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期间,浙江日报在一版开设了《读者博客·假日里的和谐细节》专栏,为普通读者提供平台,记录基层和谐故事。每一篇博客都讲述着寻常百性如何亲历、感受和谐,字里行间表达着对和谐社会的由衷赞叹。把这些民间碑传串联起来,就是一幅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画卷。这是一件很有创意的事情。
施月珍是绍兴越城区一社区的党委书记,所在社区“聊吧”虽条件简陋,却门庭若市。社区居民经常聚在一起,聊一聊喜事、乐事、新鲜事,谈一谈难事、愁事、烦心事。在织毛衣、喝午茶、讲笑话、说新闻中,人们的价值取向直指一个主题——和谐。小小“聊吧”,近了距离,深了感情,铁了关系,通过这一载体,让民间舆论场与主流舆论在“同向”中对接,对于建设和谐社区具有指导性。
作为湖州市南浔区一渔庄的“庄主”,徐敏利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多赚“绿色”的钱。从油脂化工厂到生态渔庄,从污染到环保,没有上级号召,没有硬性命令,徐敏利主动斥巨资,上马污水处理设备,配备保洁员,用天然饲料养殖畜禽鱼,在“生态”两字上做足了文章。一位民营企业家把环保提升到“自觉”的高度,区别于以前的“自发”,强调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故事的分量自是沉甸甸的。
拾撷两例意在说明,和谐寓于细节。
有人比喻说,细节是转动链条上的扣环,是千里钢轨上的铆钉,是参天枝柯上的叶蕾,是广袤田野上的萌芽……细节虽细,却是基础,少不得,离不了。无论是“蝴蝶效应”理论还是“细节和谐”观,无不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之于和谐,往往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建议,看似简单,但将其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就能生发和谐之音。其实,作为社会的构成因子,你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做了些什么,做得文明理性,社会就增添一分和谐;做得粗野无理,社会就增添一分不和谐。
一旦注意到细节,身处社会中的人就不会是一个旁观者。和谐是个大主题,但再大也得从基础抓起,从细微做起。如果你是一位领导,请你先想一下,在自己主政的地方,还有多少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小事没有解决,比如路灯不亮、河水不清;如果你是一名教师,请你给每一个孩子以鼓励和信心;如果你是一名公务员,请你用心去对待每一位来访的群众;如果你是一名公交车司机,请给每一位乘客以笑脸……这时候,当我们再回眸一顾,或许,笑脸多了,温暖多了,幸福多了,和谐多了。
将读者、博客、和谐三大元素进行有机链接,它让更多的人分享了来自民间土壤的和谐之美,这一和谐是真实的、发自肺腑的,因而应该被看作是一次有意义的民意调查和民心检验。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源于民间,寓于细节,和谐一如细水长流,绵然汩汩,逢处是春,不显山露水,却也生机盎然。这,就是和谐寓于细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