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那个神秘的地带,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纪念碑碑园。那儿的土地上,曾经留下了千万个红军战士的足迹和音容笑貌,留下了红军战士以坚强的意志,无穷的智慧,跨过雪山草地的胜利和喜悦。然而,也留下了难以数计的同志,在与恶劣的气候斗争中,他们被夺走了生命。他们为了神圣的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后人永远怀念他们。
纪念碑园坐落在川西北松藩县境内的元宝山旁,远远望去,便可看到山顶上有一座金光闪烁的金碑。金碑的顶端直冲蓝天白云,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林。山旁有一大片布局有序、制作精致的建筑群,其中有群雕、浮雕、石雕和铜雕等许多珍品,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从开始到胜利结束的艰难历程。纪念碑在松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这就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修建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这里原是川西北草地,方圆数百里,历史上一直属松藩县管辖,故又称“松藩草地”。境内草地无垠,雪山丛列,草地里有很多沼泽地,雪山里有高入云霄的大雪山。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时,曾经在这里几度爬过雪山,跨越草地,举行过重要的会议,进行过激烈的战斗,这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2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所描写的那样,“天上每天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当时除了国民党反动派几路围攻之外,还发生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事件,使红军处于内外夹攻的困境,造成很大损失。再加上恶劣的气候和人烟稀少的环境,部队没有衣服和食品,饥寒交迫,只能靠吃草根树皮充饥。然而红军用难以想像的毅力,排除万难,终于爬过雪山走出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实现一、二、四方面军胜利大会师。记得不久前在一位老红军的回忆录中曾看到这么一些片段:“我们在雪地里艰难地爬行,忽然天气变了,先是大雾,接着又是大雪和冰雹,加上刺骨的寒风,我们全身冰冷,个个喘着粗气,一些体弱的同志栽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了……终于爬上了山顶,这时的心情,真是悲喜交集,喜的是到了山顶,就有了跟上部队的希望了,悲的是在冰天雪地里躺着许多已经牺牲了的同志。他们为革命战斗到最后一口气。”这只是长征历程中的一个侧面,是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
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朝着金碑的方向走去。金碑背向雪山,面对草原,凌空直立,气势雄伟。它的上方站着一位红军战士的铜像,铜像上的红军战士,身披羊皮背心,脚踏三角立体柱,双手高高举起,一手握着步枪,一手持一束鲜花,显得十分威武刚强。铜像下边的碑身为三方三角立体柱,每方镶嵌着一颗巨大灿烂的红星。它象征着红军的三大主力,紧密团结,坚不可摧,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金碑的底层座基用白色的汉白玉石贴面,形如雪山,四周以绿色的水磨石铺垫,形如草地。不但制作和雕刻精细,给人以艺术享受,而且寓意深长,使人回味无穷。
我们边瞻仰边听介绍,穿过一段宽阔的阶梯,便见碑园大门中间悬挂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九个金色大字,它把人们带入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战斗和艰难的岁月。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反映旧中国历史背景的碑园序幕——“黎明火种”,这是一座由三块灰黑色的巨石纵横交错组成的石雕,里面安装着一个直径约60厘米、圆形的亚金铜和水泥浇铸的金色的球体,在巨石的缝隙处,闪闪发光,犹如一颗孕育着生命、生机勃勃的种子,即将破土而出。雕塑家们采用抽象的手法,比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最后胜利。
站在广场中心的台阶,可以看到碑园高低错落的全景,艺术家们利用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经过精心设计,将当年红军长征中艰苦悲壮的历程,真实地书写成文字,雕琢成塑像,使后辈人永远牢记,伟大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以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代价换来的。
我们还观赏了大型群雕,这是碑园中最大的一群雕塑,它像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占地面积很大,内容丰富而悲壮。从红军长征开始及至胜利到达陕北,中间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过程,有人物,有故事,有感人肺腑的场面,都用精致的雕塑艺术形象地表达出来。在群雕的不远处,有一块双面浮雕,但在标牌上赫然写着“断壁浮雕”四个楷字。它一面雕刻着苏区人民提着食品,端着茶水,其中有少数民族同胞一起,携老扶幼,挥泪送红军的场面;另一面是身着全副武装的红军指战员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父老乡亲。艺术家们特意在送行和告别的空间雕壁上,设计了一个突然断开的镜头,大约有一米宽、二米高的地方,成为残缺不全的断壁,因而它叫“断壁浮雕”。据介绍,这是为了加强红军被迫转移的悲壮气氛和军民一家难以割舍的情感,也是对敌人一种无言的愤慨。
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默默地朝着“火炬碑文”的方向走去。这是一座独立的石刻艺术,用人造红花岗石制成,形似火炬,它依山而立,坚如磐石,它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三句名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最好的评价和最精辟的概括。它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红军高举革命火炬,将老一辈开创的革命事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碑园陈列馆。陈列馆面积不大,只是一个单层的建筑,但小巧精致。铝合金门窗的玻璃上镶嵌着一排刻花艺术,地面上铺着羌、藏民族风格图案的羊毛提花毯。作为碑园辅助性而设计的陈列品,精而不杂,别开生面。在门厅的中间墙上,悬挂着长征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位领导人的照片,和毛泽东亲自创作、书写的著名诗篇《长征》。室内左右两侧依次悬挂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和有关各种红军长征时期用过的资料和实物,其中有些资料实物,曾是有关同志在白色恐怖时期冒着生命危险珍藏多年的纪念物,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见证。
值此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谨以此文聊表对革命前辈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