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我国著名专家驳斥“福建病毒”论
· 建设“和谐交通”需要有抑有扬
· 让我们一起乘公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1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非合作论坛期间的临时交通举措,使北京市尝到甜头,并打算使之长期化。记者亲身坐公交乘地铁写出体验报道——
让我们一起乘公交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北京市采取错峰上下班,倡议少开私家车,还增加了公交运力、延长运营时间、缩短运营间隔,公交车辆的准点率也大大提高,保证了市民出行的需要。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6日表示,论坛结束后,对一些市民普遍欢迎的措施,北京市准备经过研究调整使之长期化。

  11月1日,是北京市政府倡议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少开私家车的第一天,记者分别体验了公共电、汽车和地铁的快捷。

  路无堵点车内宽松

  8时30分,还在上班高峰期,记者在安慧北里站上了108路电车。售票员吕红霞说:“通常早上7时半左右是最堵的,今天没堵,路真好走。”路畅,心情也好,40多岁的吕红霞报站名、为没卡的乘客售票、招呼乘客为老人让座,忙碌中透着亲切。5分钟后,车到安贞桥,等红灯的时间稍微长了点儿,吕红霞说:“准是有什么事了,上一趟车过的时候,很快。”到桥下,记者看到一辆大车和一辆小车剐在了一起,交警正在处理。“从昨天开始,路就好走了,平时都要晚1个多小时下班,昨天准点下的,今天看来也可以准时下班了。”

  路上小轿车明显少多了,从北四环安慧桥到北二环安定门桥,是车流量大的路段,通常情况下,车首尾相接,开不起来。昨天的路面上车辆稀疏,速度正常。跟记者同乘108路的林鲤君大妈说,开公司的儿子和退休后被返聘的老伴平时都开车,从昨天开始,他们都不开车了。

  到安定门站,8时50分,记者下车,准备换另一辆车体验。吕红霞说:“你坐108路到东单多顺呀,按今天这状况,用不了50分钟,还不用换车。”在等车时,记者跟一位背手提电脑的小伙子谈起来,“我在王府井一家公司上班,平时开车,今天把车搁家里,坐回公交。”3分钟后,104路电车来了,记者跟这位叫阚立军的年轻人一起上车。司机杨云凤说:“今天很顺利,没有一个堵点。”说话间过了宽街,“平时过这个路口要等四五个红灯,今天就一个灯。平时走一个单程要一个半小时,今天我走上个单程只用了50分钟。”虽然是站着,但阚立军说:“感觉挺好,可能比开车还快,看来以后还是要少开车。”

  9时7分,记者在宽街站下车,准备再换一辆车。104路快车售票员齐萍是早5时跟头班车出发的,“平时从交道口能堵到宽街,今天可真顺。早上上班高峰时,车也很快,而且乘客不多,也就是平时的六七成,路畅了,进出站也快,站上滞留的就少,车里也宽松。”记者环视车厢,跟此前乘坐的几路车一样,虽然站立的乘客不少,但没有通常那种前胸贴后背的拥挤。过王府井、长安街、前三门大街到崇文门路口,就一个红灯,车就过来了。“平时这个路口最难过,等10分钟、20分钟是经常的。”齐萍说。

  路面车少地铁人多

  8时45分,五棵松交通协管员老刘已经开始有点“悠闲”了。“今天的道路通畅极了,平时这个时段还堵得很呢。”老刘语气中透着一丝开心,“要是每天都这样,我可就轻松了。”站在五棵松立交桥下,记者看到,马路上的汽车比平日少了很多,不闻刺耳的喇叭声,也不见热闹的“夹塞”场景。

  而在五棵松地铁售票处,等着充值的队伍已经绕了一圈,记者等了近15分钟才完事。售票员告诉记者,从早上7时到现在就没闲着,连水都喝不上一口,排队的人太多了,最长时排了五六十人。检票员李师傅一边检票一边告诉记者:“今天人比平时多,年轻人占多数。问路的人不少,都是打听去西单或国贸下车后怎么走的。一些年轻人是北京本地的,一看平时就不怎么乘地铁。”进了站,站台上候车的人不少,大部分是上班族,背着包,有的手里拿着报纸。粗略一数,去往复兴门方向的站台大约站了近百人。地铁保安史文杰正一丝不苟地巡查着。“早上人很多,不过大家都挺讲秩序,上不去的就等下一班,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随后,记者随着人流挤上了地铁。根据经验,五棵松往复兴门方向的车厢一般是前头挤,后头空。可是当天记者发现,即使是靠后头的车厢内也是人满满的,大伙前胸贴后背。看报的、听音乐的、打瞌睡的,神态各异。尽管排风扇全部都开着,可车厢内还是非常闷热。“太热了,没想到今天人这么多。”平时开车去朝阳门上班的文潇江把外套都脱了,和记者聊天。虽然人多,但他觉得还是挺值的,“因为平时上班路上得花1个多小时,还不能堵车。今天快了近一半。”

  到复兴门,车门刚刚开启,人流如同开了闸的江水一样涌上站台,车厢顿时空了一半,一时间复兴门站台里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尽管室外的温度已是很凉了,可地铁里的温度仍然有点夏天的感觉,不一会,记者头上已经挂满了汗珠。

  “卖报卖报。”人缝中,卖报纸的小张笑得嘴都合不拢。“今天生意太火了,跟抢似的,9时不到许多报纸都已经脱销了,只剩下一些杂志和小报。天天这样就好了。”小张表示,买报的大部分是上班族,中非论坛、新通过的《市容环卫条例》等头版消息最吸引眼球。

  虽然地铁人多,可不会耽误时间,这也许就是许多人选择地铁的理由。

  公交运营效率也高了

  “运力充足,满载率低,间隔均匀,秩序井然,是广大乘客对全市公共交通的客观评价。”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王新声说。

  1日这天,公交集团配车1.55万部,发车13.2万次,分别比平日增加9.93%和10%,两项指标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

  长安街上的1路、4路、52路、10路、728路等30多条线路增加运力近百部,运营间隔1分钟。二环路上的44路,内外环配车40部,发车452次,高峰时间运营间隔3分。三环路上的300路,内环配车80部,高峰时间发车间隔1.25分;300路外环配车70部,高峰时间发车间隔1.9分。

  33条社区线路,除增加70部运力外,还准备了50辆机动车。早晚高峰,小区线路运营间隔不超过5分钟。

  前门开往德茂庄的大容量的快速公交1线,全天配车81部,高峰时间运营间隔1分钟。

  王新声介绍,由于公交运力充足,道路状况良好,公交运营效率比以往提高5%,相当于增加了750辆车的运力。运营效率的提高,使公交满载率只达到70%,乘客普遍感到,乘公交方便快捷宽松,这也与记者体验到的宽松一致。

  1路公交车64317车驾驶员任师傅说:“今天开车太痛快了,一路畅通!”

  公交的客流日益增加,据统计,10月31日,公交运送乘客1023.93万人次,11月1日只多不少,比国庆黄金周还高。

  (本报综合《北京日报》、新华社报道)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