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嘉兴市秀洲区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区委书记祝亚伟表示,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但是只抓经济建设,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不注重不同人群的和谐相处,经济的发展也不会长久、持续,秀洲一定要走和谐发展之路。如今,在秀洲大地上,和谐的音符正在城乡汇聚,和谐之歌正在嘉禾大地唱响——
【新闻回放】
8月17日,沃尔玛在浙江省的第二站——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洪兴路的江南·摩尔新店正式开张营业。连日来,天天顾客盈门。江南·摩尔的整体开业,将凭借以“欢乐购物”为主题,集时尚、便利、现代为一体的“一站式”优势,为秀洲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增添新的亮点。
(原载《浙江日报》2006年8月28日)
幸福的“蛋糕”越做越大
秀洲大地正在发生喜人的嬗变: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开花”……捷报频传的背后,是秀洲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招商思路,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区、现代化商贸物流集聚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先行区和平安秀洲的战略构想。
秀洲区领导说,秀洲区将充分发挥地处长三角中心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着力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搭建更加开放的创业平台。
今年以来,秀洲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开好新局、再创佳绩”的总体要求,谋全局,抢机遇,攻难题,重实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今年前3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1亿元,增长14.4%,其中一产增加值5.1亿元,增长6.2%;二产增加值48.8亿元,增长15.5%;三产增加值24.2亿元,增长14.1%。
伴随秀洲区产业转型的大浪,区内块状经济不断发展,产业转型中凸显全新“增长级”。到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丝织业、毛衫业、植绒业、小家电业、金属家具业等产业集群。秀洲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提升产业竞争力,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从18.1亿元提高到147.7亿元,年均增长52.1%。一大批企业集团和企业产业园正在逐步形成,企业经济效益更是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从2000年的1.6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0亿元。
集购物、餐饮、休闲、游乐、商务、文化等于一体的“一站式”超级购物乐园——江南·摩尔已经揭开了“神秘”面纱;全区首家五星级酒店新洲国际大酒店、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正在建设之中;一里旺铺步行商街、嘉兴数码城等项目也将启动……日前,记者在秀洲区采访时发现,昔日的“浙北粮仓”正逐渐被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地所代替,秀洲的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人气与商气。今年1月至9月份,该区新批三产服务业外资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0.4亿美元,增长近10倍。该区第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24.2亿元,同比增长14.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9亿元,增长13.2%。
B
“生态秀洲”越来越美
【新闻回放】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虹阳村8组的汝顺福近来特别高兴,他家附近的河水又可洗衣洗菜了。他说:“过去,企业的污水都往河里排。现在,铺设了排污管道后,河道开始变清了。”
工业污水进入管网处理后排放、工业大户由热电厂集中供热、工业用水统一供应地表水……面对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环境污染威胁,秀洲区用排污、供热、供水3根“环保管子”破解生态难题。
(原载《人民日报》2006年2月8日)
“作为浙北最大的纺针织大区、嘉兴市饮用水源主要保护区及苏浙边界污染纠纷敏感区,秀洲区必须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考虑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环境保护问题。因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和纽带是生态建设。”区委书记祝亚伟指出。
今年初以来,秀洲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秀洲”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严把环保项目准入关,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不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物的综合整治,特别突出并加大了对法人规模企业的喷水织机废水治理。目前,秀洲区两万多台喷水织机已得到治理。
近年来,秀洲区加大力度积极开展生态林建设,兴林富民示范工程以及绿化示范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日,该区11个行政村获得市级“绿化示范村”称号,其中5个村还经市绿化委员会推荐,申报“省级绿化示范村”的评选和认定。秀洲区围绕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目标要求,通过深入调研,制定计划,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创建活动。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完成绿化面积9302亩,其中生态林3323亩,村庄绿化4290亩,经济林1689亩,从而使全区的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秀洲区委、区政府在编制秀洲生态区建设规划基础上,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实施生态示范工程。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为抓手的农村环境整治,基本实现了垃圾的组、村、镇、区4级负责收、送、压、处一条龙清运的市场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100%。农业农村污染整治成效明显。调整养殖结构,控制养殖密度,开展畜禽污染整治。通过减量、增效,控制化肥、农药污染。
“像规划城市一样规划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民众身上”……近年来,秀洲区委、区政府以新的执政理念,书写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在构筑城乡一体化建设先行区中,秀洲区坚持自主创新走科教强区发展之路。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高等院校新达成合作开发项目25个。省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年1~9月,共申报各级各类项目167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55项;列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40多项。全面落实人才工作系列政策,启用了区人才人力中心市场,建成区人才公寓一期3500平方米,上半年全区引进各类人才408名。
与此同时,秀洲区还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确保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共进。开展第四届“秀洲文化艺术奖”评选活动,完成全区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新塍镇、王店镇分别被命名为省、市特色文化镇。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制定并实施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办法,建立长效管理经费保障机制。组织开展了“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已完成农村危桥改造93座,城乡公交通达率近90%,疏浚河道191公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王店镇获“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镇”称号。
走读秀洲,处处让人感受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氛围。该区实施的新一轮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开展的“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保险、送服务”活动和“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使4850名农民和被征地人员得到了就业培训,4438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全面推进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今年以来,全区参加社会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保险人数已达29187人。更趋完善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使2006年的参保率达到了90.1%。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08户贫困户危旧房得到了改造。
C
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D
社会安定 百姓安全
【新闻回放】
走在嘉兴市秀洲区的大街小巷,有关平安建设的横幅和宣传栏到处可见;随便走进一个居民小区,都会看到戴着治安袖章的大伯大妈,他们是社区的治安巡逻员。经抽样调查,秀洲区居民对安全感满意率高达98.3%。
秀洲区外来务工者郑亮:我所理解的平安,就是社会安定,百姓安全,人人安心。在秀洲两年多时间,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让我心里既踏实又有安全感。
(原载《青年时报》2006年4月10日)
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秀洲区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大平安”的工作理念,在构建“大稳定”平台、构筑“大防控”体系、提升“大调解”效能、强化“大工程”建设和推进素质“大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强化治安防范第一责任,在构筑“大防控”体系上实现了新跨越。秀洲区切实加强基层平安队伍建设,实现治安防控社会化。科学构建防控体系网络,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组建了专职综治巡防队,以主次干道为线、十字路口为点、村(社区)为格,实行“网络化”控制,确保了今年1~8月份在治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刑事案件发案数与去年基本持平。
大力发展技防体系建设,实现治安防控高效能。王江泾镇、新城街道已经装备了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其他镇将在近期内完成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两年内基本形成全区的交通要道、主要路段、治安复杂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单位电子视频监控网络,全面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
巩固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防线,在提升“大调解”效能上实现了新跨越。秀洲区构筑预防机制,超前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了区、镇、村(社区)、组4级大调解网络和村(社区)调解承包责任制,今年1~8月份,全区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了98.6%,真正做到了矛盾纠纷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夯实基层基础第一前提,在强化“大工程”建设上实现了新跨越。加强基层“两所一庭”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平安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了各镇、街道综治委(办)、综治工作中心,全区综治工作中心办公面积达到了3000多平方米,配备了122名专职工作人员,确保了有专人干事、有场所办事、有章程理事。大力推进综治进村、进社区、进企业工作,开展了社区警务站建设,分步实施了“一村一警”和“联村一警”的勤务模式。目前,全区有127个村、社区达到平安创建标准,达标率为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