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难,要不政府,要不职工的募捐,站在中间的企业呢?
周亚萍夫妻通过企业转制,同在银亿集团下属的宁波如升实业有限公司工作。去年12月,周亚萍的丈夫查出癌症晚期,先后五次住院9个多月,医疗费高达近20万元。
面对这个天文数字,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体现出了“卸重”能力:当初公司为了解决转制过来的老职工的后顾之忧,给他们补交了医疗保险等“三金”,这一块消化了近10万元医疗费。2004年,在宁波市总工会推行医疗互助保障活动中,公司工会统一为他们集体参加了每人30元的住院医疗互助项目,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给他们的家庭多了一个保障,去年给她丈夫医疗费报销了个人承担部分60%,今年又报了一次。剩下的不到4万元,集团的“职工帮困基金”先后给予了1.9万元的补助。
今年9月,周亚萍的丈夫还是离开了,为了减少她的后顾之忧。集团的“职工帮困基金”把她列入单身女职工帮困档案,每年在其子女助学和春节期间,对她进行一年两次的补助。
周亚萍告诉记者:“给你补助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精神上的支持更重要,有了集团的这个帮困基金,让我这样的老职工心里就不再发慌了。”
这家企业副总经理兼工会主席赵笑梅说,过去工会除了向大家募捐,每年还会给一笔慰问金,但最多也就五六百元,根本解决不了像周亚萍这样的大困难。2005年3月,集团一次性拨出500万元设立“职工帮困基金”,并每年以20%的比例递增本金,把增值部分用于职工的帮困,把过去的那种慰问性的帮困变成了救助性的长效机制。
像周亚萍这样从破产的国有企业转制过来的老职工,大都在45岁以上,子女一般正处在高中和大学之间,加上收入普遍比较低,有一些连生活都很困难。“是重新上交政府还是推给社会?”银亿集团的这种做法是企业自己来解决。
宁波市总工会副主席吴秀华说:“目前,在我们总工会的组织和推动下,宁波有250家企业加入了互助帮困的行列,使17.6万名职工告别了以前靠募捐解决困难的历史。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让职工通过参加互助互济,找到了自己解决困难的有效途径,这也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