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衢州三年“减少”农民30万
· 增进交流 加强合作
· 打造特色海洋文化品牌 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确定入围名单
· 跨越 “高成本”
· 杭州织出世界最大独幅真丝国旗
· 把城市文明引进乡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衢州三年“减少”农民30万
转产转业后的农民一年能增收15亿元
  本报讯 (记者 严元俭 通讯员 毛有祥 毛水华) 据衢州市统计部门统计,最近3年,该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虽然这里的农民收入离全省平均收入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但这一差距正在逐年缩小。

  衢州有240多万人口,80%以上在农村。如何稳步提高他们的收入?衢州市委、市政府对此形成共识:只有把传统的农民从田里、地里、山里转移出来搞二三产业,才能较快地致富。传统农民转移到哪里去?衢州市着力拓展三大去处:厂里、店里、家里。

  ——厂里。这个市做大做强氟化工、有机胺、矿山风动机械、硅材料等4个全国特色产业中心,不断壮大新型干法水泥、电光源、高档特种纸、金属制品、输变电设备、精细化工、钙产品、竹木加工、消防器材、蜂制品等10个特色产业基地,由此每年新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让中青年农民就近转移。政府出钱,层层抓技能培训,每年有1万多名农民掌握缝纫、建筑、打井等务工技能,就近或外出就业。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衢州有九成以上的农民不再像父兄一样扛锄头种田——目前,全市每年有3万多农民成为工人。

  ——店里。搞好各个县城和贺村、湖镇、华埠、辉埠、樟潭等中心镇建设,每年新增店铺2000多个。建设市区上洋市场群,新建巨桑家具城等六大市场,新增就业岗位1万多个。拓展乡镇及中心村的集贸市场建设,开拓城市社区服务业,每年又可使1万多名农民走上经商和服务业岗位。

  ——家里。一是发展来料加工。衢州的来料加工业原来在城区很红火,近年来城里人收入较高,不愿意搞赚钱较少的来料加工。对此,该市适时地把来料加工产业引向广大山区,使4万多山区农民不出家门也能赚到加工钱。二是培训保姆、保安,每年外出当保姆的妇女就有1万多名。

  衢州市现有119万农村劳动力,通过“三转”,近3年来有30万劳动力从田里、地里、山里转移到了厂里、店里、家里,一年能增收15亿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