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东阳9月11日电(东阳市报道组 陈一点 记者 徐晓恩)“现在已经是第六稿了,再过两遍,这本6万多字的《画水古建筑》就可以交付印刷了。”在东阳市画水镇的黄田畈村,退休干部蒋贵荣一边整理着厚厚的文稿,一边对笔者说,村民们对这件作品寄予厚望,等11月份新书面世后,每个村都要送几本,让大家都能了解家乡丰富的古建筑文化。
笔者看到,这本由画水镇20多位热衷“考古”的农民、退休教师、退休干部共同完成的专著,共收集了该镇范围内120多处古建筑和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细文字、图片资料,同时,为方便村民学习,提高文保知识,书中还摘录了一些国务院、省、市关于文物保护的政策法规。
东阳历史悠久,文脉兴盛,至今农村中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古建筑,但限于人力和财力的制约,目前,只有少部分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还有许多建筑和文化价值较高的宗祠、厅堂、书院、民宅、桥梁、古墓等淹没在农村中,缺少保护和关注。
今年3月,在画水镇的一次文保座谈会上,当地20多位土生土长的热心人士决定自发开展古建筑采风活动,用民间力量盘点该镇古建筑文化资源,并编辑成书,教育后人珍爱。
为收集保护更多的古建筑文化,参加采风活动的成员放弃休息时间,走村串巷,通过探访村民、查寻家谱、请教专家等,记录下每处古建筑的修建历史、文化传说、保存情况等。半年多来,他们新挖掘整理的古建筑达80多处,其中有许多建筑和历史传说是首次发现,大大丰富了画水古建筑史的内容。
采风活动也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文保意识,带动了新一轮的民间文保行动。目前,该镇画塔、陆宅、黄田畈等行政村已自发捐资60多万元,动工修建村中古建筑,还有许多村已经开始筹划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村民们都说,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决不能毁在我们手中,要世世代代传下去。