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温州资讯
3  4  
PDF 版
· 温州开发区给专项资金上“安全锁”
· 瑞安塘下外来工 有了“医保卡”
· 泰顺设立百万专项资金
· 200永嘉在外企业家 结对故乡共建新农村
· 平阳“农家乐”呈现新亮点
· 首届中国《城市手册》 高端论坛在温举行
· 鹿城打造“创新型城区”
· 温州亿元油价补贴到渔船
· 乐清扎实推进农村“环境革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9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整治村庄环境 建设生态村镇
乐清扎实推进农村“环境革命”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哲) 新近来到乐清市四都乡樟岙村,只见溪水潺潺,绿柳成荫,空气中弥漫的桂花香沁人心脾。

  樟岙村是乐清的养猪基地,以前污染十分严重。废物的直排入流,让樟岙村和下游村庄的纠纷不断,一些村民被迫迁往别处。村民吴见起对此体会很深:“有段日子,想着一辈子老死在这样的村里就觉得害怕。现在我可没这个担忧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四都乡政府以及樟岙村“两委”以建立畜牧小区为契机,着手处理生活污水。污水经排污管收集后,采取生态湿地法进行处理,最后再将达标水质排放到农田浇灌作物。不到两年,樟岙村的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四都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成为温州首个“国”字号的生态乡。自此,这个昔日的“古树名木之乡”重新焕发了青春。它的成功,也标志着乐清“生态115”工程取得阶段性胜利。

  事实上,这不是乐清农村的个例。“脏、乱、差”是农村环境普遍现象。如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人口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摆在乐清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要破解此题,必须先过两关:农村工业污染关和农村生活污染关。对此,乐清市以生态村镇建设为切入口,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时开展了名为“生态115”工程建设的农村环境革命。计划在2007年以前,建成1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5个省级生态乡镇。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乐清市政府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3种模式进行整治:有生态湿地处理池的“城北模式”,有A2/O法微动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四都模式”,还有用沼气净化进行处理的“雁荡模式”。在这3种模式的统领下,乐清分片分块,层层推进。在雁荡镇,新建房的沼气净化系统覆盖率已达到100%。同时,为了确保资金的“专项专用”,乐清市政府一改“先拨后督”的做法,决定“先验后补”,只有当污水处理设备经过市发改局、财政局、生态办的联合验收后,才予以按补助比例进行拨款。

  而对于农村固体垃圾废物处理,乐清市清江镇的做法具有代表性。副镇长朱小恭告诉笔者,以往清江镇民习惯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或是就地填埋。成堆的“垃圾山”引来蚊蝇肆虐,村民们颇有微辞。自列入环境整治重点村镇后,清江镇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区域处理”的处理机制,建立起城乡移动垃圾清理体系,在每个村都设立了垃圾中转站,大幅度地减少了垃圾胡乱堆放现象,还给村民们一个整洁环境。为了进一步提升集镇垃圾处理厂的标准,镇政府还投资100万元兴建集中压缩式垃圾处理厂。建成之后,其垃圾容纳量将成倍提升,并大大降低了垃圾的运行成本。

  农村工业污染,是乐清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顽垢”。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以及近年来的工业产业梯度转移,乐清农村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对此,乐清加强对三大产业,即芙蓉钻头业、柳市废旧线缆拆解业和电镀业的整治力度。通过“堵疏结合”的办法,开展了“打非、整治、严管、入园”活动。到2005年6月,芙蓉钻头业、柳市废旧线缆拆解业的整治工作在温州市成功率先摘帽。今年8月,乐清还取缔了非法电镀企业280家,取缔率高达97.2%,有效遏制了农村环境的恶化势头。

  截至2005年底,乐清市已完成1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温州市级生态乡镇、9个温州市生态村的创建。今年,又有5个村镇完成申报。

  为了巩固农村环境的整治结果,建设长效机制,从2005年起,乐清还开始了“星级村”的评选活动。按各村工程的进展情况,分5个星级标准进行评选。评选每年复评一次,对长期保持村容整洁的村予以升级或保级,对整治成果倒退的村予以降级或退出评选范围。2005年,乐清共评出四星级村5个,三星级村8个,二星级村14个,一星级村59个。目前,乐清市已经有2个省级示范试点联系村,2个温州市“十佳环境整治村”;10个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12个温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