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马儿”快跑背后的猫腻
· 杭州开展专项犬类整治
· 福州为参与打击“两抢”
群众颁发奖金
· 紧急营救
· 教你如何带好孙辈
· 谁来关心农村“留守妇女”
· 父母要求儿子赡养
儿子要做亲子鉴定
· 帮你读懂婚恋的表情
· 万元整容除胎记
只为参军圆美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谁来关心农村“留守妇女”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丈夫长期外出打工、经商,妻子们留守家中,她们不得不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产劳动和抚养、赡养的责任,她们被称为“留守妇女”。

  无奈的“留守”

  安徽省霍邱县众兴集镇的张爱凤今年38岁。3年前,她的丈夫随本县的施工队走南闯北“挣大钱”去了。她说,3年来,丈夫每年春节回家一趟,每3个月给家里寄一次钱,每次2000元至3000元不等。张爱凤用一部分钱供儿子在县初中念书,另一部分则存起来准备盖新房子。

  据了解,众兴集镇有17个村,3.5万多人,外出打工的有1.2万多人,像张爱凤这样的“留守妇女”有8000余人,几乎每户都有一位“留守妇女”。

  “我向丈夫提过好多次,要跟他一起出去打工。他也一直希望我跟着出去。”张爱凤说。

  但现实给张爱凤泼了一盆冷水。她说:“丈夫后来发现带我一起出去很困难。他起早摸黑地干,平均一个月挣1500元,每个月存1000元左右寄回家,扣除吃用,我们就没有钱在城里租房子住了,夫妻两人一起住工地工棚又不方便。”

  记者调查发现,在福建、安徽等地劳动力外出较多的农村地区,许多农村妇女在丈夫外出打工后,因为各种各样的不方便,留守在家感觉很无奈。  

  “留守妇女”的烦恼

  “‘留守妇女’就是苦,丈夫不在家,遇到困难只有自己想办法。”25岁的福建省屏南县“留守妇女”林琳告诉记者,她所在的村里有一位“留守妇女”,一次在田里打农药中毒了,当时没办法赶去医院,只好在家拼命喝水才逃过一劫。

  记者调查发现,繁重的生产劳动、赡养老人、抚育小孩等,使“留守妇女”成了家庭“顶梁柱”,生理和心理负担沉重。浙江省妇联一位干部认为,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和性苦闷,是“留守妇女”不得不承受的主要烦恼。

  福建、浙江等地一些农村的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在多数男性劳动力外出的情况下,村里只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给农村的治安防范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留守妇女”频频成为不法分子骚扰的对象。

  “留守妇女”性苦闷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贵州省六盘水市35岁的下岗职工熊先生在福州打工4年了,今年5月与在六盘水农村老家的妻子离了婚。

  为“留守妇女”解决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数达1.3亿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白南生推算,这些人中已婚者有1.06亿人,“留守妇女”有4700万人左右。

  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少榕认为,这些非正常分离的农村家庭给社会留下了不和谐的隐患。白南生认为,“留守妇女”文化活动缺乏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方面,地方政府要保障新一代农村女性受到更好的教育,提高她们的文化程度;另一方面,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