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专版
3  4  
PDF 版
·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温州教育和谐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广大农村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本报温州分社推出系列专版《走进温州新农村》,宽角度、大纵深观察并记录温州市及各县(市、区)、各个领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全面展示温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新典型、新经验,敬请关注。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温州教育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广大农村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本报温州分社推出系列专版《走进温州新农村》,宽角度、大纵深观察并记录温州市及各县(市、区)、各个领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全面展示温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新典型、新经验,敬请关注。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温州教育和谐发展

  均衡:

  让孩子念上书

  3000万元加速农村教育发展。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温州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建立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重点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2005年,温州设立农村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2005年起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门用于农村教育发展,其中每年安排扶贫助学专项资金8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农村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的扶贫助学工作,每年将安排500万元用于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培训。各县(市、区)也相应设立农村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学校的专项补助和奖励,其支持力度在温州教育史上前所未有。

  六项工程刷新城乡教育面貌。根据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的要求,温州于2005年启动实施办学条件提升工程、食宿改造工程、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教育结对扶贫工程、人才素质工程、教育经费保障工程等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教育六项工程”。市县两级通过学校结对、教师结对、选派骨干教师定期轮流支教挂职、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申报晋升高级职称要求农村任教经历、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启动首批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办学达标创建和评估活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支援全市139个经济欠发达乡镇的545所学校,努力改善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师生的教学生活条件,已初步形成鼓励引导教师为农村培养人才的长效激励机制,统筹城乡教育,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困难群体享受公平教育。温州历来十分重视保障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利。早在1999年,温州就在省内率先实行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大力推进百千万教育结对扶贫工程。2000年建立了基础教育救助制度。2001年,瑞安市试点率先推行教育凭证制度,2003年更是以 “阳光助学”工程将这一政策推广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目前,温州已初步形成“以全日制公办学校随班就读为主渠道、以单独举办民工子弟学校为次渠道、全社会关心民工子女教育”的格局,极大满足了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需求。2005年起,温州全面实行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教育,免除全市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学生的学习费用。今年9月,总用地面积为200亩、总投资为9123万元的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奠基,学校为集视障、听障、智障教育、培训、康复、就业指导为一体、涵盖学前教育至中等职业教育全过程的公立全日制学校,预计将于明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意味着残疾儿童将有一个更加温馨的家园。2005年,温州“三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97%、99.95%。

  优质:

  让孩子念好书

  建设一批现代化学校。温州坚持“新办学校上规模,创全国全省一流,城区老校上档次,出教育精品”的办学思路,调整布局,优化结构。鼓励名校带民校,名校带新校,名校带弱校,采取改建、扩建、共建、合并、兼并、联合、改制等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方式,组建教育集团校,实施名校战略,以创建现代化学校为载体,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温州各地以重点中学建设为龙头,加快创建示范(重点)学校步伐;以城镇中心学校建设为重点,优先抓好城市化进程中的配套学校建设;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加快薄弱学校、危旧校舍改造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近八年来,全市平均每年新建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以上,2005年达到48.4万平方米,为历年之最。目前,温州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小学、初中分别达到66所、53所和53所,省市级重点中学达55所。国家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达到20所,省市级示范专业分别达到10个和23个。温州境内现已拥有7所高校,其中,温州医学院已成为除浙江省城以外唯一拥有眼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3个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29个学科硕士授予权的高校;温州大学已成为浙南地区唯一一所拥有20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温州大学城、温州中学等一大批接轨国际教育、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学校,已成为温州城乡最漂亮的建筑群之一。

  打造一批魅力民校。有人说,“民办教育全国看浙江,浙江看温州”。多年来,温州坚持“保中间,放两头,活全局”的发展思路,在确保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民办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并以国有民办、公办民助和公办学校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教育凭证等形式作为新的增长点,率先在国有教育战略性改组、引导国有企业办学、与民营企业合资办学和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市场需求主导、投资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和学校管理规范的民间办学特色,并成为国内四种最富代表性的民办教育模式之一,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民间关注、为家长认可并竞相报读的“名校”,也在温州各地民办学校中不断涌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于去年11月开始到今年6月成功举办首届魅力民校展评活动,由媒体独立开展,从政府行政的一元化评价走向社会、专家参与的多元化评价,鼓励引导民办学校在市场竞争中做活、做大、做强、做优,为温州百姓提供更充足、更多样、更优质、更具特色的教育资源。这不仅是对民办教育的社会评价制度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而且对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据了解,此类展评在国内尚属首创,不仅深受民办学校欢迎、社

  会各界好评,也得到了有关教育专家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温州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事互助、关爱教师”为师资工作方针,全市各地在教师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精神,大力推进名师名校长计划。一方面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师范大学在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选派访问学者、骨干教师研修、教育科研合作、教育信息化和毕业生实习等项目开展合作。另一方面选派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赴英国雷丁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肯恩大学、澳大利亚北悉尼大学和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高校培训,今年首次选派11位中学英语骨干教师赴英国雷丁大学攻读教与学硕士学位。温州制定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从2004年评选首届69名名师名校长,到2005评选500名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今年又评选表彰奖励1100名学科骨干教师;从方崇安和王丹霞作为教育部选定的优秀教师代表(全国10位,浙江2位),应邀赴中央电视台现场录制教师节特别节目《2005-奠基中国》,到吴小蓉作为全省选拔的两位优秀教师之一,参与小学语文第五册下半册17至32课教学支教光盘拍摄,成为几百万西部孩子共同的老师;到全市广大教师积极学习吴若琳老师 “敬业、爱生、奉献”精神……全市已初步形成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特色:

  让孩子爱念书

  推进新课程改革。2002年,以温州市实验小学和温州市实验中学为课改先锋,温州在浙江率先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2004年9月,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全市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面铺开。今年秋季,全市普通高中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温州大力开发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今年10月,温州编写《台风知识读本》,从超强台风“桑美”等案例着手,将认识台风、台风危害、防御台风等知识编入书中,作为地方性校本课程。温州实施“数学家摇篮工程”和“民营企业家摇篮工程”,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分层次教学和学分制评价等改革试验,各地各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育技术,改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育实效,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一大批在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体育艺术、师资建设、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教育品牌和标志学校脱颖而出。6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摄制组专程来温拍摄4集素质教育专题片,对温州学校素质教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培养走向世界的温州人。近年来,温州凭借侨乡优势,充分利用境外教育资源,开展多方位、多渠道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从组织优秀学生参加澳大利亚、英国夏令营,到温州中学、温州二中建立国际教育部和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创办中澳部;从选派骨干教师赴英国雷丁大学进修培训,到连续成功举办温州国际教育展;从温州市教育局与加拿大新西敏市教育局结为友好教育局并在温州市实验中学、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设立中加班,到温州市政府与美国肯恩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教育国际交流从自发状态走向规划管理,并在外籍教师引进、课程教材建设、教育项目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引进美国肯恩大学来温办学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5月,在美国成功签署中国温州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协议。9月,温州拟在茶山高教园区南边征地800亩,投资5亿元人民币新建校舍。目前,正准备有关资料呈报教育部正式审批温州肯恩大学。

  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温州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企业和社区,及时调整、培育和发展相关的特色学科专业。深化产学合作,全面推进校企联合办学,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鼓励“前店后厂”、连锁办学等新模式,提高职业学校的专业化水平,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向优势学校集中。在职业学校全面推行“综合学分评价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培养企业岗位需要的专业化人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基本稳定在95%以上。温州现有国家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0所,省市级示范专业分别达到10个和23个。今年成功筹办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秋季已开始招收新生。温州坚持“三教统筹”,深入开展“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百万农民和百万职工的“双证制”的培训工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的农民教育科技培训体系,把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办成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开发服务的基地。今年10月,温州启动实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方案,开辟一条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升学就业的新路子。对全市139个欠发达乡镇受训者在学杂费、代管费、住宿费等项目上实行免费,对其他乡镇受训者则减免50%培训费,对特别困难的受训者将提供年均1000元的生活补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