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陆域面积约1.178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人口750万,是浙江省南部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温州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财政总收入205亿元。如今的温州,正面临着新一轮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充满着旺盛的活力,孕育着无限的商机。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迅速、活力最充沛的城市之一。最早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目前,民营经济占工业产值的95%以上,占财政收入的70%以上,已经成为温州经济的主要支柱。依靠民营经济的推动,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全市相续建成了“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32个“国”字号生产基地,拥有19个中国驰名商标、32个中国名牌产品和82个国家免检产品,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值得关注的是,温州的加工制造业,具有很强的集群效应,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协作配套服务。目前,已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与该市的民营企业合资合作,前景看好。
“走出去”的温州人,是温州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温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民勤劳智慧,擅长经营开拓。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观念,造就了温州人恋乡不守土的开放意识、世界眼光和生存创业取向。改革开放政策,又为温州人走南闯北创造了优越条件。正如国内外新闻媒体报道的那样,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人。
如今,有50多万温州人在世界各地经营,有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业,极大地拓展了温州人生存和创业的空间,架起了温州与海内外交流合作的桥梁,形成了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营销网络,也有力地带动了温州本土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温州不仅是本土意义上的温州,更是全国各地的温州,是世界的温州。
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为国内外投资者来温州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温州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温州港是中国20个主枢纽港之一,全国高速公路主干线——同三线贯穿全境,温州机场已与国内62个大中城市通航。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温州机场、金温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地改善了温州的经济发展支撑条件。当前,正在建设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改造温州机场,搞好温州深水港的开发和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增强温州交通枢纽的地位。
同时,温州又是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旅游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 ,拥有雁荡山、楠溪江、百丈漈——飞云湖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乌岩岭、南麂岛世界生物保护区。其中,雁荡山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南麂岛被列入世界生物保护圈网络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温州中心城区有山有水,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居环境良好。在温州,当人们为事业奔忙之余,还可以领略“山水温州”的神韵,轻松愉快地享受生活。
在新世纪之初的战略机遇期,温州市将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发展“活力温州”,建设“实力温州”,构筑“和谐温州”,探索“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这些,都将给温州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将给广大海内外客商提供巨大商机。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商机。全面启动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品牌企业,积极促进劣势产业“腾笼换鸟”和优势产业升级换代。目前,该市工业园区共12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11个,园区面积达75.8平方公里,其中已征地面积40.6平方公里。市里规定,园区的土地一半以上要用于招商引资。只要是真正好的项目,能够真正提升温州产业结构、带动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土地可以得到保证,指标可以优先安排。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商机。为了提升城市功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温州市正在实施基础设施“百项千亿”工程,计划5年内完成总投资约1300多亿元。按照“未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放宽准入领域,最大可能地吸引民资、外资参与。在交通、能源、港口、水利、城建、环保等领域,都有许多合作的机会,有丰厚的投资回报可以分享。如状元岙深水港区项目,位于瓯江口外洞头列岛中部,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可建岸线6.5公里,进港航道水深15米,港区前沿水域宽广,离国际航线仅30海里,条件非常优越。
——大力发展服务业带来的商机。“商”是温州经济的最大特色。温州推出的招商项目,涉及物流、商贸、地产、金融、科教文卫、宾馆酒店、旅游景区等领域。在新的形势下,将以商贸、金融、物流、会展和旅游业为重点,加强规划协调,采取扶持措施,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进国际优秀的服务业企业进入温州,全面提高温州服务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