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集团着力提升传统丝绸
湖州具有4700多年的丝绸文化,自古以“丝绸之府”享誉海内外。丝绸工业曾经长期作为湖州的支柱产业,形成一条从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印染整理到服装制作的完整产业链,湖州人对它有着深厚感情。
然而,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原因,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湖州丝绸业整体陷入滑坡。要发展湖州经济,湖州丝绸不能丢。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以“振兴丝绸、扩大就业”为己任,下定决心和国有企业下岗再就业的兄弟姐妹们再创湖丝辉煌。他用了3年时间,收购重组了永昌丝绸、浙丝二厂、华绫服装等7家国有丝绸企业,并创建“长三角”建材公司,使5000名“4050”职工顺利安置,其中直接上岗就有2000多名。
“丝绸之路”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工艺设备改造和产品研发。2004年,“丝绸之路”首度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研制真丝数码织锦产品。用该技术生产的织锦家纺用品不但“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成为国家领导人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
凌兰芳说,新的“丝绸之路”要朝着国际化经营、品牌经营、产业集群的方向走。“丝绸之路”加大了在国内外参展的力度,着力宣传和弘扬民族丝绸的美誉,挖掘传统丝绸的文化积淀,注册打造一块传统与时尚、民族与世界互融的崭新品牌——“湖商”。凌兰芳说,要用5年时间,以新品种、高质量、高档次在国内外打响“湖商”品牌。
为了进一步扩大丝绸生产规模,今年,“丝绸之路”下属的永昌丝绸顺利搬迁至南浔区菱湖镇竹墩村第五厂区。在相距3公里的镇区北面,第六、第七厂区也已开工建设,引进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96台织造设备,用以生产目前国内最高档的真丝绸家纺产品,形成从制丝、织绸、服装、服饰、织锦、家纺等一条龙的真丝绸“湖商”产品系列。
短短几年,“丝绸之路”不仅在湖州站稳了脚跟,还把生产的前道工序延伸到广西省来宾市。广西是全国蚕茧大省之一,而湖州当地的蚕茧供应量有限。“丝绸之路”计划投资8000万元,第一期在来宾“克隆”一个浙丝二厂,预计今年内可建成自动缫丝生产线10组,明年再扩建10组,使之成为集团经营生丝生产的两大基地之一。“十一五”期间,“丝绸之路”光生丝经营年收入将达到3亿多元。届时,“丝绸之路”生丝的年产量可达1500多吨,其中一半以上产自广西。
“丝绸之路”自主创新的脚步越迈越快,前来洽谈研发合作的院校络绎不绝。今年,中科院兰州物理研究所与“丝绸之路”所属茧丝绸研究所签订了“重离子辐射改良蚕茧品种”合作协议;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院与其所属华绫服装公司建立了真丝品牌服装研发合作关系;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获得者李加林教授与其数码织锦公司展开第二段的新品研发。同时,世界先进织造机械龙头企业瑞士苏尔寿、意大利斯密特、法国斯陶比尔等,均一致看好“丝绸之路”自主创新的战略前景,提出了开展长期合作的计划和意向。
如今,“丝绸之路”已成为湖州的重点骨干企业,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评价,“凌兰芳把弱势群体揽聚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强势企业。”最近,“丝绸之路”荣获全国先进民营企业称号,企业生产的丝绸产品多次获奖。凌兰芳本人也连获浙江省优秀企业家和浙商社会责任大奖。他说,“丝绸之路”是我和员工兄弟姐妹们的创业之路,我们一定会用毕生心血开辟出民族丝绸的灿烂前景。
□郭 逊
重振雄风 再创强势
形象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