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温州资讯
3  4  
PDF 版
· 瓯海 加强科技交流合作结硕果
· 瑞安 完善全市科技创新体系
· 龙湾 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 开发区 自主创新助推经济腾飞
· 乐清 科技强市成绩斐然
· 平阳 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 温州迈向新型工业化道路
· 苍南 发展高新企业加快结构调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锻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温州迈向新型工业化道路
  特色规模彰显产业成果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规模。2005年,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0亿元,工业增加值80亿元,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高新园区1个,所属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个,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4个(含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个);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8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65家。

  ——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温州市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98种,其中属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110种,占总数的55.6%;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的47种,占总数的23.7%;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24种,占总数的12.1%;另外的17种,分别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和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领域。这种格局,大体上反映了该市高新技术产品在各高新技术领域的分布情况。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实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试制试产计划1041项。

  ——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抓手。产业化项目包括经贸系统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科技系统的火炬计划项目等。截至2005年底,该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级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09项,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技术创新项目105项。2005年,组织实施了工业类科技计划项目84项,重大科技项目14项。

  ——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81家,其中属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的约占69.7%,主要以电器、泵阀、印刷包装机械等产品为主。新材料领域的约占18.5%,以高效低毒农药、染料及中间体、鞋革化工等产品为主。电子信息领域约占6.6%,以通讯设备、电子元器件等产品为主。

  多种措施力促产业发展

  温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制定具体倾斜政策,推进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品为核心、技术创新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努力优化政策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进一步完善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建立温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率、科技经费投入增长幅度领先的县(市、区)和企业予以重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对列入国家和省火炬计划的项目以及国家级和省级新产品计划的产品,通过验收和鉴定后,分别给予5万元和3万元的科技经费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给予补助科研经费50万元。二是优先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用地,优先办理用地手续。三是落实有关规定,允许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从事技术性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等,以促进企业加大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四是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五是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综合服务体系,有效地承担各种技术、市场、投融资咨询等中介服务功能。六是借招商引资之机,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温州的产业结构是以轻工产品为主,因此非常注重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是努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建立,促进产学研结合,以技术的提升带动企业的提升。每年组织认定20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1~2家市级行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市级的要求其研发经费必须达到3%以上,同时进行动态管理。二是开展“百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瓶颈。每年实施20项以上重点技术攻关项目,5年内解决100项以上涉及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鼓励开发新产品,5年新增1500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每年认定20家企业信息化试点企业和10家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并给予1 5万~30万元的财政补助,带动全市信息化应用水平。

  ——进一步加快高新园区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龙头作用,有重点地发展各地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园区严格按照高新技术的标准和要求开展招商引资,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一律不准进入。适当突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高技术特色,安排了一定面积的电子信息小区、生物医药小区。市区以优先发展通信设备、软件、特种泵阀、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为主,乐清以优先发展智能电器、电子元气件为主,瑞安以优先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自动化设备为主,苍南以优先发展仪器仪表制造为主,平阳以优先发展电子金融设备为主,永嘉以优先发展特种泵阀、智能教具为主,加快形成产业特色优势。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扶持政策措施,在资金安排、用地审批和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专利技术保护水平。每年培育2 0家专利示范企业,并给予10万元财政补助,以培育一批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专利示范企业。开展评选十大发明专利活动,使发明专利授权量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完善行业专利预警机制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出口为主的特色产业专利预警机制。成立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和温州市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实施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营造了自主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制约难题。一是优化创新创业人才环境。加快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完善技术要素入股、股权分红制度。鼓励企业以期股、期权等分红形式,奖励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二是大力实施“技能振兴行动”,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加快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第一线技术人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目标指向产业未来之路

  温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近期目标是:到2007年末,全市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到1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年销售额超50亿元、10亿元和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2家、10家、80家;省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达到80家,市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达到16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家,公共科技平台5个,科技孵化器5个;3年内新增专利4000项,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拥有率达到80以上。

  围绕这些目标,温州市将进一步加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出台力度,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努力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跨越,全力建设“活力温州、实力温州、和谐温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