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杭州楼市走进理性时代
· 浙企出口面临“能耗”考验
· 鼠标点点就能了解 最新外贸预警信息
· “运河之都”敞门迎浙商
· 尝尝我做的菜
· 油价跌破 每桶60美元
· 永诚财险进驻浙江
· “花园”印象
· 第二套人民币 纸分币明年4月 停止流通
· 宁波:“气象经济”渐露端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期4天的省房博会昨天落下帷幕,盘点这场房地产展销盛会,人们可以从中找寻到许多与房地产业走向相关的信号——
杭州楼市走进理性时代
本报记者 应建勇
  理性、务实、平和……省第十三届房地产博览会今天在平静的气氛中正式闭幕。

  房博会主办方今天晚上对外发表的统计称,本届房博会期间,共预定和签订购房合同1218套,面积15.7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0.42亿元。

  然而,房博会的意义,已不在于总共成交了多少套房子。透过展会本身以及这些数字,房博会还向人们传递出了不少关于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走向的新信息。

  刚性需求依旧旺盛

  房地产市场能否持续繁荣,关键在于市场需求是否真实存在,而如果需求旺盛的话,那么,这种购房的欲望是不是又能够有效释放?

  省房博会让人们找到了答案:宏观调控驱跑了投机性需求,但潜在的自住需求依旧大量存在。据主办方统计,为期4天的房博会参观总人次达到45万,以往展会上竞相争购的现象少有出现,但同时,一部分消费者看中了住房也会毅然“下单”,购房者心态平静。

  事实上,自住需求在房博会前就开始释放。9月9日,位于杭州城西北的三墩天阳·美林湾推出新盘,不少客户冒雨排队,三天时间188套房源销出130套;9月17日,位于滨江区政府南面的瑞立·中央花城推出二期,当天就成交上百套,销售率超过70%。在房博会现场,价格稳定、中小户型为主的楼盘也都收获了不错的业绩。如野风·海天城在房博会开幕仅1个小时内就预订出了30套房源,联合·世纪新筑半天就预订出了10多套房子……

  记者在采访后获悉,这些购房者,几乎全都是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或是改善住房条件的自住型消费,而市场上超过2万套的海量房源,为居民的自住需求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释放空间。

  需求旺盛、供给充沛,这足以让人们对杭州楼市的未来充满信心。

  住房价格趋向平稳

  房价走势如何,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本次房博会商品房成交平均价格为6616元/平方米。房价总体趋于稳定,但呈现出了差异化的趋向,不同品质、不同档次、不同区位的楼盘,房价差别进一步明显,区位好的市中心楼盘、品质好的品牌企业开发的楼盘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房价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而区位较差的、品质一般的或者无明显特色的楼盘价格则略有下降。与此同时,开发企业在新开楼盘的定价上更加理性、合理,也很少有过多打折销售、优惠促销等现象。

  供求关系是决定住房价格的一大关键因素。房博会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杭州楼市已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本届房博会参展楼盘超过150个,可售商品房超过2.5万套,巨大的市场供应量足以让购房者有“货比三家”的选择余地。

  消费观念日益理性

  从本届房博会的成交情况看,普通商品住房预订和签订合同的数量占了总数的71.2%,特别是一些地处闲林等周边地区,价位较低、面积较小、总价比较合理的住房,受到市场的追捧。

  由于自住型需求成为市场主流,以往人们买房时首先考虑的投资价值等因素逐渐被淡化,购房者对住房的品质、居住的舒适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博会上,除了房价、户型、地段、配套等情况,购房者对环保、节能等房产品的内在品质更加注重。

  买房者理性,开发商也在同步调整自己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除了注重房子本身的品质,不少开发商还在营造社区文化和提升业主后期居住质量上做足了文章。如绿城房产集团提出了“置业在绿城、生活在绿城、幸福在绿城”的口号,创造“绿城会”,为业主提供一个与开发商交流互动的平台;金都房产在展会现场推出的高科技节能住宅,向购房者展示了开发商致力于打造以人为本房产品的决心。

  迎合购房者日趋理性的需求,以人为本开发高品质的房产品,正成为杭州房地产市场中的一种新潮流。

  (本报杭州9月25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