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金衢丽资讯
3  4  
PDF 版
· 用新景观装扮新村庄
· “五金之都”开盛会
· 陈香梅:我愿为铁皮枫斗鼓与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9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用新景观装扮新村庄
——衢州市柯城区建设新农村纪事
  养殖区里猪牛欢,花卉园内花草鲜;黄土岭绿山听鸣禽,坎底村清溪观游鱼……在衢州市柯城区,许多村庄都有看不厌的“新画卷”。

  新农村美景 从规划起笔

  柯城区委、区政府认为,建设新农村,科学规划是“龙头”。“龙头”舞得好,“龙身”、“龙尾”才会舞出高水平,舞出高效率,新农村建设才会做到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和谐发展,有序推进。

  早在2004年,柯城区就从本区实际出发,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之后又相继完成了村庄布点规划以及全区农村道路建设、城乡绿化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先后完成了6个乡镇180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规划,柯城区把提升产业、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把发展城郊型高效生态特色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航埠、石梁、华墅等集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把工业功能区培育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全面改造和规范农村小商店,建立起遍及全区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整合九华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和七里“农家乐”休闲旅游资源等,建设石梁至七里、花园至石室两条景观带。把城市公益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

  柯城区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支撑来抓。如今,农技110网络已建到每个村组,互联网实现了村村通、校校通,全区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100%,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也走在全市前列。

  百企联百村 “哺农”见实效

  走进柯城区姜家山乡三山村,宛若走进城里的公园。“要是凭村里的自身力量,发展肯定没这么快。”村党支书郑常山说,这得归益于区里的“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

  新农村建设开始后,柯城区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要求区里的100多家企业、学校和机关单位,至少要和一个村结成“对子”,并根据各单位特点和优势,送钱送物送点子送项目,帮助联系村明思路,促发展,倡新风。

  柯城区委书记吴国升说:“我们这是借鉴了韩国‘新村运动’做法,政府引导企业跟村庄结对,部门单位和村庄结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山村和衢州移动分公司结成“对子”后,公司赞助了14万元用于村庄整治。如今,村里不仅路平、水清、景美,还安装了健身器材,全村老少早晚煅炼有了好去处。航埠镇孙家村是英虎旅游用品公司的联系村,英虎公司向村里的“留守妇女”提供了一部分就业岗位,还为举办乒乓球、篮球等赛事提供经费。

  “村企结对,并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做法,探索建立‘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有效载体。”吴国升说,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向互动、谋求双赢”,最终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全社会合力。

  不求楼房高 生态是主调

  “柯城区新农村最美的景观是什么?生态。”吴国升说,建设新农村,贵在结合本地实际出特色。我们是浙江的欠发达地区,如果与发达地区的农村比着建楼房,那我们建设新农村的路子就错了。我们的最大特色是生态。

  为保护生态,柯城区下了最大的决心。

  早在2004年,柯城区为把一泓清水送进钱塘江,就发起专项治污攻坚:全区竹料腌塘全部平毁,土法竹造纸厂全部关停。在我省,柯城是在生态立区中最早告别土法竹造纸的地方之一。

  七里乡是我省土法造纸的重点乡。全乡仅5000余人,却有1423口竹料腌塘,2个土法造纸厂。治污前记者到那里采访,只见黄浊的污水横流溪间,臭气冲天,鱼虾绝迹。浊流在青山间顺着沙石沟蜿蜒30多公里,从七里溪注入石梁溪,汇入衢江,然后流入钱塘江。

  近日,记者顺着七里溪而下,来到了石梁镇坎底村。只见村边的石梁溪静静地流过,浅浅水流中,三三两两的青少年在打水仗。村主任王永良相告,治污前,人往溪里过,双脚会发痒,大家不敢下水。治污后,孩子们的笑声又回到了石梁溪。

  柯城创建生态区,并不只是告别土法造纸。近几年来,这里已创建区以上生态示范乡镇6个,区以上生态示范村35个。七里乡和石梁镇的变化,可说是这个区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