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形象导刊
3  
PDF 版
· 专家点评:
· 新光为何如此灿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光为何如此灿烂
——与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光女士面对面
  真善美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周晓光

  新光为

  何如此灿烂

  ——与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光女士面对面

  她,当年一个懂事会吃苦的山妹子,现在是人民大会堂参政议政的全国人大代表;早年走南闯北的小商贩,如今成为中国饰品生产业的领军人物;中国市场经济魔棒下发生的许多风云变幻、人生传奇也同样在她身上得到了精彩演绎。我们走近周晓光和她的新光集团,穿过灿烂光芒,探寻那些灿烂背后的内核,找寻走向永恒的源头。

  

  

  

  

  

  

  

  每个人的生命之河都有许许多多的支流。这些支流,或百转千折,或一路坦途,见证着与众不同的生命故事。每条支流的长度、宽度以及清澈度,都决定了它的动人程度,而主宰这些的,终究是那河流的源头,那清澈的活水,那真诚质朴的心灵。这种“真”是在穿山越谷,历经贫瘠荒漠、繁华盛地之后,仍如一泓清泉,质朴无华却又闪动着魅人的光亮。周晓光,这个创造时尚饰品的新光掌门人,不仅用她真诚踏实的经营方式感召着这行业,也以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真实反映社情民意而温暖了一片人心。

  2003年的春天,对于周晓光而言,是一段温暖而刻骨铭心的日子。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她作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走进了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行使参政议政的光荣使命。

  20多年前,为了谋生,她从家乡偏僻的大山里走出来,她挑着货担,踏过大兴安岭的黑土地,穿过贵州的苗寨,从北到南,自东向西,她走过了大半个中国。而今,满怀家乡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她成为中国饰品行业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了与国家领导人一起参政议政的人民大会堂。这几十年的漫漫人生路,不禁让人感叹一个人的生命张力和生活传奇,而其中的几多风雨、坎坷,几多曲折、欣慰,又怎能瞬间参透。

  “其实,当初推荐我当全国人大代表,还是感到蛮意外的,因为我不是义乌本地人,比新光大的企业还有很多。”谈起人大代表这个角色,周晓光带着微笑坦诚地表白。

  “可义乌人民却偏偏选中了你,这是为什么呢?”

  “呵呵,也许和我自认为比较有责任心有关吧。”周晓光真诚地说,“这是义乌人民对我的最大信任,我感到很幸运。”

  2004年春节期间,她自费8000元在义乌电视台发布广告,征集议案,倾听民声。接着又出资建立了“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同志联系点”,聘请5位专家为自己履行代表职责。这些举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媒体称之为“周晓光现象”。许多人不理解:这么高调地做这一件事,有必要吗?(2003年先建立联系点在先,2004年征集议案在后。)

  周晓光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是义乌市十五年来唯一一个全国人大代表,既然人民信任我,那我就有责任尽己所能地去做,这也是对大家的一点回报。”

  “广告播出之后,征集到的建议多吗?”

  “太多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我觉得全国人大代表这个称号不仅仅是一份珍贵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参政议政水平,反映基层的热点难点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家领导人反映,才算尽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我个人的力量很渺小,眼光和思路也是有限的。全国人大代表并非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群众,所以只有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代表。”周晓光一口气说完了这番话,眼里充满了真诚,眉宇间流露出的舒畅,让人看到了其内心的透亮。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会前,在广听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周晓光还对所提出的议案进行走访、视察、调研。周晓光向此次会议提交议案35件,建议15条,被大会接受的议案有35件,其议案采纳命中率达到100%,再次成为浙江代表团里的“议案大户”。

  在关于“真”的话题中,文学大师巴金先生所提倡的说真话,让多少人感动不已。尽管说的是一个特殊的时代里真话与假话的问题,却表明了一代文学宗师的坦荡胸怀,恰恰也是人最重要的品德。而眼前的周晓光,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子,在行走间默默把握住了生活最本源的真谛,缔造了一段传奇的事业和生命乐章。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儿女,这话一点不假。穿梭于义乌繁华林立的商铺中,那鸡毛换糖的民谣似乎还未远去,清脆的叫卖声恍如叮咚的山泉流动耳畔,余音未了。这是多少年前的记忆了,当许多人还在纳闷市场经济是什么时,义乌的鸡毛换糖大军就已背井离乡,散布在全国的角角落落了。时过境迁,曾经古宅深巷中那些寂寞困苦的基色已隐退于历史的青卷中,如今的义乌已是国际性的小商品集散地,这座雅致的江南小城更多了一份现代的灵性。但是祖辈们所吟唱的勤奋好学的主旋律,却自始至终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

  “蚂蚁商人”的称号似乎充满了幽默,这是对特定时期义乌商人的一种喟叹。改革开放后,在这块充满淘金梦想的热土上,诞生了一批小商品经济的弄潮儿。后来这些依靠摆地摊,或者挑着流动货担发家致富的人,有的成了自创企业的老板,他们被称作“蚂蚁商人”。十多年前,周晓光便是这样一名“蚂蚁商人”。

  1962年,周晓光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市岭北镇的一个偏僻山村。家里十几口人,只有父母在生产队挣工分艰苦度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老大,周晓光很快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1979年高中毕业后,周晓光自觉承担起了周家老大的责任。为了让弟妹们多读点书,她跟着父母远离家乡,开始了长达7年多的流动经商生涯。从村子里到县城要走40里路,一担一百来斤重的货物就靠肩挑出去。从义乌上火车到上海转车一般都不会有座位,在拥挤的火车内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有时甚至10多个小时。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就白天摆地摊,晚上坐车赶路,累了就在火车座椅下过夜……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从长城塞外的大兴安岭到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七八年间,周晓光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布了十几个省市。正是这几年的行万里路,不仅磨炼了她坚强的性格,也使她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

  1995年,周晓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筹集了600万元投资建一个饰品企业。有人劝她不要太冒险,万一失败了,所有的心血都将付诸东流。然而,看好饰品行业以及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辐射力的周晓光,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创业中。丈夫也给了她很大的鼓励。于是,在义乌青口乡工业园区,新光饰品有限公司从此成立。

  企业创办之初,在狭窄的工厂里,周晓光及家人常常和员工一起打包、装箱,夜以继日地工作。每次跑广州,她和丈夫舍不得买卧铺票,晚上就在座椅下铺张报纸睡觉,几十个小时下来,一身酸痛地到达广州……

  然而,这种体力上的支出可以在多年的打拼中慢慢习惯,而作为一个创业家初出茅庐时的管理技能却让她觉得很无奈。1997年,当企业成长为拥有200多名员工的规模时,周晓光却犯愁了,她不知道如何来管理这个群体,为此还哭了几次。恰在这年,义乌乡镇企业局把她选送到中央党校学习,使她获得了快速成长的机会。在那里,“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新名词像一条条清澈的溪流,汇入了她的脑海,给干竭的心田注入了新的生机。回来后,管理知识在实践中逐渐取得成效,她日益重视学习。

  从国内培训班到国外学习班,从中欧到美国,周晓光不断奔赴这些地方“充电”。在哈佛大学的学习使她认识到,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应该站在高山之巅,而非半山腰看事物。通过对世界知名企业案例的剖析,她逐渐认识到,发达国家市场较成熟和规范,中国企业进去发展很难也很累。因此她为自己企业的发展找到了方向,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样既轻松,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周晓光也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观点。有一次哈佛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们谈论中国的政治体制问题。当两方发生分歧时,周晓光站了起来。她以义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作为案例,给外国教授谈了义乌的小政府大作为及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用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证明了中国政治体制的特色。最后她还邀请这些外国教授不妨亲自去义乌看看,相信一定会获得新的认识。听完周晓光的陈述后,哈佛的教授表示有机会一定到中国亲眼看看。

  在周晓光的办公室里立着好几个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类书籍: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知识,英语,电脑……此外她还每年出国考察,参加国际饰品业的各种流行展会。她说:“民营企业就像一条独木舟,从喜马拉雅山一路航行到长江口,接下来就要入海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在大海里将再也找不到自己。”所以她选择了一路奔跑,一路学习。

  

  对历史的一种解释称:历史是由“人性”建立起来的。或许这是对的,要不然所有演绎历史的作品中,为何总与人性有着纠缠不清的联系呢?漫漫历史长河中,所有或曾轰动或曾平淡的事件,都会随着时间的洗涤而轻如浮萍,日益漂远。唯有那些抓住壮树的浮萍,才能在波光粼粼的长河中留下痕迹。而这些托起浮萍的壮树也许就是光辉的人性了,是一种求善扬善的经典追求。从周晓光的经历,我们看到了她和新光的历史,也看到了历史背后的光辉人性。

  走进新光集团的工业园,红墙、绿树、凉亭、喷泉相映成趣,恍惚觉得走进了公园。墙上雕刻的“同舟共济,惜福惜缘”的宣语似乎解释了新光家园式的企业文化。

  “在我们新光是没有打工仔、打工妹之称的,董事长都将我们视为兄弟姐妹。”新光的一位员工如是说。

  小时候的经历让周晓光深刻地感悟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而只要有人轻轻地伸出一只帮助的手,所传递的力量就是巨大的。因此,每每遇到困难中的人,周晓光都会尽己所能地伸出援手。

  1996年,一名只在新光工作过一年,已在另外一家企业工作的员工,回厂看望以前的同事,却不幸出了车祸。周晓光知道后,马上派车送他去医院,不仅负担了他的医疗费用,还带上礼品去探望,同时安顿好他从湖北远道而来的家属。

  她将这视之为缘,所以要珍惜和每个员工的这种缘分。善待他人,这个人生信条也让她一次次将援助之手伸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1998年,当她得知义乌贫困山区28所学校中,有数百名孩子因贫困失学的消息后,马上和丈夫商量,承担起105名特困生的学费,直至他们高中毕业。从此这些孩子便成了周晓光的“特殊孩子”。每逢新学期,她就会给孩子们送去新书包和学习用品;节假日,她会去学校探望他们,或请他们到名胜古迹去旅游,有时索性请他们到公司做客。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周妈妈”、“周阿姨”。有一位已考上医科大学的学生感动地说:“阿姨,我今后一定好好报答你。”周晓光却说,阿姨图的不是回报,只要你有出息,阿姨就满足了。

  十年来,新光集团为捐资助学和支持公益事业,投入了1000多万元,解决了农村500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周晓光默默地实践着爱的信念。

  1998年,义乌一家企业因为替另一企业担保而受连累,面临破产的危机。万般无奈下该企业主向新光集团求助。而周晓光与他也只是认识,并没有什么深交,而且因为刚起步,新光本身的资金也不充裕。但是在犹豫之后,周晓光还是决定帮他一把,借出了100万元。当时家里人不能理解,周晓光就说:“这是德,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许有了这100万元,这个企业就站起来了,而没有这100万元,它可能就从此消失了。最关键的是,企业倒闭受害的不止是企业主一个人,还有他的上下供应链中的客户、企业的员工,赌上这100万元是值得的。如果能救活企业,它生存下来就对社会、对许多人有益了。即使失败了,这些钱也是可以赚回来的。”最后这个企业终于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现在还发展得很好。

  对此,周晓光很低调地说,自己不是刻意去做善事,只是碰到了觉得应该如此。

  “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会遇到困难,只要帮一把就会度过了。”这个大山的女儿,将感恩的情怀洒在了所走过的每一段路程。

  

  一走进新光的饰品展示厅,琳琅满目的各色饰品便跃入眼帘:胸针、发卡、项链、手链……置身这个饰品世界,真可谓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不料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道:“现在我们平均每天设计出150种新款。”

  正纳闷它的更新速度,工作人员解释道:“饰品行业是一个流行行业,如果要抢占市场先机就必须有强大的创新能力。现在我们新光有一支380人的设计团队,占公司总人数的6%,每年还会不断选派设计开发人员到国外考察、观摩。”

  这样的设计力量和设计能力在国内饰品业是绝无仅有的。除此之外,新光还有许多个“第一”。1998年,周晓光率先推行产品企业标准,并通过了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验收。当企业标准上升为义乌市饰品行业标准时,新光又开始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于2001年9月在同行业中率先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版)认证。在2005年新光饰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之后,今年“新光”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而此前以低质低价取胜的中国饰品业,也向国际化标准迈出了第一步,从而完成了从“厨房”到“厅堂”的卓越转变。

  对于饰品创新方面的投入,周晓光一直十分大方。为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饰品的不同需求和理解,周晓光几乎跑遍欧美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有一次,为了买下一张美国一家老牌企业的产品设计构思说明书,她毅然掏出了2.4万美元。

  2001年,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新光集团聘请了在国际饰品界享有很高声誉的资深专家洪周文先生担任首席设计师。现在,在他领衔的新光设计团队中包括来自韩国、泰国及中国台湾等地的设计精英,他们将国外时尚设计理念导入新光,使它在国际饰品市场逐渐崭露头角。

  除了在产品款式设计上下足功夫外,新光集团还特别重视新型饰品材料的开发和应用。2003年12月,新光集团与浙江大学联合创办了“浙大材化新光研发中心”,开创了我国饰品业与高等院校联办研发机构的先河。近年来,公司先后研发了锌合金饰品、环保型金属饰品锡基材料等,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完成了合金料熔炼中频炉改造、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技术改进等多项科研项目,突破工艺瓶颈,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2005年,环保型金属饰品锡基材料被评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宁精勿滥,引领潮流”的设计目标,使新光走向时尚潮流的弄潮儿之列。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新光的设计师们马上设计出带有和平鸽和橄榄枝的星条图样的领带夹,这一呼唤和平的佩饰很快在美国热销。连美国总统和议员们的领带上也佩戴着新光的领带夹。

  目前,新光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饰品生产企业,并创立了“新光”、“希宝”两大品牌。公司在国内16个区域中心城市设立了批发销售门市部,市场网络覆盖国内各重点区域。在国际市场上,先后在俄罗斯、阿联酋等地区建立了直销网络,与美国、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家大型贸易商确立了经销、代理合作关系,产品远销欧美7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新光的香港希宝公司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水晶供应商施华洛世奇在亚洲地区的三家总代理之一,是捷克宝仕奥莎中国地区唯一的总代理商。

  “崛起在中国,拓展在世界”,新光集团这个国内饰品行业的领头羊正朝着国际知名品牌的目标前进,她如一朵美丽娇艳的奇葩盛开在国际饰品市场。

  

  感恩似乎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懂得回报是最大的感恩。而在周晓光心里,感恩除了回报,更意味着大度和宽容。

  当年,新光集团是义乌市第一家饰品企业,而现在义乌有3000多家饰品企业,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企业老板是从新光出去的,相当于新光培养了600多个同行。对于这些是或者不是从新光走出去的同行企业,周晓光都很支持。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新光都会帮他们一把。周晓光说:“行业是一个大森林,每个企业都是互相依靠的,如果只有新光一家,客户就不会到义乌来了,其实是他们成就了新光。”

  这使人想到了《狼图腾》中草原人的信仰,虽然狼对人以及草原上的生物存在威胁,但是它又保护着草原生态的平衡,所以草原人依然把狼奉为神灵,不进行过度捕猎。这是一种怎样的宽容?也许只有从心底领悟到才能如此大度吧。像海一样包容,那不是无奈,而是力量,因为宽容了别人也就宽容了自己。

  周晓光在业内的大度是出了名的。每次出国参展回来,她都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甚至学到的,毫无保留地告诉同行。一次,周晓光花了80万元从国外拍回了一套设计样本,拿回来后,同行来借,她都十分乐意地给他们。有人问:“你不心疼?”她却回答:“怎么心疼?要是大家都提高了,别说80万元,就是800万元都值。”

  在新光的带领下,义乌饰品生产企业很快形成燎原之势,现在已有3000多家饰品企业,年销售额达120多亿元,有12万多人从事这个行业,成为义乌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新光每年都会拿出一大笔钱投入到员工培训上。甚至对一些已离开新光的员工,新光也会同样邀请他们回来接受培训。去年他们投入500多万元培训经费,并投资100多万元在企业内部开设EMBA班,今年又投入培训经费800多万元。周晓光说:“在饰品这个行业,新光是走在前面的,如果自己不培养人才,而依靠别人培养输送是不行的;新光的努力如果能对中国乃至全球饰品行业的发展有所推动、有所贡献,这将是新光最大的荣耀。”

  周晓光,这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已经把承担责任、宽容生活的根蒂渗透到了骨子里。而她的企业,新光集团也是如此。她从事着美丽的事业,不仅扮靓着人们的外表、平凡的生活,更以真善美经营着自己的企业和人生。正因为新光饰品有了这人类文明的基质——真善美做内核,所以,新光才会显得如此灿烂夺目。

  饰品皇后:周晓光

  她从大山里走来,走南闯北挑过货担,风里雨里摆过地摊,起早摸黑经营过杂货,最后创办了义乌第一家饰品生产企业,扎下了牢固的根据地。十多年的打拼,她不仅使新光灿烂光芒四射,还领跑着义乌的三千多饰品企业,领跑着中国饰品业走向世界,而她也同自己的企业一同成长,一同走向成熟。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十大风云浙商”、“浙江省中小企业指导大师”……周晓光获得了一个个殊荣。褪去这些华丽光环,闪烁在其内心的依然是那真善美永恒的光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