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浙江交通
3  4  
PDF 版
· 昔日西瓜裂开口 今日瓜农笑开口
· 常山康庄行
· 调整产业结构 开发新兴旅游
· 浙江提前一年完成乡村公路建设任务千万农民喜奔小康之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常山康庄行
  常山县位于浙江西部,被称为浙江的西大门。在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去年年底提前两年完成了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双百”创优目标。累计完成建设项目300个696.6公里,新增等级公路通村数164个,硬化数169个,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公路通村率均到达100%,分别比乡村康庄工程实施前提高了50.15%和56.6%,收益人口近15万人。

  

  90多岁的老太太第一次见到了汽车——康庄路给当地农民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常山县球川镇金塘新村是一个主要以整体下山安置为主的移民村。目前,全村加上2001年从库区移民的村民共有161户,共计542人。该村的王支书为我们描绘了康庄路建成前群众出行的艰难:以前,库区的群众出行相当不方便,主要是靠两条腿来实现,中途还要通过摆渡,来回一趟往往需要一整天,从早上天还没亮就要出发,等晚上天黑才能回到家中。光是坐摆渡就要花去8元,再加上当天在镇里的各种开销,来回一趟最少也要花去30多元,这让许多村民心疼不已。以至于有些人从来就没有出过集镇里,一位后来移民下来的老太太都90多岁了,竟然从来没有见过汽车,第一次见这个屁股冒烟的家伙被吓了一跳,说什么也不肯上车,在大家的好说歹说下才上了车。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以前群众的出行是多么的艰难!

  在乡村康庄工程实施前,一部分居住在库区、出行不便的村民被政府集体安置在了金塘新村。刚开始,路还没修好,部分村民不是很情愿搬家,还有点情绪,甚至有私自跑回去的。2003年乡村康庄工程实施后,总长2公里的乡村康庄公路修到了家门口,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以山木为主要收入的村民们只有1000多元的年收入,路修好后开始转向打工等多种形式,村里也积极帮他们联系打工的单位,包括就近的轴承厂、工艺品厂、一品园林等企业,当地的农民增收多了一条途径。此外,村里还着重发展采伐期山木及高海拔的曼地亚红豆衫基地的建设,目前已经发展到了2000多亩。

  康庄公路建成后,当地村民的生活也悄然改变:当地村民的就医、求学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以前,得病往往要耽搁很长时间才能到医院,如果碰到急病甚至出现过因耽误时间而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的情况。现在路通了以后,只要拨打120,救护车就会很快赶到,或送到镇卫生院,或去市医院,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当地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前,孩子们上学要父母亲从很远的行政村接送,尤其是刚上学的孩子们更是不便,家长们也不放心。因此,那时时有孩子们因此而失学,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当地群众的一块心病。新路建成后,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孩子们可以结伴去镇里的中心小学上学,了却了家长的心事,适龄学童的辍学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

  在该村王支书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一户人家。经过了解,这家的男主人叫汪伟军,是2001年从乌麦田山区整体搬迁下来的。热情的他向笔者讲述了他们家过去的生活:以前,他们村里交通十分不便,属于“男不娶、女不嫁”的困难地区。由于交通闭塞,只有靠山吃山,年收入仅1000多元。自从搬家之后,他们的日子逐渐红火了起来:他的老伴及一儿一女都在外打工,现在年收入可以达到3万元,成为了该村的小康模范户。老汪说他的观念也随着康庄路的开通活络了许多,各方面都方便了许多,他正寻思着来年搞水禽养殖呢!从老汪家出来,笔者又来到村民汪发安家。他是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当笔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在忙着手中的木工活。看到笔者来了,他停下手中的营生,聊了起来。原来路修好前,他主要以卖山木和茶叶为生,收入少得可怜。现在,他主要从事木器来料加工,一年的收入大约有1万多元。这样他既可以养家,又能照顾家中的老母和小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现在他家造了新房子,还添置了一辆崭新的摩托车,生活蒸蒸日上。刚刚上小学的儿子也不再是他们的心病,已经准备了不少文具,送到镇里的中心小学去读书。

  

  康庄路的开通让我们出行不再尴尬——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行驶在干净整洁的康庄路上,心情别提有多棒了!

  

  早就听说常山有个辉埠镇,那里的石灰石储量居全省首位。今天,笔者一行就慕名而来,捕捉乡村康庄公路给这个建材重镇带来的变化。笔者首先来到了镇所在地鸭坞村,这里的邱主任接待了我们。据他介绍,村里共有198户,715人,主要靠矿石的运输、加工为主业。辉埠镇是常山县的经济强镇之一,目前的人均年收入有4700多元,鸭坞村达到了6000多元。镇里拥有千万吨的产石区,去年产量达385万吨。

  在康庄路建成前,路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因为矿石的运输要靠重型货车,所以以前的土路总是被压得坑坑洼洼,非常难行。而且,由于石料的粉尘污染,当地群众叫苦不迭。2003年开始的康庄工程,给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镇党委当即着手筹集资金,从镇财政中预先安排100万元用于康庄工程建设;同时,他们又千方百计动员村民以“一事一议”自愿自筹、义务投工投劳等方式,完成了8个项目共计14公里的康庄公路建设,基本上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康庄工程的建设也得到了公路沿线企业的支持。盛长矿业就主动筹资220万元修建了辉埠——石岭村3公里长的通村路,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好评,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路通了,也带动了镇级规划和村民观念的变化。路建成后,招商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改善。为了更加优化目前的优势,镇里还专门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新区,并将其纳入了村庄规划体系中,与领导的职位考核挂钩。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出现了20多个专门的规划区块,其中包括了3个90公顷的住宅区及相关的配套区块,包括道路、排水等系统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村民观念也开始改变,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城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开始有意无意地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比如更注重卫生了,时间观念增强了等等,都与路通有着密切的关系。

  村民曾知华是从事自备车运输石料的一位个体户。两年前,趁着康庄路建成通车的春风,他看到了商机,买了一辆大货车跑运输,每年的收入大概有四五万元。他以前也是从事运输的,谈起以前的路况,他深有感触:以前,道路很难走,光是花在车辆维护上的资金就占了很大一块,再加上各种开支,收入很有限。现在路好了以后,维修费就省下了,这是很大的部分。现在出行,他选择更多的还是打的,去城里一般也就二三十元,他完全可以承受得起。

  村民林皇群拥有几辆运输石料的大货车,他雇人开车,自己只负责联系业务,早在几年前就拥有了一辆自己的轿车。他给笔者回忆了康庄公路竣工前的情形:以前的路坑坑洼洼,简直太差了。路况不好,直接的影响就是对轮胎的磨损。一年下来,光是花在更换轮胎上的资金就高达4000多元,这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村民一年的收入了!这还是一辆车的开支,要是有多辆车那就更加高了!现在路好了以后,皮鞋也敢穿了,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行驶在干净整洁的康庄路上,心情别提有多棒了!看着年轻的他,很是令笔者羡慕!

  康庄路的开通,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群众的出行方式:以前,当地的群众出行一般都是靠农用车来解决,这些车的车况很差,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障。由于路难行,所以当地的群众吃尽了苦头,当地的形象也大受影响,招商引资一时陷入尴尬的境地。现在路建成以后,这一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观。现在有四辆中巴车往返于各村和集镇间运营,明年计划将这一范围扩大到17个自然村,更大限度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题,预计受益人口将达到15000左右。据分管交通的熊副镇长介绍,以后将计划有11座的客车进村运营,给老百姓出行提供服务。此外,县镇间也开通了21座的城乡公交,由于当地有许多厂矿企业,流动人口多,所以每人次两元的定价也可以保证城乡公交有较大的生存空间。不仅如此,康庄路的通车给出租车的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来往于县城和集镇间的出租车有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随着旅客要求的不断提高,出行方式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