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路过秭归时,在目睹屈原祠一片荒凉后,有感而作的诗篇。
10日,屈原祠迎来了新的一天:为避免三峡工程建成后的水淹之灾,屈原祠仿古新建工程在秭归县茅坪凤凰山启动。
三闾大夫是“老移民”
屈原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在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眼看一度兴旺的国家无望,屈原自沉于汨罗江,向世人表明自己忠贞爱国的思想。
屈原投江自尽以后,一直没有兴修专门供人祭拜的庙祠。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时代归州刺史的右神策将军王茂元,了解到屈原是秭归人,却没有庙祠祭拜,便按《史记》及《图经》等典籍的记载,组织秭归的父老乡亲及工匠,在归州城东5里的屈原沱,离江水500米的山坡上建起了一座屈原祠。
200多年后,到了公元1080年,也就是北宋元丰三年,宋神宗下旨封屈原为“清烈公”。消息传回屈原家乡,秭归人高兴万分,自发组织起来,募捐款项,在屈原沱原址重新修建了一座屈原祠。这座屈原祠为四合院式,有山门、大殿、后殿、配房四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
在此后的几百年里,数代王侯、知州多次重修,但在清末至民国期间的百余年,灾荒、匪患以及兵乱,屈原祠成了进出川江的路人寄宿地。
1976年,伴随着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兴建,坐落在屈原沱的屈原祠成了“移民户”。1977年2月,屈原祠开始迁建至归州城东3里的向家坪,1982年建成。新祠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文人墨客。
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以后,江水将会到屈原祠山门内的第三级台阶,因此,伴随着1992年三峡工程的兴建,屈原祠这个“移民”又开始搬迁。
湖北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秭归屈原祠是三峡库区湖北境内最大文物复建项目,遵循“原规模、原标准、原功能”的原则,几经专家论证,最终确定了现在的复建方案。
寻访屈原祠旧址
屈原祠新址开工建设前夕,记者前往寻访屈原祠旧址。
“孤忠流芳、光争日月”,在清晨第一抹阳光的照射下,位于秭归归州镇的屈原祠掩映在一片翠山雪松之间,翠瓦飞檐,流光闪烁。屈原祠大门上方的古朴文字光彩夺目。
175米的水位标志嵌在屈原铜像前台阶旁的石墙上,一道笔直的水平线标志着江水将会到屈原祠山门内的第三级台阶。导游告诉记者,山门前原来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今年10月,三峡工程蓄到156米水位后,这个停车场被淹没。记者看到,江水直逼山门。
原秭归县文化局副局长、文化馆馆长王敏,已七十高龄,听说屈原祠将二次搬迁,专门赶到老屈原祠所在地,为“屈原”作最后的送别。王敏沿着阶梯慢慢向上爬着。他告诉记者,他对屈原及屈原文化情有独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全国各地拍摄有关照片,现在已经有成百上千幅作品。
步入大门走过一段台阶,就是屈原铜像,看上去依旧威风凛凛,两边是碑廊。再往里走是屈原纪念馆和屈原墓。据秭归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孔刚强介绍,祠内一些名贵珍稀树木,届时将转移新祠,大门、屈原像、屈原墓等文物也将转移。
仿古新建意义何在
对于屈原祠的仿古新建曾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归州屈原祠本来就是仿古建成的,政府花巨资将其搬迁到凤凰山新址不值得。
湖北省文物局有关专家也坦承,原归州屈原祠是现代人用钢筋水泥建造而成,除了屈原墓、名人碑刻等是代代传承而来,具有一定搬迁价值外,其余部分的保存价值并不算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了屈原祠的秭归新县城,是不完整的。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吴宏堂表示,屈原祠的仿古新建,至少在两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力量的源泉,屈原正是这样一个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中国人缅怀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有像屈原祠这样的有形载体。
其次,凤凰山上单纯的古建筑已经不能拉动经济增长,采用仿古新建的方式,在凤凰山上新建屈原祠,与山上原有的古建筑一起,将成为三峡库区的人文景观,能够拉动凤凰山古建筑群的人气,也抢救保护了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湖北省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集楚文化之大成
据记者了解,新屈原祠建在凤凰山的山梁上,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建,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凤凰山离三峡大坝不足一公里的水面距离,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宏伟的大坝。由凤凰山景区的沿江路,经屈原故里牌坊可达屈原祠入口牌楼门。新屈原祠占地19402平方米,比归州屈原祠占地面积大三倍。附属的离骚楼、桔颂楼、天问台、九歌浮雕等将拔地而起,形成一个集楚文化之大成的屈原公园。
新屈原祠将采用砖木构造。屈原祠建筑群面向东南,有山门、两厢配房、二道门、纪念大殿、屈原墓等组成。
吴宏堂介绍说,完工后的屈原祠将成为一座融人文景观和屈原文化于一体的建筑群。在新建的祠堂里,还将举办有关屈原生平等的展览,将许许多多历史图片、文字,综合运用现代的声、光、电手法,将正直不阿,忠贞爱国的屈大夫,形象地展现在游人面前。 廖君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