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在规模上仅排在全国沿海地区第6位,但其特色却十分鲜明——高技术产业同经济建设的结合非常紧密,解决了一大批经济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高技术产业效益较高,产值利税率和利润率在高新技术产值过千亿元的8个省(市)中,仅次于天津;自主创新氛围浓厚;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快。
分析浙江取得上述成绩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高度重视,虽然浙江民间资金丰富,但政府并不因此而减少对科技的投入。政府资金的投入,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的发展方向,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和扶持作用。发展规划紧密围绕解决国民经济中的实际问题而展开。浙江省在《“十五”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确定的18个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全部为经济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产学研结合紧密,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显著;新产品研发投入较多。
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启示:
技术创新政策以提升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目前,加强自主创新已成为上自中央下至地方政府的共识,但如何更好地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之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有限资金应尽可能发挥更高效益。高技术产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支持哪些行业的发展,应给予明确定位。当前,在我国沿海某些地区,存在着为吸引高科技项目落户本地,只管投入不问产出的现象。这种现象,看似投资环境的宽松,而实际上是对资金的浪费。如生物制药产业,产品众多,海外归国人员从国外带回某项专利技术,利用国内资金进行完善,而地方政府对这些产品研制成功后能否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技术能否留在国内,考虑得很少。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也要讲“民族性”和“社会性”。某些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高技术,但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今后应减小支持力度;而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关键问题的项目,应予以大力支持。
放弃以产值为核心的评估体系。目前,我国对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评价,主要还是以产值排座次,而往往忽略效益指标,其最终结果使科技创新缺乏可持续性。以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例,沿海某些发达的生产地区,该产业产品的出口量大,并且产值占据了该地区高技术产业的40%以上,但其产值利税率非常之低,仅为1.5%—2%左右,如此低的利税率,企业既不可能为地方税收做出较大贡献,也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企业存在的意义,仅是产品的生产,而核心技术则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因此,建立以税收和利润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评估体系,对于保证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十分必要。
鼓励成功创新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和延长企业生命力。我国高新区许多企业的产品,或源自于国内技术,或产品的核心部分适应我国特点的改造和创新,就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但由于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当国外技术升级或更新换代时,薄弱的研发能力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致命之处,这就使企业往往仅具有4年—6年的辉煌时期,UT斯达康就是典型的代表。小灵通造就了企业的辉煌,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研发能力,产品不能同国外新产品同步发展,当国外产品升级换代时,企业很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对这类企业,一方面应宣传其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应指出其存在的问题,鼓励其加大研发力度,延长其生命力。
(执笔: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研究员 刘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