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衢州孔府的大堂上,有一块书有“泗淛同源”的匾额。
随行的专家解释说,“淛”是“浙”的古体字,“泗”即泗水,在曲阜。这就表示,孔氏南宗、北宗同源同宗。这几天,追思传统文化的“祭孔”活动,同样也在曲阜等地举行。
相形之下,南孔文化的“平民化”和“草根性”,似乎更为浓郁。漫步衢州,到处可见普通百姓接触南孔文化的印记。
吴绍周,73岁的企业退休干部,正在秋日的阳光下踱步。他所在的衢江中路,一边是长达1000多米的《论语》选编和壁画墙,一边是刻有诗词典故的文化长廊。
“太庙问礼”,“在川观水”,“泰山问政”,“五乘从游”,这些伴随孔子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故事,是吴绍周此前略有所知但不知其详的。为此,到上午10时,他已经走了1个多小时,隔着数米长的绿化带,仔细观看新近落成的橘黄色古式壁画墙。
在位于衢州孔庙正对面的府山公园里,以“孔子授业”群雕像为特征的孔子主题公园,也吸引了一大批的游客。5岁的徐诺已经知道,位于群雕中心位置,盘腿而坐、慈眉善目、身前放着竹木简和古琴的老爷爷,正是“孔子”。虽然“孔”姓在衢州并非大姓,徐诺的奶奶恰好姓孔。
孔祥楷对两年前“衢州国际孔子文化节”上的一个细节记忆犹新。当时有个大合唱的节目,4个声部的乐队,在3个晚上由他教会了曲目。演出结束后,他“被吓出一身冷汗”,原来,100多人的“平民合唱团”里,有一半人不识谱。
衢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项瑞良介绍说,通过孔府艺术团、孔府摄影社、孔府书画院等社团活动,将南儒文化推向民间,正是衢州不愿将儒家思想和文化单纯作为哲学来研究、不忍将优秀传统文化“束之高阁”的表现。
而南宗儒学中富含的“草根”和“平民”思想,与870多年来,南宗一直以平民自居不无关系。
参观过衢州孔庙的人,都对“圣人后”孔洙让爵的故事印象深刻。公元1128年,孔子48世孙孔端友随宋高宗赵构南下后,定居衢州,行使“衍圣公”职权,在孔子家庙内建下“思鲁阁”。
不久,占领北中国的金太宗在曲阜又立一名“衍圣公”,崛起的蒙古族在其占领区也立了一名“衍圣公”。
元始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命衢州第六代“衍圣公”(孔子53世嫡长孙)孔洙赴京,令他载爵去曲阜奉祀。但孔洙以“先族庐墓在衢州,且衢州已建家庙,不忍举家北上”为由,决定让爵给曲阜的族弟孔治。
这一决定,与“南孔”日后渐渐形同平民,有着密切联系。这一决定,也为日后南宗儒学在江南广布触角,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