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大城市居住区不该两极分化
· 让所有人
在城市中自由居住
· 先富阶层居住地开始“扎堆”
· 高档住宅区不好管理
· 谨防发达国家贫富分区恶果
· 谁在助推城市居住区分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所有人
在城市中自由居住

  一些地方城市建设中出现“分化”的苗头,即在城市中心繁华地段建立高档社区,而将低收入者通过各种方式迁到城郊。从今年上半年起,网上关于贫富分区论的争论,一直到现在还很热烈。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说过这样一句话:砌一堵墙之前,我该问问清楚,圈在墙里边的和留在墙外边的都是些什么。这话用来观照时下“城市贫富分区论”的争执可能比较妥贴,毕竟,“城市居住格局”这则寓言,不只是基于建筑学和物理学意义上的建筑分布,它也是政府、房地产商、市民三方互动的结果。

  一个城市的居住格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权衡穷人和富人居住权博弈的命题——在这个命题中,富人基于经济地位和权益优势上的话语权已然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城市居住格局的制度化安排里,穷人能不能自由呼吸?

  “分”还是“不分”——这是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有人动辄拿美国曼哈顿等国际“富人区”来论证我们“贫富分区”的迫切性,却避而不谈国际著名富人区的几个事实语境:一是欧美发达国家“富人区”往往经过了数百年积淀,是资本财富自然流动的结果,而我们转型期的“富人集中现象”究其本质只能说是改革进程中某些体制失衡的外倾表现。

  二是我们不能忽略了“贫富分区”的动因:基于情感心理认知上的自愿性隔离;或基于制度效率下的非自愿性隔离。这点只要看两个事实就知晓:在美国或者日本,富人区是开放的风景,穷人常带孩子去勉励其奋发向上;我们现有的“准富人区”则庭院深锁保安层层,穷人常带着孩子戳脊梁骨或愤恨。

  三是在我们鼓吹“贫富分区”如何合乎经济逻辑和发展规律的时候,别忘了:譬如这几年法国就正在推行“城区更新计划”——改正35年前法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匆忙建设所犯下的错误,其核心就是改善不同社会层次的掺杂和融合,不再人为地分割富人区和穷人区……至于“贫富分区”所带来的社会马泰效应和新的管理瓶颈,这都是可预期的难题。

  城市规划、住房建设,塑造的是一种凝固的社会架构。一旦这种构架被人为地加剧其落差,两种文化和心理就会日益断裂,触目惊心的“巴黎骚乱”谁说不是这种断裂的爆发呢?

  在这个问题上,作为富人的精英阶层尤需清醒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生存语境。如果任由权力与资本在贫富分区的过程中结成“神圣同盟”,伤害的怕不仅仅是穷人的权益、穷人的自尊。保证穷人也能在城市居住格局中自由呼吸的权利,能让富人更安心、城市更和谐、社会更安定。    

  (据《羊城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