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专版
3  
PDF 版
· “给灾民一个满意的家”
· 大手笔规划和谐新家园
· 保护与开发
让温州古村落焕发生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保护与开发
让温州古村落焕发生机

  古村落,作为中华民族璀璨历史的文化遗迹,如繁星般散落在瓯越大地,为世人见证一段段辉煌的过去。今天,在新农村建设浪潮中,古村落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温州市着眼“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开发思路,让古村落重焕生机。

  在古村落的发展和保护中,温州规划部门始终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的原则,根据各地特点,或进行单独开发,或纳入当地区域的旅游大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文化魅力。泰顺县是“廊桥之乡”,其中被誉为“最美丽的廊桥”溪东桥和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北涧桥位于该县泗溪镇下桥村。近日来,下桥村村民们的热门话题就是兴建廊桥主题公园。根据新的规划,下桥村计划对外招商,开发修建以溪东桥和北涧桥为中心的“廊桥主题公园”,“主题公园”建成后,实行门票制,全部收入一部分用来廊桥的维护和修复,其余收益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分配。村民李开复说,建成主题公园后,他家明代的老房子不但能得到修葺,还可以折算入股。如今,已有好几家公司抛来“绣球”希望联合开发。

  对于备受争议的民居“保护”和“不符生活需求”问题,温州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迁出居民留下“空”镇,而是采取保护性开发致力于打造“生活着的古村”模式,保留古村的自然生活形态,维持古村原汁原味的“耕读文化”。

  乐清市南阁村地处雁荡山北部,有一千余年历史,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1年该村明代牌楼群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新的村庄规划编制中,南阁村将“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带动发展”作为指导思想,鼓励人们继续使用传统民居,一方面改善居内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计划对个别规模较大、区位条件较好的民居转换功能,将其改造成文化展示、传统手工艺作坊等旅游“配件”。由于南阁地处雁荡景区,该村计划将生态文化旅游作为发展方向,使“显胜门-九曲溪”成为游览带的一个重要节点,形成以牌坊街为南北文化轴、里街为东西文化轴的村落核心人文景观网络;以周边自然山水和南阁八景为外围自然人文景观网络,将南阁村旅游融入雁荡山旅游体系之内,让村民在保护与开发中受益。

  保护和开发紧紧结合,不仅有利于历史文化遗物的传承,还是一个双向互动“共赢”的好事。在已经规划并付诸实施的永嘉楠溪江芙蓉古村,全村仅门票年收入就近60万元。芙蓉村的保护性开发始于2001年,几年来,芙蓉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旅游体系,不仅在门票上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还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芙蓉村外出打工的村民很多都回家安居乐业,开办家庭旅馆和“农家乐”成了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芙蓉村的变化,让村民充分认识到古村落的巨大价值,保护意识大为增强。村干部陈岩桥说,现在,全村人都有一个强烈的念头,“一定要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这笔珍贵财富保护好”。同样,保护性开发后让永嘉县埭头村、平阳南雁镇堂基村等村落成了有名的旅游和婚纱摄影基地。古村落的有效保护增加了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促进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存环境,让埭头村、堂基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 

  温州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既保护了历史文化遗迹,又发展了当地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现在,温州市级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申报、评审工作正紧张进行,由温州市规划、文化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深入乡村、僻壤,规划着古村落的未来,希冀着让农民从古村落的“新生”中获益。可以预见,通过规划部门的精心谋划和引导,明天的瓯越大地将因古村落而更加精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