙江省给排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钱荣孙高兴地告诉笔者。

  用上洁净的自来水,最开心的莫过于嘉兴的城乡居民了。家住建南公寓张大妈说:“现在的自来水喝着放心,用着实惠。”就在几年前,我还为自来水的水质打过投诉电话呢,那时候流出来的自来水不仅气味特别重,到夏天,有时候还有“黄水”流出来,有段时间根本就不敢用来做饭烧菜,只好买桶装的矿泉水来做饮用水,不仅价格贵,而且用起来不痛快。现在好了,我家的水龙头就再也没有流出“黄水”过,水的气味也没了,洗衣做饭时心情也愉快多了。

  而嘉兴市政府力推的一户一表改造和二次输配水设施的整治,为居民用上放心水、优质水进一步提供了保障。家住南杨社区陈建坤说,以前烧开水时,锅底总会结出厚厚的一层“污垢”,黄黄的,不仅锅子难洗,而且看上去特别不卫生。自从屋顶的水箱拆除后,自来水的水质好了很多,现在烧开水,锅底的污垢不见了。

  据悉,列入嘉兴市2006年十大实事工程之一的石臼漾水厂水源湿地保护工程将于年内开工,届时,嘉兴市源水水质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