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杭州楼市走进理性时代
· 浙企出口面临“能耗”考验
· 鼠标点点就能了解 最新外贸预警信息
· “运河之都”敞门迎浙商
· 尝尝我做的菜
· 油价跌破 每桶60美元
· 永诚财险进驻浙江
· “花园”印象
· 第二套人民币 纸分币明年4月 停止流通
· 宁波:“气象经济”渐露端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提前预知天气的冷热变化,对商家来说就是抓住了商机——
宁波:“气象经济”渐露端倪
  本报讯 (记者 余华 见习记者 李月红) 如今在宁波,不少企业、商家开始使用多种形式的气象服务,来帮助自己作出经营决策,内容涉及气象预报、全年天气预测分析、天气趋势介绍、阶段性气象提示等专业信息,由此催生的以“气象”为中心的经济产业链也渐露端倪。

  冷暖变化中暗藏商机

  宁波市第二百货公司企划部戴经理这两天正在密切关注国庆节的气象预测,他告诉记者,自从向气象部门定制了气象信息后,公司的销售额因此增加了50%左右。“我们每10天就会收到气象部门发过来的气象预测信息,还有对几个月后的气象、温度趋势进行的分析预测,这样可以及时准备充足货源,调整销售策略。”

  同样受益于“天象”带来效益的还有宁波英博啤酒有限公司,因为与企业的生产销售密切相关,他们已经连续多年定制气象信息服务。有关数据显示,在日本,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啤酒的销量就增加230万瓶。

  一份看似简单的气象报告,还能许多企业的经济损失。对于像中港三航务工程局这样,终年在沿海“露天工厂”施工的企业来说,每一次的台风预报可能避免的就是一次重大的工程事故;供电企业可以根据气温的波动,合理安排机组的发电负荷;保险公司则可以在灾害到来之前提醒投保人注意防范,从而减少理赔损失。

  统计显示,目前在宁波已有70多家单位,正在享受气象信息的个性化服务,行业涉及交通、电力、码头、大型仓库、商场、保险公司等,而使用个人手机气象短信的用户也越来越多。

  经济潜力尚待开发

  在国外,气象经济学界流行这样一条“德尔菲气象定律”,即气象投入与产出的比为1∶98。也就是说,企业在气象上每投入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

  “其实,更多的气象价值是无法直接用经济数字来衡量的。”宁波市气象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我国,每年由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占各类自然灾害的70%以上,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占GDP的3%至6%。由于宁波地处沿海的地理特点,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当地的企业和商家造成的影响较内陆更为频繁,因此气象信息在对企业抵御灾害、减少风险、趋利避害上尤为重要。

  当然,要想让气象信息产生专业化的作用,仅用“多云到晴”、“多云到阴,有时有雨”这样简单的表述是不够的。在气象部门的专业气象终端,记者看到了针对不同客户的信息:弱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将转凉,请预防感冒;舟山附近有回波南移,20分钟左右将有可能从梅山岛东缘擦过……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地理位置上,预报得都更加详细。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宁波市专业气象服务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300多家私营气象公司从事气象信息服务、日本天气新闻公司一年折算成人民币上亿元的收入相比,我国气象经济的市场潜力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成熟的气象信息服务不仅仅是提供内容,还需要有气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一起对气象和生产做出相关度分析,更科学地指导商家的经营。”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宁波气象部门希望逐步扩大短信服务的客户群,以此为平台,针对不同人群开拓更加个性化的气象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