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上海虹口区东大名路的陈旦旦,7岁生日那天,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上海慈善基金会捐出了200元钱,“送给西部地区贫穷的同龄人”。这是旦旦连续第7年在生日捐款。过去被人视为“精明、小气”的上海人中,正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选择以慈善活动来纪念人生中那些重要的日子。
不买礼物,不开“派对”,7年来,“捐款”已成为父母为旦旦庆祝生日最主要的方式。母亲张女士介绍,家里收入不高,每次捐钱也不多,但孩子会记得:自己拥有今天的生活是一种幸福,而这个世界上依然有许多孩子缺吃少穿,需要别人的帮助。
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企业家,这两年已为上海慈善事业捐款25万元。尤其是在妻子忌日这一天,他一定会来捐款资助贫困生。他说,这些钱款是他和妻子共同积累的财富,妻子去世了,他就用捐款这种特别的方式纪念妻子,“如果她活着,一定会非常高兴地跟我一起从事慈善活动”。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慈善热线”负责人刘虹美说,如今,慈善基金会每月大约收到5万到6万元来自普通市民的捐款,而且很多人会选择在生日、结婚纪念日甚至亲人忌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前来捐款。
9月底,在一次“收集心愿密码卡”的活动中,近2000名上海市民在悬挂在广场、商场等公共场合的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心愿:“我希望能创建一个幼童基金会,使患病的儿童早日有钱治病”“我希望用我的工资为世界多添一点绿色”……一种兼济众生的“大爱”,正在这个城市悄悄生长。(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