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一周关注
“博客”有了老年新军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和寻常。对步入晚年的老人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技术,却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心思。但是,这也不能打消老年人的学习热情,一些老人怀着好奇,手握鼠标,敲着键盘,悄悄地走进网络世界。聊天室、社区论坛,甚至新近流行的博客,老人们也都略知一二。在虚拟世界,有的老人也开始学着跟帖,这里也不能少了他们的理性且富有生活经验的声音。 (据《中国老年报》)
“临终关怀”缺关怀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老年人照料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临终关怀”服务本身也还需要社会关怀。在很多时候,它是一个几乎被生者遗忘的角落,几乎有一半的临终老人,较少得到晚辈们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常常陷入孤独、痛苦和思念当中。关怀“临终关怀”,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促进“临终关怀”公益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应当充分整合社区卫生资源,办好老年人家庭病床,让“临终关怀”理念深入人心。
(据《新华每日电讯》)
服务社会是“回春药”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相比那些孤独寂寥的“空巢”老人,肯积极服务社会的老人无疑是幸福的。虽然他们无法阻挡岁月的刻刀在自己的脸上留下斑驳的痕迹,但他们却顽强而执着地守护着心灵的青春与激越。比如像长沙的“老人聊天组”,对内就像一个纽带,老人的情感在此聚集,苦闷也在此得到宣泄;对外,它则担负起了一个民间公益组织的角色,成了社会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和调停者。这种既能快乐自己,又能服务社会的老年公益性组织,目前越来越多,成为和谐社会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老人们也在服务社会中变得更加年轻,更加富有朝气! (据《三湘都市报》)
猎头涉足老年招聘
北京市老龄委近日对1708名60岁以上的老人调查发现,生活质量的提高使老人心理年龄很年轻,有3成多的老人认为只有70岁以上的人才算老年人,还有约28%的城市老年人想在离退休后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瞄准这一职场新动向,不少人才机构纷纷推出老年人才招聘服务,近两年为中老年人再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
(据《新京报》)
黄昏恋为何难成正果
“走婚”,这个描述云南泸沽湖畔摩梭人婚姻形式的词汇,如今成了一些城市老年人“非婚同居”的代名词,渴望在晚年“有个伴”的老人则依然在婚姻的殿堂外徘徊。许多城市呈现出一边是老年人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越来越高,一边是“走婚”的老人越来越多的矛盾现象。专家分析,这主要由三方面原因促成。一是老人为了规避与子女在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上的矛盾。二是子女对老人感情问题的过分干涉。不少子女对父亲或母亲再婚特别敏感。三是老人自己的主动选择。“走婚”的过程,能给搭伴的老人有个心理缓冲期。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