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大眼睛”变成了捐助者
· “江南第一家”的现代转身
· 编织少儿信息过滤网
· 330年 实践农村“乌托邦”
· 公共财政在理性回归
· 传统村落 消逝的背影?
· 缺席了历史的城市
· 现代经济 不全排斥乡土纽带
· 乡土的凝聚力
· 共享发展 真正的村落内力
· “技术崇拜”防止走火入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共享发展 真正的村落内力
  之所以说郑宅的传统村落结构没有破,还因为在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中,制锁行业的特殊性,加上传统农村社会网络,让多数人都享受到了这种转变的好处。上了年纪的老太靠折叠挂锁用的包装盒,也能挣些零花钱。还有些靠种地卖菜为生的人家,因为2万外来人口吃住在郑宅镇,卖菜的生意也好了。整个郑宅镇6000多本地人口基本上没人外出打工。

  但是,现代的郑宅镇毕竟不同于900年前的“江南第一家”,在崇尚竞争的商业文明中,不可能再出现“有田同耕、有衣同穿”的“大同世界”,村民之间的贫富水平,因为人的机会、能力区别,无可避免地拉开了距离。

  上郑村支书郑隆义(第27代)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统计村里各家的资产变动,据他统计,村里共有82辆车,家里净资产过千万的有8户人家,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占了35%—40%。

  郑隆义坦言自己就是村里资产超过千万的8户人家之一。他的“豪宅”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就花了好几百万装修,光歌舞厅就有200多平方米。“刚装修好住进去的时候真是提心吊胆啊,外面有保安,还养了烈犬,就这样大门还是被撬了好多回。”现在他们家的歌舞厅成了上郑村的公共活动场所,郑隆义的老婆还专门在村里组织了一个跳舞协会,会址就在他们家。

  两年前,28代的郑定昌在家门口白麟溪边上贴出一副对联,上联是“门前溪水臭”,下联是“屋内五谷香”。同辈的郑定汉在这副对联上添了两个字,“门前溪水臭有责,屋内五谷香无味”,博得全村人的喝彩。

  喜欢舞文弄墨的郑定汉,花了6个月的时间把祖上流传下来的《郑氏家规》168条,逐条翻译成白话文,说要让现在的年轻人都看得懂,受教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