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沟通
3  4  
PDF 版
· 消失中的听诊器
· “笑笑俱乐部”的
“笑哲学”
· 熟人才好办事?
可别误了你的事
· 第三空间,孤独者的情感支持
· 藤蔓型家庭
· “美丽生活”也是种创业理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当更多的中国人都敢于如此大张旗鼓表现自我幽默情商的时候,民族文化的积极基因中会增添无数幽默和快乐。从发展的意义而言,这种回归快乐和大度的文化才更有群众性和生命力。
“笑笑俱乐部”的
“笑哲学”

  近日,重庆600多位市民聚会重庆市文化宫,上自80岁的老人,下至年轻人,无一不笑得畅快。组织者钟运湘老人表示,要组建一个“笑笑俱乐部”,定期组织大笑活动。

  当前,虽然我们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提升,但不得不承认,内在的幸福感觉和快乐指数却没得到同步发展。观念多元、文化百花,人们受到的物质刺激、名利引诱的机会多了,个性也越来越自由。而世界的空间是有限的,自我欲望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就会产生不愉快因子,让幸福指数受到影响。这很不利于社会形成稳定、达观的社会情绪——因为人们还不具备协调自我、愉悦身心的社会情商。

  “笑笑俱乐部”无疑就是协调情绪发展的“民间公益组织”,由自觉追求精神追求和愉快心情的一群人组成。他们认为,苦笑也好、痛笑也好、酸涩之笑也好,只要人们将脸部的肌肉调动起来,内分泌和五脏六腑的运作就进入了和谐。有专家认为,笑是一种独特的机体体操,能增加肺的呼吸功能、清洁呼吸道、抒发健康的情感、消除神经的紧张、使肌肉放松、驱散愁闷、减轻“社会束缚感”,有助于人们克服羞怯心理,适应环境,乐观地对待生活,能增强肌体活动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中国人表现自我的幽默表情和“大笑因子”不太丰富。有人说,华人不太会笑,恐怕和传统文化有关——开怀大笑、放声大笑往往会被认为是一种缺乏涵养的表现。所以,当有人用矫枉过正的笑表达自我需要的时候,他们突破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禁锢,更是对新时代文化的“拿来主义”,在华族文化中融入开放性和时尚性元素。当更多的中国人都敢于如此大张旗鼓表现自我幽默情商的时候,民族文化的积极基因中会增添无数幽默和快乐。从发展的意义而言,这种回归快乐和大度的文化才更有群众性和生命力。

  当然,“笑笑俱乐部”倡导的不是毫无节制的狂笑,因为笑“适量有益,过量有害”,而某些疾病患者更要小心为之。

  (据《人民日报华南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