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商界的天才,走了。一位和中国改革开放事业须臾不曾分离的人,走了。一位见证了中国内地与香港逾半世纪沧桑巨变的老人,走了。一位最值得我们尊敬的爱国人士,走了……
霍英东这个名字,已经彪炳于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伟大历史进程的光辉史册。在霍英东曲折坎坷、艰辛挫折,但又辉煌显赫的一生中,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传奇般的创业轨迹,更多的是感受到一个民族百折不挠的气节,感受到他那拳拳之心和赤子深情,感受到他那直到暮年仍然生生不息的奋斗与爱心。毫无疑问,他之所以能够展示出敢为人先的远见卓识,很大程度上正是出自他那浓浓的家国情怀。
白手起家的人生传奇
他白手起家,为人谦和,热心公益;他热爱祖国,在国家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贡献宏大,又竭力促进香港的繁荣安定。
“在香港人的心中,霍英东是个典范。”中新社驻香港记者站记者齐彬说,“在香港,无论是左派、中间派,还是反对党,都对霍英东非常尊崇。大家对他的印象,除了有钱,更重要的是谦和,生活非常俭朴。此外,他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起家的,更让人敬仰。”
的确,在香港这个素以传奇为名的城市中,霍英东的一生无疑是代表之一。1923年5月,原名好钊的霍英东出生在香港的一艘破舢板上,他的一家长年住在舢板上,帮无法靠岸的大货轮将货物挪运上岸,被人贬称为“舢板族”。
抗日战争爆发后,年轻气盛的霍英东自己改为现名,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
但是,霍英东的生活开始时却一点也不“英姿勃发”。7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的父亲因为翻船溺死。50多天后,霍家小船又一次翻在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只剩下母亲、一对姐妹和霍英东相依为命。
霍英东许多年后回忆,对母亲的爱溢于言表:“妈妈为人家缝衣,送煤炭,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赚。在我的记忆里,一家人很多年没睡过床,就在那种情况下,妈妈还是鼓励我念书,不让我做工。”
上世纪50年代初,霍英东刚在香港房地产界寻得一块立足之地,即首推将住宅与高楼商场综合式大厦“分层”出售、预售楼宇及分期付款买楼的办法,成为香港地产大商;而到了香港房地产炒热时,霍英东又第一个重金向外国订购大型挖沙船,后涉航运、建筑等多项领域;改革开放后,霍英东又成为首批在内地开创事业的港商,后又成为慈善大家……
曾荫权29日表示,霍英东先生在国家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贡献宏大,又竭力促进香港的繁荣安定。回归前,霍英东先生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要职。他对香港的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并热心参与香港及内地社会公益事务及体育发展方面的工作。“我们感谢霍先生对香港回归祖国所做的宝贵贡献。”
曾有人问霍英东:假如人生满分是100分,那他给自己打多少分?他想都没想:“不止100分,起码100多分。”
中国民间的体育大使
霍英东长子霍震霆说:“父亲平时说话很平和,但一讲到体育,就会两眼放光。”
霍英东对体育的热爱无与伦比,足球是他的最爱。1954年,31岁的他就组建了有荣、卓然两支足球队,自己身先士卒,每年比赛300场。自己还在一场比赛中独中三元,被香港人赞为“波王东”,“波”是广东话中的外来语,指“球”,“东”就是霍英东。1970年,霍英东竞选香港足球总会会长,一举成功。
2001年7月9日,北京申奥进入最后投票的冲刺阶段前夕,霍震霆代表600多万香港同胞特意前来为北京助威。霍震霆当时笑着说,申奥不仅是北京的事,更是全体中国人的光荣,也是他和父亲共同的志愿。7月13日夜,北京申奥成功,那一瞬,霍震霆立即打电话给霍英东报告喜讯:“阿爸,赢了!赢了!”经过数天劳累的霍震霆已声音嘶哑,霍英东也激动得说不出话,父子两人拿着电话遥遥相对无言,惟有热泪两行……
就是在如此对体育的钟爱下,霍英东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资助可谓不遗余力。以他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成立后,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推动各地教育、卫生、体育、科学与艺术的发展。1990年,为了支持北京亚运会,他又为北京修建了运动馆、网球场、跑道等若干项目。
有人曾为他算了一笔账,其直接捐赠予体育项目的资金就有8亿港元。
但对这些,霍英东却认为:“捐赠体育项目,并非仅仅由于我本人喜欢体育运动,而是基于体育运动本身对于国家进步、民族兴盛的重要作用。”比如北京申奥,就是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
如此情怀和不遗余力,亦使霍英东被人们称为“中国民间体育大使”。
“只赚不赔”的基金
霍英东说过:“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的希望又在于青年教师。”
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强连庆是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顾问委员会成员,他始终难忘1986年秋与霍英东的初见。“那时,霍先生为了鼓励脱颖而出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出资1亿港元,与教育部合作成立了基金会……当时,霍先生本意是资助出国留学的教师,但我们认为更应鼓励出国留学的青年回国任教。没想到,作为出资人的霍先生,不但会上认真倾听,而且很爽快就答应了。”
强连庆说:“现在国内很多院士、学科带头人,年轻时都曾接受过基金会资助,如同济大学原校长吴启迪、中科院院士杨玉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数不胜数。这项面向高等教育、国内成立最早、资助强度最大的基金,1988年底到2002年底,共襄助1844名青年教师,金额共约1160万美元。
最深印象——“老先生话不多,但都很实在,围绕的尽是怎样为国家做贡献。”强连庆说:“霍先生出的那1亿港元‘只赚不赔’,因为他将基金交由儿子操作,赚了仍归入基金,亏了则由他自己补上;霍先生不善言辞,年年基金会发言都很相似,说他是穷苦出身,父亲死后没钱念书,所以更认识到教育的重要,还说中华民族要站起来,教育是立国之本……”
顾问委员会几与霍英东年年相见。成立大会所在的广州中山温泉宾馆,是改革开放以来内地首间中外合作兴建的酒店。霍英东曾说:“那时,每次大陆旅行都有很大感慨。没有热水,只好喝自来水,物资供应也较缺乏。我觉得,如果能起好、经营好一家酒店,作用可能会很大。”之后的会址白天鹅宾馆,也是霍英东率先所建、内地首家中外合作五星级酒店。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高祀仁曾赞道:“白天鹅宾馆的兴建和顺利开业及其后来取得的成果,带动了内地酒店业走向现代化。”
此外,更有霍英东22年慨然为内地医院的添砖加瓦,不仅是一幢幢楼房,还有重症监护医学中心等的先进设备,就在4个月前他还捐资500万港币,支持国家中医药人才培养。还有这一幕鲜为人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患难之交——抗美援朝霍英东历史解密》一书,“解密”霍英东曾冒着美英“禁运”及港英当局武力“缉私”的巨大风险,为新中国秘密运送大量物资的真实故事。被孤立、被打压、因担惊受怕瘦得不足45公斤……对这一切,霍英东轻描淡写:“我无怨无悔。”周恩来总理曾用“患难之交”来高度评价以霍先生为代表的港澳同胞在新中国最困难时期所提供的帮助。
当记者问霍英东共向内地捐了多少钱,他竟一时无语,随后淡淡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而这样的“一滴水”,竟是数十亿元人民币!
一个改革开放的符号
改革开放之初,当许多人对投资内地还存在不少担忧,对改革开放的认识还不大清楚,存在不少尚待解答的悬疑问号之时,霍英东便毅然直接参与了内地翻天覆地的经济变革。其中,家乡广东更是他投资的重中之重。今天回过头去看,他投资的许多项目都对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有开创性的示范意义。可以说,霍英东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符号。
他在珠江三角洲捐赠或投资建起了多座桥梁,并率先提出在广珠公路四座桥推行收费还贷、以路养路、以桥养桥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在我们今天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却是个大胆的创举,它使中国的桥梁建设走向了市场化、产业化。
没有霍英东就没有南沙。晚年,他致力于开发位于珠江西岸的南沙港,把南沙建设作为“一个梦想”。霍英东表示:“南沙是我的一个梦,是一个可以观察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小窗口。”南沙项目对联结香港、支持珠三角与广东经济建设有极大贡献,尤其是促进珠三角西岸的繁荣。正因为霍英东对南沙不计成本地执着投入,现在的南沙已经成为粤港澳地区最具活力的地区。
从白天鹅宾馆到中山温泉,从公路到桥梁,从体育基金到残疾人福利基金……霍英东对祖国和家乡建设的支持是十分广泛和全面的。霍英东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他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他的投资打破了种种禁忌,他所创造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开放成果,大大增强了海内外社会各界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与信心。
“最是梦萦家国,乡土岂可遗忘……祖国富强是众所依归,为安定繁荣各尽所长。”这是霍英东时常吟唱的一首歌。安定繁荣,他为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构筑了一座座桥梁。
(综合《解放日报》《南方日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