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专版
3  4  
PDF 版
· 潮涌钱江奔小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潮涌钱江奔小康
——来自萧山区衙前镇新农村建设的报告
□ 王国灿 裘惠国 陈少敏
  奔

  潮涌钱江

  小康

  ——来自萧山区衙前镇新农村建设的报告

  □ 王国灿 裘惠国 陈少敏

  “猛进如潮!”这是先人孙中山在面对“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时,题下的四个大字。地处萧绍纺织产业带的中心位置,得天时地利之先的衙前人,带着“猛进如潮”的精神,汇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谱写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同步发展、良性互动的和谐乐章,唱响了一曲新时代的美丽赞歌。

  2005年,衙前完成工企业总产值237.28亿元,比上年增长38.08%,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39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93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2000元。获全区“经济发展优胜镇街”和“经济发展十强镇街”两项考核评比第一位。作为全区的“区域小镇、人口小镇”(全区区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衙前连续在全省百强乡镇评比中连传捷报,排名从2004年的第五位上升到2005年第3位。是“中国化纤名镇”和“国家钢结构产业化基地”。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衙前人在萧山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跳出原有的模式,创新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发展农村的小康之路,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与时俱进

  时代强音

  刚刚结束的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把建设大城区、推进城市化作为萧山“十一五”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融入大杭州、建设新萧山、引领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既要求加快发展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社会发展;既要求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沿循衙前发展的轨迹,感受衙前发展的历程;阅读衙前创业的历史,借鉴衙前发展的经验。衙前的经济发展之路,向我们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风采。

  衙前切实贯彻和落实区委、区政府对衙前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建新兴工业重镇,兴历史文化名镇,创新颖人居城镇”发展战略,坚定率先发展目标不动摇,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全镇各级解放思想,率先机制创新,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瞄准市场需求率先投入,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中央领导曾明确指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衙前人坚守一个信念,以发展论英雄,只有发展,才能居于主动地位;只有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发展,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衙前人向来有一股“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近几年来,衙前坚持发展第一、经济第一,镇党委、政府通过出台系列激励措施,开展“经济发展功臣、强村强工业企业、招商引资‘金杯奖’”等评比,在全镇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发展氛围。目前,全镇有600多家企业,每平方公里有10多亿元的产值。其中化纤纺织经济总量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5%以上。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雄厚产业基础的“雁阵”企业群。全区14家大型工业企业有4家在衙前。全镇亿元产值企业达到17家,其中7家集团企业实现总产值177.28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5.23%,一批成长型企业正异军突起。

  沿循衙前发展的轨迹,几乎每一个过程都有过艰难的曲折和坎坷,但衙前人靠着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坚韧不拔,艰苦创业,最终柳暗花明,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干在实处

  美丽如画

  尽管各地资源不同,机遇不一,发展模式千差万别,但深层次剖析,都有深刻一致的内涵。至少这个地方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衙前之所以能经济快速发展,之所以能从浙江省脱颖而出,关键是在镇党委、镇政府班子带领下,衙前坚持“工业强镇、三产兴镇、新型城镇、文化名镇、和谐立镇”战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通过前几年的大投入、快发展,形成了从熔体直纺、加弹、棉纺、产业用布、工业用布到家纺面料、服装面料的化纤纺织品生产链,以及从钢结构、网架工程设计、施工到配套板材制造的生产链,而且特色产业生产集中度、上下游关联度高。全镇年产各种化纤丝100万吨以上,服装面料、家纺装饰面料、工业工程用布和旅游用布等纺织产业空间进一步拓展

  透过衙前,可以窥见“新农村建设”正日益显现出混合经济的发展趋向。衙前既不全盘否定公有经济,又不一味求纯,适时适度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基因,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衙前新农村建设的自我变革和成功转型,进一步开拓和展示出衙前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前景。

  通过强化产业支撑,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步伐,衙前积极“腾笼换鸟”,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全力促进全镇42个项目的建设;同时要实施梯队战略,促大扶强和培育“优势成长型企业”,实施“东扩西进”战略,加快西片工业区块建设。

  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衙前建设的面貌,展现了现代农村发展的全新气象。从闭塞贫困发展到富甲一方,以其为代表的凤凰村已风采照人。凤凰村目前是“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村党委多次被杭州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载体,凤凰村把村民的朴素情感引导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上,将思想教育的成效集中体现在增强全体村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上。他们非常注重推进村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凤凰村还大力推进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不断汲取时代营养,形成了具有衙前特色,符合凤凰村情,为衙前人所接受的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了村风祥和、民风淳朴、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和谐氛围。

  走在前列

  政通人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衙前人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一劳作,走上了一二三产齐发展的快速通道。衙前的新农村建设,深刻昭示了新农村建设五句话要求的辨证关系,即“生产发展”是“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大前提和根本。“生活宽裕”要依靠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就业、增收主要依靠生产发展;“乡风文明”需要经济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不仅文化设施建设缺少资金支持,农民自己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只能降到第二位;“村容整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大量的投入作后盾;“管理民主”也得在生产发展和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中实现。

  按“立足长远,着眼当前”的要求,从解决关系群众最直接、最急切利益着手,衙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完成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与评审,完成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块规划的编制工作,衙前农民运动遗址被命名为全区第一个“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9月27日,是衙前农民运动85周年纪念日,历史文化名镇将更加异彩缤纷。各村全面启动农村示范村和整治村创建工作。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完善和健全基础设施,启动集镇新区建设,改造老集镇。新建衙前卫生院,建设全镇排水管网工程和村级自来水管网改造等民生工程。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如何才能有条不紊、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在整治官河流域环境工作中,衙前积极推行循环生产,村企业形成了“废物回收链”,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可循环化、再利用。倡导舒适绿色的文明生活方式,统筹规划,推进住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环境洁化,使官河流域提前摘除了区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区的帽子。衙前把优化环境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要义,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永续保障。

  衙前在探索文明建设之路中,找准支点,巧妙运用市场机制、市场载体,使村民成为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受益者,积极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各类教育向均衡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成功创建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树常青,实现了物质精神双富有、双促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长期的尊师重教氛围影响下,衙前已成为农村优质教育的一张名片,在接二连三的全民创建浪潮中,衙前人的精神修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层次,崇尚文明已蔚然成风。

  衙前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和困难群众救助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实现“全覆盖”,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和村分别推行职工统筹医疗、村民统筹医疗制度,累计有6000多名职工和村民享受统筹医疗,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帮扶,像凤凰村建立了全区首个村级特困救助基金。衙前还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及时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安全保障,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动员千千万万的民众参与,自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小城镇,逐步把新农村建设升华为农民的自发行为。

  今天的衙前人,丰衣足食,民风淳朴,洁净典雅,干群连心,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多年来农民企业家创业的丰硕成果,凝聚着企业家们改革的胆识、创新的思维和拼搏的汗水。

  勇往直前

  前程似锦

  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科学地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衙前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工业兴镇之路,衙前的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化反哺农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统筹的率先尝试。

  衙前是一个以传统行业为主的工业大镇,但随着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越来越被压缩。衙前如何巩固发展强镇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衙前人在创新中扬弃,清醒而自觉地摆脱了传统工业模式的“茧壳”,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为衙前开拓了新的发展道路。

  强地位先要强精神。衙前人坚定率先发展目标不动摇,把发展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用率先发展目标凝聚和统一全镇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引导全镇各级坚定发展自信心;树立忧患意识,一方面看到优势,比如衙前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品牌,地处萧绍纺织产业带中心,尤其是纺织化纤的发展,生产要素集中,产业配套成本相对较低;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较好,而且以恒逸集团、东南网架集团为代表的规模企业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了有利位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衙前有一批年富力强、进取心强、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家队伍。同时也看到,衙前目前生产要素保障能力有限,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尤其像衙前这样一个区域小镇,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重镇,正面临面粉与面包价格相近的考验。

  农民创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从新农村建设升华到农民自发行为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国际经济发展史上的美国西部开发神话和东亚经济奇迹,还是国内、省内先发地区的成功经济,人的创业精神,地区自身的造血能力,是创造辉煌历史的根本性原动力。多年来,衙前经济社会发展大的跨越,主要是靠创业推动。最初得益于农民企业家创业,近几年得益于民营企业家创业,现在要推动科技企业家创业。

  衙前要领先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推动素质提升、结构转型,既要掂量发展的重量,又要掂量发展的含金量。像衙前一些企业,同样是传统的纺织企业,由于较早地实施了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赢得了主动。还有一些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除浙江恒逸集团、浙江东南网架集团、浙江开氏集团、浙江兴惠集团等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外,还有像兴达布业、富华布业等中小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推行自主创新,还有一批企业开展名牌产品、知名商标的创建,正实现从低效率、低附加值的“大路经济”到“智慧经济”的转变。

  衙前人努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壮大裂变,促进新型工业化,凭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产业基础,衙前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条件颇佳,现在正以“一城”(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一码头”(杨汛码头)建设为契机,加快服务业的培育。

  衙前的领导者因势利导,顺应从高度集中向扩大民主转变的趋势,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开创了基层民主管理体制建设的新模式。

  衙前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重抓企业家和镇村干部队伍建设,构建“进取的衙前”。优化服务环境,营造亲商安商的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加大消防安全投入。为克服资源瓶颈制约,一方面挖掘内部潜力,盘活内部资源,另一方面,将实施“东进西扩”战略,搭建优势成长性企业发展平台。

  金风送爽,丹桂浓浓。2006年衙前镇工企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55亿元;工业利润达到9.8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7亿元,出口交货值达到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农业现价总产值达到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000元。在科学发展观先导下,衙前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繁荣灿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