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干出实效
温州电镀行业环境污染整治纪实
摘掉电镀业“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区”的帽子,是省委、省政府对温州的殷切希望和刚性要求,也是温州777万人民的共同呼声和愿望。为落实全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的部署,在今年内温州市电镀行业完成污染整治任务,一场以“打非、整治、严管、入园”为核心的电镀整治攻坚战,在浙南大地全面打响。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目前温州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已基本上完成预定的整治任务。通过治理,温州电镀业从“低、小、散”转向集中成片规模化方向发展,行业将更加健康有序;通过电镀业污染整治,温州市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也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的浙江人有一个绿色的理想: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浙江建设成为一个有着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为实现这一理想,近年来,全省各地坚定不移地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脚踏实地,努力把我省率先建成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省。
生态省建设必须以环境污染整治为前提和突破口。2004年10月,省政府提出“用3年多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各地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的“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811”的目标是要达到“两个基本”和“两个率先”的目标,即“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
作为生态省建设的基础性、标志性战役,“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排定了11个限期“摘帽”的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其中温州电镀工业环境污染整治,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市性重点监管区跃然纸上。
面对艰巨的治污任务,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壮士断腕的精神、破釜沉舟的气魄和志在必得的信心,痛下决心,完成电镀业环境污染治理任务,今年摘掉省级监管区这顶“帽子”。
时间流逝,当2006年岁末即将来临时,回眸温州电镀业污染整治,我们看到了一组组欣喜的数据:
●持证电镀企业数量从2005年底的744家,减少到目前的564家。4万升以上规模电镀企业从73家增加到82家,增加了12.3%。1万升以下电镀企业数量从238家减少到18家,淘汰、整合了92.4%。
●全市累计组织电镀业专项打击取缔行动上百次,取缔非法电镀加工点812家,非法电镀企业取缔率100%。
●温州电镀的规模约1565万升,污水达标率在90%以上,氰化物、六价铬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74.8%和76.9%。
●到2006年9月底,全市所有电镀企业均已签订电镀污泥转移合同。今年4~9月份,污泥转移量3613吨,污泥转移处置率达到100%。
●全市建成监控中心9个,建成并接入在线监控系统的电镀企业达到了345家,占在生产企业总数的61.2%。预计到今年年底,建成监控系统的电镀企业将达到生产企业总数80%以上。
●进入电镀基地(中心)的企业规模达到564万升,占全市电镀在生产的规模总数的34%,较圆满完成了规划任务。
●2006年5月,温州市内河监测时,所有监测站位中,氰化物、六价铬、总铜、总锌、总铅合计有14站位达到或超过地表3类水标准,而2006年9月份的监测数据表明,在同样的站位中,达到或超过3类水标准的只有2站位,降低了85.7%。
整治环境 攻坚克难
环境污染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多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区域内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重点区域性、行业性环境污染问题,连续多年把重点区域、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列为生态市建设的首要大事来抓。在坚定执行省政府部署的“811”行动上,温州市委、市政府把电镀工业的污染整治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横下一条心,全力打好这场攻坚战。
今年6月,温州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提出,电镀行业污染整治,作为当前保护环境、生态建设工作中大敌当前、当务之急、上级挂牌的重大问题,必须以壮士断腕的精神、破釜沉舟的气魄和志在必得的信心,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坚决完成今年的“摘帽”任务。
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一把手签订电镀整治目标责任书,明确把电镀整治列入生态市建设考核一票否决指标,层层立下“军令状”。温州电镀工业污染的现况,正如市领导所说的,党委、政府抓电镀业整治是为了群众的健康,是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不是搞形象工程,不是搞形式主义,我们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做到守土有责。
温州电镀业污染何以成为温州生态环境的“大敌”,电镀业环境污染治理何以成为温州的“当务之急”,让我们对此作一个大致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电镀业伴随着温州经济的繁荣而发展。温州市电镀行业现有从业人员4万多人,2005年实现产值近50亿元,承揽全市近1000亿元产值的轻工业产品镀件的表面处理。其加工范围覆盖了电子电器、汽摩配、眼镜、烟具、锁具、剃须刀、水暖器材、拉链钮扣、泵阀、不锈钢、日用五金及部分陶瓷、塑料等温州特色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至2005年全市持证电镀企业744家(电镀集中生产基地按1家统计),持证电镀企业生产电镀槽总规模约1600万升。主要分布在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乐清市、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等8个县市区。另外,全市还有非法电镀企业约800家,非法电镀企业生产总容量约300万升。
温州市电镀行业具有总量大、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技术良莠不齐的特点。就技术水平来说,全市电镀业绝大多数小型企业仍在使用过时的技术和设备,相当部分企业厂房陈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较低。
在完成“一控双达标”任务之后,温州所有的持证电镀企业全部建设了污水治理设施,但大多数污水治理设施是手工操作,难以做到“三废”稳定达标,而非法电镀企业打而不死,伺机生产污水则没有经过治理直接排放。
统计显示,全市持证电镀企业每日排放各类电镀废水约3万吨,非法企业排放量估计在7500吨,全市电镀废水年排放总量1000万吨左右。电镀企业除排放大量的电镀废水外,还排放各种酸性气体。在整治前,多数企业没有进行废气收集处理。
电镀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电镀污泥。根据初步估算,2005年全市电镀污泥产生量约7500吨。整治前,全市所有的电镀企业污泥都没有统一收集处置。
上下一心 形成合力
温州电镀业污染整治是一项硬任务。从2004年10月,省政府动员部署“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起,温州市委、市政府突出重点,层层推进,全力以赴完成整治任务。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温州市确定8个县(市、区)的电镀业污染整治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取缔非法、整合提升、清洁生产、规范发展”的工作方针,先后制定出台了《温州市电镀行业污染整治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的通知》、《温州市促进电镀行业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严查重管,治污提升,加速引导电镀行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2005年,温州市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温州市电镀行业环境“严管区”验收标准》,提出取缔非法电镀,持证企业要求全面达标排放,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监控系统的验收要求。
今年,温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电镀业整治“打非、入园、整治、严管”八字方针,从这四个方面着手,采取各种措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整治电镀行业,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对全市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实行目标责任追究制度的通告》,成立市电镀整治领导小组,形成了辖区政府负总责,工商、环保、公安、经贸委、发改委、国土资源和规划等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庞大阵容,为电镀整治攻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各县(市、区)也相应地成立了电镀业污染整治工作领导机构、打非机构和督查机构,全力开展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今年,温州市还编制了《温州市电镀行业污染整治规划》,确定了全市电镀业污染整治的指标体系。
2006年7月31日,市政府和8个县(市、区)政府专门签订了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形式下达了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打非、整治、严管、入园”四方面的工作任务。
实行全面的督查制度。2006年7月,温州市委成立了电镀行业督查室,市委办、市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全市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市委督查室把全市8个电镀行业比较集中的县(市、区)分3片,从2006年7月底开始进行督查,每半个月全市督查一次。督查内容分当地政府落实省市责任情况、持证企业达标整治情况、污泥收集情况、非法企业打击情况等方面,每次督查各组对每个县(市、区)至少抽测10家以上持证电镀企业污水和10户以上非法电镀企业打击取缔情况。同时,市委督查室根据督查情况统一打分,按得分情况对各县(市、区)进行考核排序,并专门发放督查通报,对各县(市、区)整治情况、得分和排序结果进行通报。
温州市环保系统也率先在系统内建立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责任追究制度,2006年5月,市环保局出台《温州市电镀行业环境监管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把全市所有电镀企业都一一对应一位环保部门人员为监管责任人,电镀企业在整治过程中有违法行为或达不到整治要求的,监管人员负连带的监管责任。市环保局的党组成员和业务处室也各分片联系、指导县(市、区)的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
温州市充分发动了宣传攻势,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仅在2006年,温州市就召开了3次全市性的电镀污染整治大会。通过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政府的政策、措施,介绍电镀行业的相关知识,公布工作进展情况等。在2006年八九月份,在当地媒体上分3批公布了全市659家非法电镀企业的业主姓名和地址。市委督查室还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开展有奖举报活动,形成全市民众监督的一张网,使非法企业和非法排污行为无处隐藏。
高压态势 重拳打非
整治温州电镀业污染,首先要打掉800多家非法生产经营的电镀小企业。
温州干部群众深切地认识到,打非是电镀业整治的关键。温州市确定的“打非”工作目标是,各部门联合打击非法电镀企业,并建立长效机制,全市非法电镀企业取缔率100%;取缔工作做到“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拆除设备、没收财物”的要求。
市政府和市委督查室为此发出了《关于取缔无照电镀企业和个人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的通告》,乐清、瑞安、龙湾等重点县(市、区)成立了打非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打非的工作方案。从2006年4月到8月,市政府牵头组织了数次大规模全市性的打非专项行动,乐清、瑞安、龙湾等地也分别出动各有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其他地区也严阵以待,发现一家随时打击一家,防止非法企业扩散、转移到本辖区。
截至今年9月,全市累计组织电镀业专项打击取缔行动上百次,为坚决防止反弹和非法经营的转移隐蔽,温州市加强长效管理,通过建立举报机制和接受举报后的处置机制,使打非工作常态化,在今后很长时间里保持一种高压态势。
整合提升 治理污染
对合法经营的电镀企业,温州市提出了提升整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温州市小型电镀企业占多数,500万元以上产值的企业占电镀企业总数不足35%,2万升以下的生产规模小型电镀企业占全部企业数50%左右。由于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科技含量低,存在产品粗制滥造的现象。因此,温州市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将小型企业整合提升作为主要任务。
温州市提出的目标是,提升电镀企业规模档次和技术含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规模在1万升以下的电镀企业淘汰、整合90%以上;全市所有电镀企业达到整治要求,抽样监测达标率85%以上,氰化物、六价铬排放总量削减50%以上,逐步推进清洁生产。
早在2002年到2003年,温州市就开始在市区对电镀企业进行规范化整治工作,强制性要求电镀企业进行车间整顿,地面做好防腐工程,实行清污分流,污水明沟收集并按照治理工艺要求进行氰、铬分流,废气收集高空排放,污水治理设施全面淘汰手工操作,进行更新换代,采用PH、ORP仪表控制的自动化污水治理设施。2004年5月,在市区基本完成规范化整治的基础上,结合省环保局下达的省级重点监管区工作要求,温州市又提出了电镀行业整治的新目标和新措施,实施全市持证电镀企业规范化整治工程。2006年,为进一步强化电镀企业开展全面整治工作,温州市环保局下发了《温州市电镀企业污染整治自查要求》,从污染治理、污泥处置、环境卫生、规章制度四方面提出了16条明确的要求,指导电镀企业自我开展整治工作。
据统计,2002年以来,温州市700多家电镀企业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更新了污水处理设施,原先的手工操作全部更换为PH、ORP仪表控制的自动操作设施,使污水治理达标的稳定性大大增强。
整体搬迁 入园生产
电镀企业集聚入园,是规范提升电镀产业的有效途径。温州市委、市政府把电镀企业入园作为促进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定电镀产业优化发展规划,将分散的电镀企业导入成片生产,排污集中治理的现代化生产加工模式。
温州提出电镀企业入园的工作目标是,除鹿城区外,其余7个电镀企业比较集中的县(市、区)在2006年10月份以前做好电镀园区征地和规划工作,11月份开工生产。鹿城后京园区2006年年底前全面投产,瑞安罗凤园区通过验收。到2006年底入园企业达到30%,2008年达到80%,2010年原则上除为大中企业配套的电镀车间外,所有电镀企业入园生产。
为此,温州市专门向省里争取了2000亩土地,用于电镀园区的建设。目前,温州市已经根据各县(市、区)的电镀行业和相关产业的规模,两次下达了各县(市、区)的土地指标,并基本确定了园区的建设要求和电镀企业的入园标准。到2006年9月底,除100多家企业配套的电镀车间和已经在工业区比较上规模的电镀企业外,其余500多家持证电镀企业都已经统一思想,原则上2年以内都必须入园生产。
至目前,瑞安罗凤电镀园区已经在8月份通过了“三同时”验收,占地287亩的鹿城后京电镀园区已基本建成,日处理能力1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已进水调试,29家企业入迁投产。苍南金乡电镀园区和龙湾蒲州电镀基地基本完成整改任务。
严管严查 防止偷排
针对电镀企业偷排“三废”问题,温州市在电镀业污染整治中提出的严管工作目标是:电镀企业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20%以上。
在电镀企业污染整治过程中,温州市推广运用高科技在线监控系统,弥补现场检查的缺陷。要求所有电镀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必须做到仪表自动控制,在此基础上,从2003年开始,逐步推广治理设施运行在线监控系统,即把企业污水治理设施的各种仪表、设备的参数和运行状态通过PLC采集到企业电脑,再通过网络传输到环保部门的监控中心,使环境管理人员能远程监控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全程运行状态。相比传统的末端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数据实时传输,能全程监控等优点,能有效防止企业污水偷排漏排和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的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温州市结合环境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各电镀企业的监管责任人必须每星期到电镀企业现场检查1次。对企业的污水进行不定期的抽测。抽测不达标的,限期整治不符合要求的,污泥私自处置的,从重从严处理。规定废水抽测超标1次给予警告、2次停产整顿、3次吊销排污许可证。通过整治,60家企业被注销,64家企业因无法达到整治要求而自行停产或被强制停产。 (刘宇 李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