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胡锦涛会见候任联合国秘书长、
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
· 加快推进省属国企改革发展
· 乡镇干部与百姓“零距离”
· 农家屋顶
装上雨量筒
· 余杭发现罕见史前水利遗址
· 办证省下一半时间
· 执手相爱50年
· 浙江省第七届残运会在杭开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乡镇干部与百姓“零距离”
——丽水实行乡镇干部“住村联心”工作制度
本报记者 毛传来 施龙有
  “乡镇干部身在基层,心却不在基层,怎么办?”

  “面对群众,却服务不了群众,怎么办?”

  “讲同一种方言,却没有共同语言,怎么办?”

  如何解决少数乡镇干部身上的这些“顽疾”、真正为老百姓办事?去年3月以来,丽水在全市乡镇干部中推行“住村联心”制度,3000多名乡镇干部“工作在农村、住宿在农户、服务在农民、联系在民心”,与老百姓“零距离”。今年以来,住村干部共走访农户42.7万人次,撰写调研报告4490多篇,帮助群众代理代办各类事项4.5万多项,全市群众上访比去年同期减少31%。

  一本3万字的工作笔记

  到村里才3个多月,莲都区老竹镇沙溪村住村干部朱文永的工作笔记已经有3万多字了。扉页上写着:做好农村工作,关键要对农村、对农民有真正的感情。他说,农民不看谁官大、谁的喉咙响、谁的派头足,你跟农民打交道,就要与他们建立感情。

  住村头一个月,朱文永基本上每天都住在村里。白天到田头跟老百姓聊天,帮助他们在田里拔拔草,晚上就一家一户地串门。一个月下来,他走访了沙溪村所有农户。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下了村里人均收入多少、有多少困难户、谁家的孩子上不起学、谁家要买多少种子、谁家的茶叶种得最好……称得上是沙溪村的“村情档案”。在路上遇见村民,朱文永总能准确地叫出名字,拉上几句家常。

  “他啊,是我们自己人。”村民们一提起朱文永,总是这样说道。    

  【背景】针对农村中存在的“干部上班、农民下地;干部下班、农民回家”的时间错位现象,“住村联心”制度对住村干部提出一个基本要求:背着铺盖住到农民家里,每周住村不少于三天两夜,伙食费自行承担。“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啦!”大家奔走相告。在丽水的农村,到了晚上,经常可以看到住村干部走村入户,到农民家里“闲谈”。而正是这种长年坚持不懈的“闲谈”产生了共同语言,慢慢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村民把干部变成了“自己人”。

  7年“悬案”一朝解

  云和县朱村乡张川村一件7年多来悬而未决的难题,如今终于解决了。

  事情还得从1999年说起:当时村“两委”在公路边划出了一块宅基地,供困难户建房,因为需要土地平整和基建,就预收了大家6.3万元集资款。可不久,公路拓宽成为县道,挤占了这块宅基地,那就无法建房了。糟糕的是,集资款已经花完了。好心办成了坏事,村里无力偿还这笔钱。村民建不了房,又拿不回钱,吵着要上访。

  2005年5月,住村干部叶洪伟来到了张川村,正遇上村级换届选举。有村民扬言:“这件事情解决不好,村干部就不要选了。”(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接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叶洪伟不敢懈怠。第一天他就走访村民,向大家承诺:明年底之前,钱肯定会还给大家,到时候如果有谁拿不到钱,问我要。可是,村民根本就不相信他的话。

  叶洪伟默默忍受着误解和委屈,依然认真组织好村里换届选举工作。回到乡里,还要想办法筹钱。他往县里跑,记不清跑了多少趟、多少个部门。

  今年9月底,36户农户全部拿到了退回的集资款。叶洪伟所受的委屈和付出的努力,村民全看在眼里,他们感动地说:“住村干部说话算话,今后我们一定支持村里的工作。”

  【背景】“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在一些地方,村民上访等是让乡镇干部最头疼的事情。要让老百姓信你,也很简单,只要你把心交给他。在丽水,住村干部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多听听老百姓的牢骚,把难题解决在一线。为帮助老百姓解忧,住村干部们将农民需要解决的农技、司法、民政、计生、城建等问题,基本上能够做到在农村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带回到乡镇或县里有关部门解决,赢得了群众信任。

  集体经济首破万元

  遂昌县金竹村是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最多也只有6000多元,连村干部误工补贴也发不全。住村干部叶一毅知道,老百姓是最讲实惠的,要取得村民的信任,关键还是要把经济搞上去,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

  靠什么发展呢?金竹村地处偏僻,没什么自然资源。叶一毅一边走访农户,一边苦苦思索:在老百姓还没有看到实惠之前,只能选择低风险、投入少、周期短、效益高的项目。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杂交水稻项目。

  叶一毅知道村民没种过杂交水稻,不愿意冒险,于是他动员村干部以每亩250公斤稻谷的价钱从村民手里租了112亩田,并从信用社贷款3万元,开始种杂交水稻。

  经历了起早贪黑的辛劳,112亩杂交水稻给集体经济以丰厚的回报,扣除给村民的租金和其他成本,集体经济收入一下子就有5万多元。

  【背景】“农民需要什么,住村干部就学什么、送什么,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丽水市委负责人说。在很多地方,乡镇干部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成了“土专家”,手把手地教给农民。没有一技之长的,就到处找能人,帮助村里发展经济。住村干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带动了群众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