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张“小地图”,结束了城管与小贩延续多年的“猫鼠游戏”。不久前,建德市专门为果农绘制了一张“摆摊图”。在这张“小地图”上,标注的33个销售点遍布城区,农民可以在这些指定的销售点卖水果。建德这一破解城市管理大难题的新举措,引来了赞许。
拿“小地图”说事,既因其简单而有效,更因其背后触及了一个大课题——如何解决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小贩与城管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群体。在小摊小贩看来,小本营生是惟一的生路,一家老小吃饭、看病、上学都指望着呢。无论是卖瓜果的还是做早点的,也不管是修皮鞋的还是补轮胎的,一个摊位就是一个“饭碗”。而在城管员眼中,流动摊贩阻碍了交通,影响了卫生,甚至损害了城市形象,对他们进行管理,是为了广大市民和整个城市的利益。
小贩与城管之间确实存在利益冲突,但他们彼此之间又有着共同的利益关联:当城管的工作定位是为了市民和城市的时候,小摊小贩也给市民带来了方便,给城市带来了活力。这意味着,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总有共同的利益表达,找准了这个诉求点,解决问题或许不再是一件太难的事。建德精心推出的“小地图”上,几十个指定摊位或是分布在次干道而非主干道,或是在社区而非广场,这样既不阻碍交通,又不影响市容,还方便市民购买。
建德城管与果农之间没了“干戈”、多了“玉帛”,还缘于彼此“约法三章”:指定销售点只出售本地农民自产的水果;城管人员将不定期进行巡查;果农自己清理产生的垃圾。铺陈开来,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围绕“和谐”这一大目标,不同社会群体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都应遵守一些成文的或不成文的“游戏规则”。这些旨在使利益博弈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规则包括:相关法律、利益主体的行为规范、社会舆论的引导、利益主体间的宽容和理性等,从而生成利益均衡机制。其中,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理解与宽容尤显珍贵,有利于预防冲突,调和矛盾,生成和谐。
一个社会在走向和谐时,往往并非表现为没有或很少有矛盾冲突,而是表现为社会的管理者能够认知和容纳冲突与矛盾,并有解决的能力。具体到如何让小摊小贩与城市和谐共生,考验的不只是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技巧和经验,更多的是理念和智慧,是如何认识城市及自身在城市中的定位,如何按城市的发展规律办事。比如,一旦认识到城市是多数人的城市,城市功能设置不必全部服从于城市外在形象设计,小摊小贩这一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城市化的产物,城管与小贩之间就容易化冲突“坚冰”为和谐“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