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专版
3  4  
PDF 版
· 再度对话
深度对接
推进共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6年11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初冬时节,中国民营经济先行区——温州。中国民营企业与世界经济巨头再度“对话”、再次“握手”。11月9日,由国家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6 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活动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盛大举行。中国民营企业、世界500强和跨国企业、各界专家共400多精英齐聚一堂,坦诚交流、寻觅商机、共谋发展。
再度对话
深度对接
推进共赢

——“2006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在温州
□ 李扬
  初冬时节,中国民营经济先行区——温州。中国民营企业与世界经济巨头再度“对话”、再次“握手”。11月9日,由国家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6 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活动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盛大举行。中国民营企业、世界500强和跨国企业、各界专家共400多精英齐聚一堂,坦诚交流、寻觅商机、共谋发展。

  再度对话

  深度对接

  推进共赢

  ——“2006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在温州

  □ 李扬

  这是继去年12月中国民营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首次聚首后,双方展开的第二次年度“对话”。

  民企对话世界500强,已经成为一次谋划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纵深合作机遇的“思想盛宴”,已经成为一个温州乃至中国民营企业寻求“以民引外、民外合璧”机会的特殊平台,已经成为一个探索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新道路的新载体,这是一个中外企业进一步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舞台。

  一次精彩的再度“对话”——

  本土化与国际化的

  纵深合作机遇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呼应与互动,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孕育产生了中国民营企业这一独具特色的经济群体。在跨国资本积极进入中国的同时,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已经悄然占据了中国GDP50%以上的份额。面对快速发展且更为成熟的市场,面对愈演愈烈的竞争,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的两大阵营,均在深刻思考如何更好地优化组合各种资源,扩大竞争优势,巩固竞争地位。

  温州作为“中国民营企业之都”,温州民营企业又是中国民营企业中最具代表的集群,选择在这样的城市,对话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更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加精彩,更有深远意义。

  这是一场零距离的交流、纵深的切蹉。第二次“握手”,吸引了更多全球经济界的眼光,“对话”双方的队伍在扩大。可口可乐、美国强生、摩托罗拉、西门子、宝洁……在去年老面孔的基础上,今年温州又引来了不少世界500强中的新朋友。参加活动的世界500强企业和著名跨国公司代表多达250余人,其中有20余家“新朋友”是今年慕名而来的。150余家本土温州民营企业再次集体“亲密接触”世界500强企业,他们都冲着再度“对话”,推进“对接”,寻求“共赢”。

  第二次“握手”,更体现了理念的成熟与方式的创新。本届活动除继续延续论坛和对接交流相结合的模式外,还增加了展览展示、交流酒会、联谊活动等互动环节,并突出了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热烈和谐的氛围下,到会的权威专家和中外业界人士,先后进行了主题为“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纵深合作机遇”的主旨论坛,还开展了主题分别为“以民引外——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模式”和“走出去——跨国公司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新舞台”的分论坛。深入探讨了民营企业对接跨国企业的基础,走向国际化的途径,如何利用温州民营企业现有的营销网络,中外双方合作应该选择什么模式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石广生在演讲中说,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和民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均取得了巨大成功。截至2006年9月,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200个,累计对华投资规模超过6600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为50%。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两支重要力量,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不同的优势。跨国公司在资金、研发能力、管理经验、全球市场和资源整合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实力。民营企业则更了解中国国情,具备积极创新、勇于尝试、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同时还拥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强大的本土资源整合能力。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双方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

  “没有全球的视野,民企很难做强做大。中国民营企业对跨国公司有一些期待,希望在技术、资金得到支持的同时,获得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国际化的品牌效应。”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乐如是说。

  

  一种意义深远的“对接”——

  “以民引外”结硕果,

  “民外合璧”入佳境

  

  在与世界500强的“对话”与“对接”的背后,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民引外、民外合璧”,正在成为温州民企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选择。

  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与民营企业认识到,温州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引进外资,借助外力,而民营经济是温州的最大优势和招商引资的主力。其基点在于获取外资带来的技术、管理、制度和国际营销网络等优势,而不仅在于外资数量的多少,真正实现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进而实现发展模式的创新。

  特别是去年温州市启动选商引资“一号工程”以来,广大民企积极探索“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新路子,“民外合璧”渐入佳境。去年至今年10月底,温州诞生“民外合璧”企业299家。目前温州全市民企和外企合资企业总数达到930家,总投资45.72亿美元,合同外资13.46亿美元,实际外资8.84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数的66.1%、58.5%、47.7%和53.8%,民营企业已成为温州招商引资的主力军。

  实践证明,温州市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各出招商引资、选商选资新招,积极争攀“高亲”,与美国通用电器、意大利杰尼亚、日本荏原制作所、瑞士汽巴精化、德国嘉利达、法国罗赛洛、瑞士凯兰蒂等世界级产业巨头合资合作,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通过与境外跨国集团、国际著名企业进行资本对接、品牌对接、技术对接、渠道对接,走多类型、多形式的“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路子,出现了一些“以民引外、以外促民”的新效应、新特点。“民外合璧”的成功实践,已经产生了民营企业增量提质、技术吸收、制度转型、文化提升等良好效应。

  有人将温州民企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归纳为十大类:整体合并如夏梦与杰尼亚的合作,品牌联合如通用与正泰,技术引进如瑞安嘉利特与日本荏原制作所合资研发产品,另外,管理提升、结攀高亲、腾笼换鸟、借助外脑、借梯登高、借壳上市、合作研发等多种合作方式,为其他民营企业带来了不少模范样本。

  在“对话”现场,笔者看到了一批温州民企“民外合璧”后的喜悦。夏梦与全球著名男装品牌意大利杰尼亚的合作,各占50%股份,夏梦将全部资产转入合资企业,外方以现金注入。合资后,聘请国际专业管理人员按照跨国公司的管理方法经营企业,产品质量和价位迅速提高,已进入杰尼亚全球营销网络销售。夏梦董事长陈孝祥深有感触地说,“与杰尼亚的合作,将公司一下子融入他们百年历史的企业文化中,这一步迈出去,简直和原先相距十万八千里。比如,现在任何一个地方的销售情况如何,我们都一清二楚,客人需要什么样的西装,量好了10分钟,就传到总部……如今的一分钱可以做出1万元的事情啦!”

  与会代表认为,“以民引外、民外合璧”,是提升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途径、重要创新取向,是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升自己,能够使民营经济走出一条又快又好发展的路子。

  

  一个多方共同的期盼——

  优势互补,深度融合,

  推进共赢

  

  “对话”中,专家、企业家从不同角度分析民企与外企合作的积极意义,达成“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推进共赢”的共识。

  国家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如何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组织举办这样的论坛,可以让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更好地倾听各界权威人士关于双方合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更为深入地探讨双方合作的空间和具体模式,从而为双方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创造良好的契机。

  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说,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各种各样的混合经济,将会百花齐放。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合资合作,必将嫁接出更艳丽的花朵与更丰硕的果实。从现在到将来,“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将成为中国吸引外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民营企业引进外资的重要方面。

  世界500强美国强生公司副总裁高瑞说,温州是一个充满投资吸引力的城市。如果与本地公司进行合作,外国公司就可以在获得资源的同时,相应降低成本,建立这种很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双赢的目的。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中国区总裁路跃兵则说,跨国公司来中国的投资,和民企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应该是一个比较新的趋势,外资看中民企的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决策快,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和资本投资速度的要求。

  更为关键的是,在这次重要的“脑力激荡”中,探讨的话题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具有指导性与操作性: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融合,在融合中求得共同的发展?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步伐。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与跨国公司合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于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来说,首先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很多,政府和社会要给予帮助,这样才不会延误与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合作的步伐。

  温州环宇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任世彬告诉笔者:“我们需要产品与市场的对外合作,前提是文化的交流与商机的创造。希望通过这次零距离的‘对话’,通过走上这个沟通平台,为未来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许多参加“对话”的温州民营企业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次精彩的对话,这是一种有效的对接,这是一次推动合作的良机。

  “对话”中的声音

  话题一:推进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纵深合作

  高瑞(美国强生公司高级副总裁):跨国公司在中国要更好地发展,必须把本身的商业发展目标和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相结合。同时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跟本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助外资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降低企业风险、降低成本,实现共赢。

  刘迎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如何看待中外公司合作的主要基础及其面临的挑战呢?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平等竞争,等价交换,企业间的交换也应当是始终遵循这个规则,那就是平等的竞争和交换,他们交换的目标,成交的一个基本信号就是受益,受益就是双赢,双赢互利就是我们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实现合作的深层基础。跨国企业要审时度势,正确选择合作的路径、渠道、方式和行业。

  陈奇伟(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可口可乐品牌本土化从几方面入手。第一,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消费心态,掌握年青人的潮流和动态。第二,通过对消费者心态的深入分析,制定整体市场营销计划,不断更新广告题材和品牌代言人。第三,同时开发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新产品。第四,运用高知名度的市场推广市场,去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第五,要有充足的广告和宣传投资,争取最大最广、最有效果的广告效应。

  高天乐(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过去3年,天正集团曾经跟国外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合资合作的可能性。我们渐渐理解了跨国公司与中国民营企业之间彼此的需求。结果发现,跨国公司最看重我们的优势有三:一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营销网络,二是市场占有率,三是中国企业低成本的制造模式。这是跨国公司对中国民营企业的一种基本需求。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对跨国公司也有一些期望,它期望的是获得技术,获得资金,获得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获得品牌效应,所以这是两个不同企业相互的需求。

  话题二:以民引外——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模式

  陈孝祥(夏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梦原本是一家1991年创办的小型家族式民营企业。合资以后,制度说了算,不是人说了算。企业在非常规范,而且很健康地发展。这一点我觉得双方各占50%股份,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控股了不一定是很好,可能控股是大吃小,会出现问题。合资以后,企业文化融入到杰尼亚100年的企业文化中去,我们企业从原来的国内销售,变成现在的全球化销售,产值比原来翻了三番。现在所有员工都有了五种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等。

  郭京毅(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今年8月份,商务部会同国家其他五部委颁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规定了外国投资者如何在中国从事并购业务,把它纳入了我国现有的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当中。这个规定的出台,为民营企业和外国公司实现双向共赢提供了法律依据。

  李晓西(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有四个共同点。第一,双方都有外部的压力和合作的内部动力,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促使他们加快企业国际化的步伐,跨国公司早就认识到,跨国企业不仅要全球化,也要本地化,与民营企业联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第二,双方都有对方需要的资源,中国民营企业拥有了本土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信息资源,对中国市场的把握甚至关系资源,这些都为跨国公司所看中,跨国公司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经验,也为中国民营企业所看中;第三,双方都有相当的实力,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实力在提升;第四,双方都愿意接受对方的经营理念。

  话题三:走出去——跨国公司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新舞台

  陈永岚 (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高级顾问、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驻华首席代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核心思路应该是战略创新。跨国企业在全球的运作,基于一个关键的思想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这个市场对我很有利,我就要把我的研发、生产、市场销售放在那儿,因为更贴近市场,最快地产生利润空间,这才是我的目标。我想中国的民营企业必须要有勇气从这个层面上去考虑发展思路。

  周家儒 (温州市冠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走出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初级的走出去,把产品卖到国外去,在国外设立一个窗口,就算走出去了;第二个走出去,在国外设立你的营销渠道,把你工厂的产品直接卖到终端,把中间商环节都回避掉,提高利润,这是中级的;高级的走出去是建立全球的营销网络,进行全球的资源总调配。走出去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先开枪,后瞄准,行动比什么都重要,使民企真正做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陈润云(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综合处处长):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宽广的舞台,如果不走出去,中国企业就不可能成长为有世界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在客观上要求各国的优势企业走出国门、更好地参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本世纪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将外向型经济的模式由引进来战略逐步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这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鼓励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包括民营企业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是中国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

  张文合(世界银行集团多边投资担保机构高级担保官员):现在对外投资是一个冒险的过程,怎样防范这些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实现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多边投资担保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通过这种担保和对投资争端的调节功能,可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降低融资成本。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