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时空对话中的六万片瓦
· 空间的对话
· 时间的对话
· 乘沪萨列车穿越“世界屋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上海出发,走京沪线,经陇海线,过兰新线,上青藏线。一路驶去,从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在雪山、蓝天、白云映衬中,沪萨首趟列车开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乘沪萨列车穿越“世界屋脊”
■本报记者 邵全海 文/摄
  背上厚厚行囊,10月1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铁路上海站。在站台上,看到了此行的真正主角——特为青藏铁路打造的沪萨列车。拥有“高原铁骑”美誉的沪萨列车是旅客梦想的翅膀,2节软卧、7节硬卧、4节硬座,外加1节餐车和1节硬卧宿营车,配备了先进的供氧系统。沪萨列车一张单趟硬卧的票价为797元,先进的列车可以承载863位乘客。与旁边红色、白色的时尚列车颜色不同,周身草原绿的沪萨列车,庄重大方,承担起穿越高原的重任。

  首发仪式上,来自共康中学西藏班的20名藏族学生带来了最真诚的祝福。这些初一的孩子特意穿上从家乡带来的藏服藏袍,戴上只有节庆日才会拿出来的头饰、项链,在站台上围成一个个圈,跳起藏族人民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表演的“锅庄”舞。

  下午4时11分,T164次特快旅客列车准点驶离上海站,车行隆隆,青藏高原,我们来了!

  首趟列车上就数记者多了,有几节车厢几乎全是记者。本报记者与这趟列车上载着尼康杯“走进西藏”的华东六省一市的近百名新闻摄影记者及摄影师,一起用镜头真实记录了沪萨列车上的感受。

  次日到达西安,晚6时,列车抵达西宁,正式进入青藏铁路。刚过西宁,列车员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原来,凌晨火车过格尔木以后,所有车厢都将启动供氧系统。沪萨列车上的供氧方式分两种,一种是靠空调系统排出氧气,另一种则是由专门的管道供氧,每一个座位、铺位周边都会有氧气孔。

  经过整整37个小时的旅程,沪萨首发列车驶抵它此行最关键的站点之一——青海省的格尔木火车站。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还有唐古拉山,“可可西里”、“沱沱河”、“羊八井”,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从这里往前,等待着旅客的将是茫茫雪山,连绵草原和800里无人冻土层。

  走进高原,甜蜜而痛苦的体验,沪萨列车迎来“最漫长的一天”。其实,所有旅客都知道自己将面对怎样的挑战:低压、低氧、气温昼夜悬殊,饮食诸多不便。想要一睹雪域风光,饱览青藏旖旎景象,不受点苦怎么行!

  当然,很多乘客还是作了必要的准备。一个随团旅游的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的行李,随身药几乎可以开个小药铺,什么红景天、丹参片、安眠药、散利痛、降压药、止泻药、润喉片,还有润肤霜、润唇膏、防晒霜、墨镜。为防万一,我也带了不少药。 “我想过了,只要能看到湛蓝的纳木错湖,遇见可爱的藏羚羊,头再痛也值得。就当生了场大病,却做了个美梦。”

  沪萨列车驶上世界屋脊,乘务员向乘客讲解如何使用吸氧装置。列车员开始分发吸氧气管,饭菜供应有了变化,列车员带领乘客们做有氧广播操。

  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湛蓝湛蓝的高原圣湖,袅袅升起的朵朵白云……列车进入了美丽的青藏高原地区,一路风景美不胜收。乘客们纷纷拿出照相机,拍下这难得一见的美景。

  8岁的台湾小姑娘桑迪把脸紧贴着玻璃窗,不肯放过每一处景色。“看!那是牦牛!那是羊群,爸爸,那是不是藏羚羊啊?”她异常激动,不时回过头来请教她的爸爸。

  但对于绝大多数乘客来说,这完全是一次陌生的艰巨考验。由于青藏铁路穿越青藏高原腹地,处于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普通人容易产生胸闷、气短等高原反应。列车西进,海拔不断升高。有人说坐火车没有高原反应,事实并非如此。列车行驶到格尔木,许多人就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先是嘴唇干裂、发紫,接着开始头痛,吸氧的人比比皆是。

  为了解决高原缺氧的难题,沪萨列车从设计开始就早有考虑。首先是车厢装备的弥散式供氧装置,类似“中央空调”,能使房间的氧浓度迅速达到23.5%至25%。其次是分布式供氧设备,进一步满足缺氧乘客的需要。列车员张瑞腾告诉记者,从格尔木站开始,乘客只要把吸氧气管插入车厢内的供氧口,就能呼吸到氧浓度40%的空气。如果这还不能满足需要,乘客也可以向列车员要求呼吸“百分百”的纯氧。此外,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从格尔木到拉萨段的列车供应饭菜也有了变化。“有一些菜在高原上不容易烧熟,列车上提供便于操作且营养丰富的套菜、西式早点等。”记者在中、藏文的菜单上看到,各种套菜20元,点心15元,价格还算实惠。

  在不断前行的同时,沪萨列车也受到了沿线藏族同胞的热情欢迎。他们远远地看到火车,使劲地朝火车挥手,欢呼跳跃。车厢里的乘客们也纷纷挥手致意。而当列车在那曲车站短暂停靠的时候,不少藏族老乡早早等候在车站上欢迎我们。“扎西德勒!”“扎西德勒!”虽然双方彼此言语不通,但是真诚的祝福和灿烂的笑脸成为最好的语言。

  10月3日晚上7时50分,首发沪萨列车经过近5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安全准点抵达此行天路终点站——拉萨火车站。神秘美丽的拉萨向我们伸出了欢迎的臂膀。身着民族服装的藏族同胞载歌载舞,把纯洁美丽的哈达献给来自华东地区的朋友。

  到西藏,让人心甘情愿经受漫长旅程考验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从格尔木到拉萨“天路”沿线的美景。巍峨雄伟的昆仑山、终年积雪的唐古拉山分不清哪是雪哪是云,似仙山幻影。澈清无比的沱沱河,辽阔的湖面泛着亮晶晶的蓝光,净得那么透彻,美得那么醉人。谜一般的无人区可可西里,有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还有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用“一步一景”来形容是不准确的,因为这是你前所未见的壮美画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