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无红包医院:“医患同盟”的新解读
· 解开“红包”背后的心结
· 一份特殊的医患合约
· 办公室里被取下来的锦旗
· “不收红包,让我们解脱很多”
· 比“红包”更珍贵的东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收红包,让我们解脱很多”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下称“三院”)在大门口挂了10年“无红包医院”的牌子。作为全国首家由政府命名的“无红包医院”,三院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尽管遇到了外界普遍的怀疑,但这里的医生依然在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记者采访了三院多位医生,他们或是三院的老人,或是外来的医疗骨干,从前也收过红包,但对于三院的“无红包”制度,他们都表示赞成。

  他们的一致看法是,不收红包,让他们精神上解脱很多。传染科主任朱永根说,拿了患者的红包,做完手术后老是心神不宁,万一出现医疗纠纷就很被动。而不拿红包的医生腰杆挺得直,即使有了医疗纠纷,也可以限定在技术或意外的范围之内。

  然而,经济收入毕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和记者对话时,三院的医生也表明了自己的矛盾心情。神经外科主任李东旭说:“做一样的手术,其他医院的医生有红包,我们没有,心里确实不平衡。现在其他医院很多同行买了车,住上了别墅,我们三院绝大部分医生还是骑自行车上班。”

  “按规定,我们医生做一台手术,除了工资奖金外,一个小时只能拿7角钱的补助。”他说,“前两天我做了个颅脑外伤手术,从上午开始做,完事都将近下午3点了,又渴又饿。我出去找个小饭馆,要了俩菜,花了35元钱,一边吃一边想,做一个手术的正常收入甚至不能供我吃一顿便餐。”

  认为自己的所得和付出不匹配,是当前很多医生收红包的心理前提。陆辉辉说:“大部分医生并不是为了红包才给病人开刀的。不管有没有红包,治疗方案都不能随便改动。如果哪个医生有红包就好好开刀,没有红包就胡乱开刀,其他医生也瞧不起他。”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