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四季
□ 蒋宝华
春天的年轮
春天是普陀山生长的季节。
冬去春回,所有树木又多了一圈年轮,普陀山同样也多了一圈年轮。普陀洛迦这棵生生不息的参天菩提,只身独立,任凭世界在枝头喧闹,把根深深地扎进无垠的海底,没有人看到过那是怎样的足迹。只有海浪会把潮音捎给前来参拜的人们,衍化成觉悟者心中涌动的阵阵梵音。
树是普陀山真实的年轮。千百年的轮回,只在心底留下密密的印痕,在这简单的曲线里记载了过去所有的伤痛,所有的甘甜和所有的繁茂。翠盖如云的千年古香樟,遗世独立的普陀鹅耳枥,安若磐石的罗汉松,坚守着一方土地。寺倒了又建,人来了又往,穿梭其间的万物一如白驹过隙,而树木依旧安之若素,固守着生命的本然状态,默默诵读心中的佛语。
树是普陀山生动的精灵。初生的新叶贸贸然顶开沙朴、榔榆、水杉、红楠、冬青、黄连木枝梢上的叶苞,从梦中苏醒,又将披上了新的盛装;银杏褪去了金色的冬衣,展开了青色的裙摆,飘逸多姿;法雨寺前龙凤古柏依然翩翩作飞天状;新木姜子露出了毛茸茸的笑颜,在阳光下似初生的婴孩;神奇的蚊母树回应着阵阵春雷,闪烁出金色的灵光。磐陀庵前的树与石合为一体,同修千年菩提,而梅岑路旁的母子树彼此搀扶着,依恋着,不知还将历经多少岁月沧桑。
树是普陀山深藏的慧根。春天犹如季节的涨潮时分,因为流动,因为变幻,因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什么是真?什么是虚?什么是空?有多少人苦苦追问。拈花微笑的灵机,在漫天树叶飘落的瞬间点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终究是叶落归根,生命的终点又是起点!
树在月光下婆娑摇曳,熏陶了多年的香烟缭绕,聆听了多年的梵呗佛音,树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可能因为是人类的想法匆忙而难以琢磨,只赢得了短暂而浅薄的感受,或大喜或大悲或锱铢必较或志在必得。而树木对此都报以理解,它沉默着,但愈益地安闲清雅,冲淡恬适,甚至阒寂宁静,于是自身也就成为一个传说,一部佛理,一种境界。
风逝兮,万物争荣。曾经的岁月云淡风清了,未来的日子却又山高水长,我想我们只能从容走过……
夏日风行
御风而行,在夏日普陀山,乃人生一大自在!
苏东坡诗云:“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无论是徜徉紫竹林,漫步短姑道头,还是独倚朝阳阁栏杆,凭海临风,怡情自乐,迎面扑来飒爽之风,在耳边柔柔回响,胜似绝妙天籁。
风,来自何处?抬头望去,莲花洋一片苍茫,唯有白浪滔滔!
风以刚柔相济的独特灵性,传递着海天佛国四季变幻的消息。象王峰前,风是树叶婆娑的缠绵,犹如众生依偎亲情细语;观音跳边,风是紫涛澎湃的激越,拍击出嶙峋岩石的顽强与刚烈;佛顶山上,风是唯我自在的超越,身居天地之间,心怀乾坤宇宙寥廓之大气。
风依凭有容乃大的胸襟,获取心无一物的豁达。禅僧龙门佛眼悟道偈云:“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风清冷是因为竹清凉,花芳香所以风馨香,折射出风那空灵的本性。就如人的本性,由于因缘和合,从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和不同的际遇,也因此有了各异的人生和千姿百态的社会。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风可以扬帆破尽千重浪,风有无所不及的自由自在,随机应变的圆通机智,可以纵横天涯独逍遥,也可以偕云带雨潜入夜。看似无形,却又有形,心无挂碍,又身无执着,穿梭于已往未来,吹拂着沧海桑田。
风,始于无,又终于无。曾经的悲欢离合、百味人生不过是过眼烟云,转瞬便不得见了;曾经的惊涛骇浪、花前月下,俯仰之间便失落在时间的长河里,消融得无影无踪。也许在奔走的旅途上曾不舍过,率性的脚步曾驻足过,喜悦的心海曾沉浮过,但回首一望,都无不风清云淡,只有一往无前呼啸后的怀恋。
究竟什么是风?庄子曾将这天地之气区分为人籁、地籁、天籁,而天籁代表宇宙之音。风起何处?禅语有解曰:“万法从心起,心生万法生。回头看后底,影亦不随身。”所以何需追溯风的缘由,人事万物皆由心生,从虚无至有形,从心所欲不逾矩,风行自在因我起。
“风至山中无不和畅,月生海上自极高明。”集圣山之神韵,普陀山的风是天籁清风,普陀山的月为正大明月。和畅惠风,怡然自乐中,但愿人间更多的是君子风范,浩然正气!
普陀山秋语
普陀山的秋天充满了禅意。
入秋以来,窗外的馨香纷至沓来,睡莲的清纯、苍松的淡雅、丹桂的浓郁、古樟的醇厚。漫步庭间,蓦然发现磐陀庵的院内院外已是一片秋色了。记忆中的柿子树,刚刚还是春天的娇俏,现在却硕果累累。门前的罗汉松、普陀樟的叶子由青转绿,直至纯碧。其它的树木,也都色彩缤纷,体现了各自的色叶本相,仿佛经过了季节轮换都各有所悟。
秋山自如,缘于苍穹的辽阔无邪;秋水深沉,缘于莲池的浓郁墨绿。正如苏东坡诗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岁月如此,人生也莫不如此,秋是回眸与展望的最好视角。普陀山的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风是那么的悠闲洒脱;秋雨是那么的放达疏狂;秋月是那么的高雅明静;秋花是那么的灵秀脱俗。
秋天是远足的季节。佛国山水,景非痴景,石非顽石。千步沙的金屑,朝阳阁的霞光,佛顶山的白云,磐陀石的夕阳,莲花池的明月,潮音洞的涛声,紫竹林的惠风,法雨寺的晨钟,如诗如画,亦景亦幻,无不感召梦萦。
秋天是感悟的季节。佛国圣境,山乃灵山,海是觉海。在梵音中圆通心灵,于香云里透彻尘世。佛灯朗耀,祖道恒传。朝聆晨钟暮听鼓,梵呗佛吟;春看百花秋望月,夏风冬雪。岁月悠悠,任凭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秋是遐想的季节。佛国文化,文缘慈悲,化成自在。海天多瑞气,佛国尽生辉,好一个淡泊的清净地。驾白云驰骋想象,品香茗深思熟虑。观乎人文,化成天下,终成一体,源远流长。
诗心通佛性,意境入禅机。最能写照普陀山秋天的是磐陀庵门前的一对楹联: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即色即空,廊尔澄清,是否昭示着普陀山独有的意境和情怀,抑或深邃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
守候冬天
普陀山冬天,犹如入定的高僧,显得格外的沉静深邃。
冬临佛国,季节便进入了另外一种境界,庄重如典,却隐显着纯净的遐思,明丽似水,但凝聚了古玉般的宁静。
宁静是佛国的天空,显示出一种空灵的淡泊。冬天的暖阳灿烂如金,透过厚厚的云层,光芒四射,宛如佛光普照。岁月轮回,历经春的生长,夏的纷争,秋的得失,冬天抚平了生命喜怒哀乐,更迭了自然兴衰荣枯,融会了大千圣贤凡俗。天空是蔚蓝的,纯净如孺子的眼眸,萌动着来年的勃勃生机。
宁静是佛国的觉海,显示了一种无尽的包容。冬季的波涛浅吟低唱,轻柔清丽的涟漪,将佛国的梵音演绎得那般飘逸,晶莹剔透如冰绒雪花。海是普陀山的门户和桥梁,将缤纷的娑婆世界和纯粹的佛门净土结合得恰到好处,闪耀出琉璃般奇幻的色彩,让人流连忘返。
宁静是佛国的山色,显示出一种执着的静穆。冬天的梅岑别具丰姿,古樟弄影,青松凝霜,水仙婷婷,幽兰萦梦。看万山如墨,从容无语,禅心入定。被重霜洇染的红枫,却显得冷艳无比,在寂寥中妩媚成舞。
宁静是佛国的意境,显示出一种恬淡的超然。冬天的白华温馨祥和,与海相偎,与风同行,龙湾里的渔舟,洛迦山的灯塔,百步沙的月光,妙庄严路上的行者,村落中的袅袅炊烟,古刹梵宇的晨钟暮鼓,组合成一幅世外桃源的画面,无不给朝山者的心坎里留下温和的回忆,感受人生之美好。
其实,宁静也是一种心境,一种思绪,一种禅悟。千百年来的无数个冬夜,有多少文人墨客,驻足海天佛国,入三摩宝地,看松风水月,听妙音天籁。周应宾、董其昌、康有为、郭沫若、沈鹏……曾先后在这人间清静地休憩,留下传世佳作,他们所要守候和诉说的,我觉得也正是心灵的那份宁静。
月光下,磐陀庵前的罗汉松华盖如旧,风动影舞,心欲宁而禅意生。恍惚间,有一阵轻风羽毛般掠过,飞扬的不是那树叶,而恰恰是我的那份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