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济困,雪中送炭,历来是我们炎黄子孙追求的道义法则;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更是扬子江人的气节所在!在市场经济大潮扑面而来的今天,扬子江药业所推崇的慈善为怀、乐善为本的自然法则,既符合爱国利生的“八荣”理念,又契合和谐社会的构建。且看——
蓝天下的挚爱
——扬子江药业慈善之旅掠影
爱,总是给人以温馨、抚慰和希望的感觉。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命有限,爱心无限,泊满爱心的“扬子江”,总是牵引着创造一种“和谐”新文明的热情。
一部文明史,充满着蓝天下的挚爱,流淌着生命的暖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扬子江”是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可这朵小小的浪花,在强劲的春风里,温暖的阳光下,鼓起万道碧波,折射爱的光芒,为构建和谐社会平添一道生动的风景。
人生的长河,不总是阳光普照,春光明媚,有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境,或是天灾人祸,或是病魔困扰。曾经有一个古老而绝望的声音在恸问苍冥,让贫穷和病魔远离众生,给我们以健康的甘霖和幸福的阳光!这凄怆的天问,至今余音袅袅,足以让后人体味到跌入困境中的人生,是如此的无助。
如今,滔滔的扬子江畔,一个现代而高亢的旋律悠悠传唱——
你将生命的甘霖牵着爱心
洒遍天涯
你将健康的欢笑带着春意
情暖人家
……
扬子江药业集团,这朵民族医药的奇葩,在徐镜人董事长的带领下,和着时代的节拍,高扬护佑众生的大旗,以报国的情怀和无限的爱心书写着“慈善”的华彩乐章!
此刻,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极具爱心、责任感的企业,沿着他们与时俱进、回报社会的时代足迹,一起去发现、思考、感悟他们的“慈善”真谛与诗意情怀。
“老百姓的事,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的事,要时时刻刻搁在心里。”
——徐镜人
七月流火,扬子江畔,清风徐徐。
奔腾的扬子江,尽管在风雨与历史的磨砺下变得激流匆匆,慈善文化却仍然坚韧地沉淀下来,蕴涵着一种护佑众生的风范。
扬子江,流淌的永远是一种爱心与豪迈。
扬子江药业集团,也是这样一个永远对社会充满爱心和责任的制药企业。
1971年,扬子江药业集团诞生在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扬子江畔口岸。历经35年的风雨兼程,企业弥强,精神弥坚,理念弥贵,爱心弥盈。
35年的历史,不算长,也不算短。扬子江药业乘着改革的春风,一路高歌猛进,综合竞争力第一,诚信第一,质量第一,一项项“桂冠”,一份份荣光,成为扬子江奔流不息、自强不息的写照。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扬子江药业的发展犹如一道辉映天地的七色彩虹。在这种璀璨之中,扬子江药业集团的慈善会以它情牵百姓、搭建爱心的情怀成为其中的一大亮色。
企业发展壮大了,集团决策者、董事长徐镜人思考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植根于家乡土地上的集团得到了乡亲父老太多的关爱和支持,如今家乡还有不少地方依然还很困难,群众还很贫穷,企业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具有远见卓识的徐总果断作出了一项英明决策,拿出专款设立扬子江慈善会,把“护佑众生”的雨露洒向家乡大地。
2005年的元旦,对于口岸镇的五保老人和帮扶儿童,似乎来得更加温馨、和谐。这一天,扬子江药业慈善会用专车将全镇上百名受慈善会帮扶的儿童,以及全镇所有的五保户老人接到集团总部与公司领导共度传统佳节。
当晚,扬子江药业集团领导和五保老人、儿童一起观看了慈善会组织的专场慰问演出。“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一首首充满挚爱的音符在演出现场回旋、激荡,五保老人们平时淡漠无助的眼神,在这一刻似乎重现了光彩,饱经岁月沧桑而弯曲的身躯,在这一刻也挺直了起来。
他们深深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受到扬子江的深情。一位70多岁的五保老人更是喜极而泣:“还是共产党好,扬子江好啊,口岸有扬子江是我们的福气啊!”
歌声久久回荡,五保老人和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的心沉醉在扬子江,徜徉在和谐的春风里。
春雪消融,春暖花开。扬子江慈善会工作人员的脚步依旧匆匆。他们不辞劳苦地奔走在全镇乡间阡陌,察看危房,核准帮扶对象。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北风呼啸的寒冬,他们一个个登门走访,检查验收翻建后的房舍,询问五保老人的困难。
在张马村,扬子江慈善会工作人员看到一位五保户蜗居在七八平方米的危房中。老人是一个地地道道、老实忠厚、一字不识的庄稼人。家里四壁皆空,土屋里,除了一张靠墙的木板床,就再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生活基本上靠政府救济。工作人员递上一份救济金,老人感动得就差点要跪下来,连声道:“谢谢,谢谢,扬子江真是大恩人啊!”
离开张马,工作人员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广胜,在乡亲们的指引下,他们来到一户特困家庭。这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户,低矮的土基房,昏暗的光线,门窗残破不全,风一吹,发出吱吱的响声,紧靠床边的猪窝发出一阵阵难闻的气味。三位50到90岁风烛残年老人和两位残疾人蜷缩在墙角,目光呆滞茫然,处在昏昏欲睡的状态。看到此情此景,慈善会工作人员也禁不住难过起来,心头像堵了块石头,一下子沉重了许多。
当得知是扬子江药业集团委派慈善会工作人员来看望他们时,老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慰问金,他们茫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声发自肺腑的“谢谢扬子江!”更是让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感到肩上使命的沉重和光荣。
在爱心的驱使下,扬子江慈善会工作人员风雨无阻奔波在各村各乡寻找帮扶对象。
2003年7月的某一天,一阵狂风掠过,刚刚还晴朗的天空,立时乌云密布,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给人一个措手不及。此刻慈善会工作人员正行走在徐庄的乡间小路上,由于没有带雨具,一个个被雨淋得浑身湿透。
工作人员只好找到路边一户人家避雨。见是慈善会工作人员,乡亲们热情地递上茶水和干毛巾。工作人员一边擦脸上的雨水,一边询问乡亲:“你们怎么没有修条水泥路呢?”“怎么不想呢,我们想了好多年了,大家也想出点钱,把路修好,怎奈工程太大,大家太穷,村里只凑齐了几万元,还差几十万元的缺口呢!”听到乡亲们的埋怨,工作人员忽然若有所思。
第二天,大家把徐庄老百姓关于修路的事向慈善会作了专题汇报,扬子江慈善会当场拍板,拿出100万元帮助乡亲们修路!
三年来,扬子江慈善会共资助农村危房改造60户,困难户改水177户,修路十多条,总投入200多万元。现在,全镇农村大多数主干道都修成了雨停路干的水泥路,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孩子上学,村民进出十分方便,有些村的村民甚至把“扬子江”出资帮助修的路命名为“小康路”、“爱心路”、“扬子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贫困家庭脱贫的希望,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既是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希望,更是扬子江慈善会扶持的重点。每当高考结束,慈善会便发出公告,让那些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的优秀贫困学子前来登记,经过申请、对照条件审核、公示,慈善会都会将善款送到受助学子的手中。三年来,慈善会共资助贫困学生266人,使他们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农村人口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农民致贫的重要因素。三年来,慈善会每年为口岸镇近千名低保户特困户购买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他们送上了保险卡,一些孤寡老人手捧医疗卡激动地说:“扬子江给我们送来了‘保命卡’啊。”
在对困难群众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慈善会还着重在丰富困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上下功夫。在农村,老百姓看电影难,扬子江药业集团慈善会为因资金原因停工的镇农村电影放映队,添置了两台高清晰放映机,每年数万元的放映费也由慈善会赞助。
这支“扬子江电影队”无论寒冬暑夏、刮风下雨,常年活跃在周边农村,不但给群众送去“文化大餐”,还把农业科技、婚育保健、法律法规等科普知识,向农民传播,深受广大老百姓欢迎。
为鼓励农村文学爱好者进行文学创作,扬子江慈善会设立了“扬子江药业文学奖”,开展征文活动,动员广大文学爱好者积极投入文学创作,着力营造良好的口岸人文环境。
喜庆的节日里,大多数人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里,帮扶对象们也不例外,在慈善会安排的专场文艺演出里,他们的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
1998年,夏秋之交。
这是令多少人终身难忘的一刻。
那一刻,鄱赣大地,洪水肆虐,长江、鄱阳湖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水位全面超历史,江西省、湖北省境内发生了20世纪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江水决堤,淹过农田,冲垮路基,毁坏家园,许多人来不及撤离,洪水便像猛兽般冲垮房屋,更多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露宿堤头。更可怕的是洪水过后,病疫蔓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在那惊心动魄的日子里,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全国各地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大力支援,与洪魔展开了殊死搏斗。
洪水无情,人有情。江西、湖北的特大洪涝灾害,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也紧紧牵动着扬子江人的心。
灾情重于泰山,疫情刻不容缓。消息传到扬子江,集团董事长徐镜人果断决策,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全力支持抗洪抢险。
时不我待。集团所有生产车间在第一时间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灾区所需药品,质检部门连夜检验,确保产品100%合格后,装车待发。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扬子江的领头人徐镜人亲上火线,他带领着他的团队和600万元的药品,驱车赶赴江西、湖北等重灾区,在第一时间把药品捐赠给当地的卫生部门,及时缓解了灾区的疫情,为抗洪抢险奉献了来自扬子江的爱心。
洪水慢慢退去,扬子江的爱心却永远地沉淀下来,成为一个永恒的回忆,铭刻在江西、湖北人民记忆的深处。
历史常有着惊人的相似。当1998年洪水成为记忆,五年过后,一场比洪水更可怕、更触目惊心的疫情向全国袭来!
2003年,春夏之交。
这一刻,因为“非典”幽灵的出现,2003年的春天变得波诡云谲。
从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例非典,不到半年时间,非典像狂暴的季风,迅速蔓延全国。
“感染”、“发热”、“死亡”,一个个可怕的字眼,不断冲击着人们脆弱的心理防线,各种消息像炸了锅似的传开,一时间,人们谈“非”色变。市场上温度计、口罩脱销,“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热卖,沉寂多时的药店再次火爆,一些不法商贩甚至哄抬物价、药价,大发“灾难财”。
在这个人心最为脆弱的非常时刻,人民听到了令人感到温暖的声音。扬子江药业在向全国发出无偿支援抗非倡议的同时,紧急启动防非应急预案,加大对非典有预防作用的抗病毒药品的生产,停产多时的板蓝根生产线重新启动,短短2天时间,价值500万元的抗非药品生产了出来。
疫情如军情,机不可失。“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把抗非药品送到疫情最严重的广东?”有人提议走公路,用汽车送,有人提议走铁路运输。“太慢了!”怀着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徐镜人果断决策,不惜成本,连夜空运!
第二天,价值500万元的抗非药品抵达广东,这些“救命药”有力地支援了广东的抗“非”斗争。
这些抗“非”药品不仅平息了广东的药品抢购风潮,同时抑制了药品涨价,笑容重新回到了老百姓的脸上。
长江滔滔,不舍昼夜。爱心悠悠,吐哺社会。扬子江人慈善的脚步不会停息。这一次他们把爱的目光投向了贫穷落后的大西部。
就在这片“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贫瘠高原上,如今到处留下扬子江关爱西部健康行的足迹,回荡着扬子江人关爱西部的奉献之歌。
为响应党中央开发大西部的号召,缓解西部人民缺医短药、因病致贫的现象,2001年至2003年,扬子江药业连续三年资助由国家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妇联和国家老龄委共同实施的“关爱西部健康行动”。
三年来,“扬子江”关爱西部健康行动小组跋山涉水,行程3万多公里,向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民送医送药送知识,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普遍欢迎和赞誉。三期活动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其中捐赠药品价值2100万元,捐资665万元,援助希望小学22所、卫生院和卫生保健所15所,并捐资50万元支持“老人重见光明行动”,让一批老年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爱心无价、真情融融。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备受国内外瞩目的三次“关爱西部健康行动”,得到党和国家及西部人民的充分肯定,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一段段佳话,树起了“扬子江”真情回报社会的丰碑。
2006年4月,扬子江人再一次高举护佑众生的大旗,启动了“全民健康教育行动”,配备健康快车,到社区、农村送医送药送健康,对医生、药店店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对患者进行自我药疗教育。7月份,为支援防汛抢险,扬子江药业向江苏省红十字会捐赠了价值150万元的药品。
“没有人民军队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宽松环境,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就不会有扬子江药业的今天。”怀着对祖国钢铁“长城”的无比尊敬和热爱,“扬子江”几十年如一日,在每年的建军节前夕,都要开展声势浩大的向全国各驻地部队赠药慰问活动。从雪山高原到南海前哨,从东海之滨到戈壁大漠,处处涌动着“扬子江”浓浓的拥军爱国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累计捐赠部队药品、物资近3000万元。
1997年“七一”前夕,为欢送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官兵进驻香港,“扬子江”出巨资协办了一台大型欢送晚会,并向驻港部队赠送了价值数十万元的药品。
2004年“八一”前夕,集团董事长徐镜人随泰州拥军慰问团一行不远万里来到西沙群岛,慰问守岛官兵。此行,“扬子江”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空调及其他生活用品,用于改善守岛官兵的训练和文化生活,同时还捐资10万元在西沙群岛建起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国旗台。
“扬军威国威,争名牌金牌”、“拥军楷模,医药之星”、“军民鱼水情,筑我南疆长城”……一块块镜匾,一幅幅锦旗,记载着“扬子江”心系长城、关心国防的拥军情,更寄寓着子弟兵和“扬子江”人的鱼水深情。
深深植根于祖国医药之林的扬子江药业,始终胸怀产业报国、振兴民族医药事业大志,把自身的发展和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紧紧相连。自2001年起,“扬子江”捐赠500万元,连续五年资助“中华医学科技奖”评选。2003年,捐资设立“中国医师奖”。此外,“扬子江”还大力支持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开展的各类学术活动。
医药本同源,携手谱新章。以振兴民族医药、真情回馈社会为己任的扬子江药业,延续着返哺医疗卫生事业的道路,一路向前。
1995年11月26日,在这个严寒的季节里,扬子江药业集团和中国医学基金会、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组成“千里送温暖,情系扬子江”慰问团赴西藏,向藏民捐赠价值40万元的药品,徐镜人也随团出发。
“你亲自去西藏送药?高原反应强烈,当心身体。”出发前,热心的朋友好心相劝。
“能亲自去一趟孔繁森同志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体验一下藏族同胞的疾苦,也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徐镜人自有他的道理。
当拉萨以十分讲究的构图、色彩、光影和不可名状的美感,出现在慰问团面前时,大家立即被深深地震憾了。
当大家来到拉萨正阳旅舍时,人民日报记者小闻一激动,跑上了二楼,但他还没有站稳脚跟,就朝后一仰,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晕了过去。
当时,大家禁不住面面相觑,一下子就意识到高原缺氧对人的深刻而严峻的含意了。
“这是高原反应,刚来的人都会感到不适,特别是头痛,心律不齐,反应程度因人而宜,大家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加大身体的耗氧量,数天后,身体就会逐渐适应。”听了藏民的叮嘱,大家的恐惧感才消除了一点。
第二天上午,纪念孔繁森逝世一周年座谈会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召开。徐镜人是唯一来自内地的企业领导,强烈的高原反应使他早上刚刚呕吐了一次,但他坚持边吸氧边发言。
下午4时,徐镜人走访当地的学校、牧民家、孤儿院。
半小时后,汽车驶入堆龙德庆县,直奔乃琼镇岗德林村小学。
岗德村小学坐落在山脚下,300米长的校道,凹凸不平,大大小小的石块随处可见,跨入校门,迎面是三间低矮的土坯房,这就是教室了。黑洞洞的教室,墙皮剥落,地是连水泥都没有铺的潮湿的泥地,窗上的塑料布被山风鼓动着,地上稀稀拉拉坐着数十名小学生,约摸八九岁光景。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起身,伸出幼小的手鼓掌,欢迎客人,掌声虽不大,徐镜人忽然感到自己的心被震动,甚至感到自己的肩上突然沉重起来。他迅速从身上掏出数千元现金,把它交到教师的手中,“这里急需发展教育事业,只有掌握了文化知识,山里的孩子才能尽快走出贫困的困扰,这点心意给孩子们添置一些课桌及学习用品。”
28日下午,扬子江药业集团向西藏捐赠40万元药品仪式在拉萨市正阳酒店会议室举行。西藏自治区领导向徐镜人献上了最能表达藏族人民情意的哈达,并将“学习孔繁森,千里送温暖”的题词赠送给徐镜人。自治区卫生厅也向徐镜人颁发了荣誉证书。
关爱有多种多样,有亲情之爱,爱情之爱,友情之爱,但这些爱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是一种小爱。人间还有一种大爱,这就是慈善之爱,因为她把爱心献给了社会上最困难的弱势群体。
扬子江慈善会就是一种大爱。她扶贫济困,安老扶孤,助医助学,救灾救难,不去锦上添花,只作雪中送炭,以解人之难为唯一追求。她的慈善是以善心、爱心为道德基础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理念。她所弘扬的慈善意识、慈善理念,她所承担的传播慈善文化的重任,足以说明扬子江人有着一颗善心、爱心。
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长期做好事。扬子江慈善会的工作就是年年做好事,长期做好事,从扬子江人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美德的弘扬,看到了人的精神的升华。这是扬子江天空的一道美丽彩虹,是润物细无声的丝丝春雨。
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世人瞩目,同时弱势群体的存在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当春天向我们姗姗走来的时候,我们由衷地希望扬子江美丽的慈善之花,开得更加鲜艳,献身慈善的人越来越多,让困难的人们得到更多的帮助,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因为,我们深信,蓝天下有我们最真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